应用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28 07:30韩金红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内部控制案例

韩金红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国外公司舞弊案件的频发,使得美国在2002年出台了相关制度,要求在美上市企业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披露相关报告。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并于2008、2010年分别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这些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及披露从自愿阶段向强制阶段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内部控制是未来财会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内部控制》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应用本科院校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一、《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尽管国家层面出台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大大提高了实务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然而高校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还不够全面。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该课程一般是作为财会专业的选修课、审计专业的必修课进行设置,这显然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这体现出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其次,该课程的课时量设置明显偏少,一般学校分配的课时是16次课32个课时,而内部控制教学内容即涵盖基本规范又涉及配套指引,而我国出台的配套指引就21个,如此少的课时量并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最后,由于是选修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也不重视,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会计、审计等必修课程的学习及相关资格考试之中,对此门课程投入时间较少,也大大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

由于应用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课程课时设置偏少,该课的教学内容很不全面,更多地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讲解,很少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即使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讲解,内容也不全,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有18个,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各1个,每个指引2个课时,在32个课时限定下,即使全部讲解指引也不能涉及所有的内容。而在讲解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之前,还需要讲解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都只能讲解部分内容,这使得学生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内容把握不够全面,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是知之甚少,这不利于学生对内控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及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师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课程内容即涉及内部控制的原理也涉及应用实践,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而在高校引进教师时,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高学历、丰富的科研成果等,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少,这就造成目前应用本科院校引进的老师综合素质不足,即理论知识扎实而实践经验匮乏。这些老师在讲授《内部控制》课程时,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部分能讲解透彻,而对于内部控制的应用部分,如企业配套指引部分,由于他们自己都没有到企业实际的工作经历,对于此部分内容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结合企业实践进行透彻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应用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引进,实践经验严重缺乏。他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更多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上课时,更多是老师进行教授,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在讲授内控制度的应用内容时,缺乏生动的案例,更多是照本宣科,从制度到制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尽管大多数学校对这门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更多是单纯的课件演示制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内部控制的实践教学,内部控制实训环节更是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内部控制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现有的教学方式中,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及实训环节重视不足,更是缺乏对企业实践内控案例的分析及讨论,也缺乏对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约了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课程考评机制不健全

在应用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课程更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相应地,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也更多采用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考评机制。其中,期末考核的内部控制知识点大多以学生记忆为主、以试卷方式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中主要以考勤、作业为主要依据。此种考核机制对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的考评严重缺乏,部分学生出现只要按时上课、做作业,期末考试前,突击记忆也能通过课程的考核。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能达到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加强《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该提高认识,重视《内部控制》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应用本科院校特点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以更好地满足实务届对财会人才的需要。首先,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将《内部控制》课程设置为学院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其次,课时应当增加到54个课时,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既能掌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知识,也能很好地涉及重要的配套指引,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优化课程设置,《内部控制》课程设计知识面较广,因此建议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这样学生可以该课程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点都已经很好掌握的基础上再学习此门课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及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完善教学内容

应结合应用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拓展《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该课程内容应涵盖三大板块:企业内部控制原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板块中,内容应涉及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我国企业内控、COSO、ERM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及目标等的异同;重点应当对我国内部控制五要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的方法、控制活动的手段、信息与沟通的方式及监督的类别等,应结合案例加强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板块,主要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蓝本,首先以业务活动为主线讲解资金活动、采购、销售、资产管理等应用指引,在业务流程讲解的基础上提出各个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其次讲解内控评价指引,涉及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方法及内控报告的方式等;最后讲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块,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为主线进行讲解,并结合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提高师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实践能力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应用本科院校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以提高学校师资素质。第一,应用本科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应分类引进,对于重理论的课程应从高校引进高学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而对于《内部控制》此类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的教师引进,应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具有较强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第二,加强学校与相关实践基地的合作,可以定期派内部控制授课教师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岗位进行实践,使他们的内控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很好地结合,以促进教学效果;第三,可以派《内部控制》授课教师参加全国内部控制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第四,可以邀请企业内部控制负责人、全国内部控制知名专家到学校进行交流,就《内部控制》课程授课方法、特别是内控实践方面进行探讨,提升相关教师综合能力;第五,企业可以为《内部控制》课程配备兼职教师,对该课程配备授课小组,理论部分由校内内控教师进行讲解,实践应用部分由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内控负责人进行分模块讲解。

(四)改进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改进教学效果,结合《内部控制》课程特点,教学中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可将案例教学融入《内部控制》课程。一种是解释性案例,此种案例短小、精悍,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另一种是分析型案例,教师可将自己在企业实践中的案例或具有代表性案例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并提出相关分析问题,让学生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如在讲解销售内部控制指引的时候,可结合企业实际销售的现状、销售的流程、销售资金的回收情况、企业面临的困境等情况以文字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销售业务关键内控点后分组进行讨论,以多种形式向大家汇报,学生相互讨论,即掌握了销售内控关键应用点、提升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将实践模拟融入《内部控制》课程。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模块讲解的过程中,由于书本上更多是围绕流程、风险、制度等进行大段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枯燥,此时,可以在对相关理论知识探讨的基础上,先由教师准备模拟企业实训资料,然后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然后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再现企业流程,如讲解采购应用指引的时候,可以由学生分角色扮演:采购员、采购经理、出纳、会计等,此种实训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采购流程及各个职位的职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为模拟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置,分析风险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将实地考察融入《内部控制》课程。在讲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模块中,部分内容的讲解可采用实地考察法,即让学生到学校合作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现状,然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对于存货的内部控制的讲解,可采用实地考察法,讲解存货的关键控制环节后,让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制度、流程等内部资料,调查结束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考察报告,学以致用,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提出可行的建议。

(五)健全课程考评机制

健全的考评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结合《内部控制》课程特点,该课程的考评应当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结合教学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机制。该课程可以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各占50%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由四部分组成,实践考核占比25%,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各占10%,考勤占5%。实践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实践模拟的参与度及实践考察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课堂讨论可以依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报告情况等进行评分,课后作业除包括一些简答题外,更多应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这些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评定,同时期末考试内容也应涵盖内部控制原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等多个模块,在题型方面除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外,还应增强案例分析题的比重,这样无论是平时考核还是期末考试都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应用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内部控制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