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丰收节

2019-01-29 02:13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会场农耕农民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把节庆活动下沉到县乡村,形成良好氛围,扩大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生产能力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农村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等都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凝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重大,全社会都很关注。唐珂说,该节日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按照“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因地制宜办节日、节俭热烈办节日、开放搞活办节日,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广大乡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真正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同时,特别强调,鼓励全国农村基层广泛开展节庆活动,各地要将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活动总体安排是:1+6+N,即1个主会场活动,6个分会场活动,若干系列活动。其中,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于9月23日丰收节当天举办,若干系列活动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开展。

为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组织指导,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活动等内容。为纪念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的历史性时刻,设计推出丰收节主题标识、主题歌、纪念邮票等。唐珂说,丰收节要开好头、起好步,形成良好氛围,扩大社会共识。

办好丰收节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上下联动、五湖四海办节日

唐珂表示,目前,各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反响强烈,纷纷谋划各自的节庆活动。各地各部门办好丰收节,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庆祝活动。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多、民族也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习俗。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把传统活动继承好、保留好、发扬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融合互动、相得益彰。我们不搞千篇一律,不搞过多的规定动作,一定要把特色体现出来。

三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节俭是农民的美德,我们办节不能追求奢华和排场,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最近,我们收集了各地与农民庆丰收有关的活动情况,比如长桌宴、开镰节、抓鱼捉鳖等活动就很有特点,农民参与积极性很高,乐在其中,而且花钱不多,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要用开放的思维办节过节,让全社会、全民都参与进来,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以及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农民的节日。

在丰收节当天,与主会场同步进行的6个分会场都有具体安排。唐珂表示,综合考虑传承农耕文明和体现新时代要求及地域文化传统、农业行业特点等因素,我们在全国选择了6个分会场,分别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的发源地;陕西省杨凌,这是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安徽省滁州市,这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黑龙江省绥化市,这是黑土地、大粮仓的代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这是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所在地;广东省梅州市,这是我国的热区农业和岭南农业的大本营……分会场活动由相关省组织实施。

唐珂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首次设立,但其历史根基、民意基础、文化底蕴深厚。丰收节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赋予其文化内涵,凝聚精神力量。只有根植于丰厚的农耕文化,作用于亿万农民的精神世界,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树立一个鲜明的农耕文化符号,这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亿万农民的期待。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正当其时。唐珂表示,我们着眼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来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分会场农耕农民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
饸饹面“贷”富农民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2019农民丰收节罗源分会场活动举行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