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区:农业高新技术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9-01-29 02:13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地高新技术示范区

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的困难和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农高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建设农高区,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农高区,就是要树标杆、立典型,将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并带领农民实践,才能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1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说。

用科技提升第一产业竞争力

2018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一区一主题,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发布会上,徐南平介绍了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情况,并解读《意见》。

“此次出台《意见》,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杨凌示范区的经验向全国推广。现在已经有两个示范区,1997年和2015年,国务院分别批准建立杨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国家要布局不超过30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我希望每个省能有一个示范区,但是能不能建设,哪个省先建,要看各地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础。我们的要求是高标准、宁缺毋滥。”徐南平这样说道。

他表示,《意见》有三方面亮点。

首先,示范区一定要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国家布局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载体,还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辉煌业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很大的不同,示范区要坚定不移地聚焦“三农”主题,把乡村振兴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不管示范区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没有农民,不能没有农业,也不能没有农村。不管示范区发展到什么程度,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的目标不能动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望不能动摇。所以,评价示范区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是否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是否增长了,农村是否更美了,这是跟其他示范区不一样,也是《意见》很重要的亮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第一个要姓“农”。

第二,示范区必须要姓“科”。要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高级发展形态,“科技”是它的身份标签,“创新”是它的本质特色,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坚持,必须毫不动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科学制定园区规划,提出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所以创新高地是它的本质特征。国务院文件也明确示范区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明确要求示范区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示范区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必须要姓“科”。

第三,示范区必须要姓“高”,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姓“高”,是有两层含义的,第一是坚持“高”标准。我们考虑,到2025年,创建总数不能超过30家,宁缺毋滥。建设示范区,就是要树标杆、立典型,不坚持高标准就不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申报示范区建设,不思虑周到不行,规划不好不行,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不行,工作基础不具备也不行。同时,我们还要探索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不搞终身制,确保示范区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第二个“高”是培育“高”技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是示范区建设重要目标。示范区必须坚持“一区一主导产业”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发展科技服务、促进产业融合,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孵化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创新型企业。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三是集聚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向示范区集聚。四是培训职业农民,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五是促进融合共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六是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七是强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八是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指引”下的农高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意见》的要求,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2018年9月5日,科技部制定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

《工作指引》明确了示范区原则上应以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基础上申请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具有明确的四至范围;示范区有明确的功能定位,科技示范和产业联动机制,核心区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且具有一定规模;示范区具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创业服务功能;核心区应符合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政策措施促进示范区建设发展。

示范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撑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解决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构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工作指引》的印发标志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猜你喜欢
高地高新技术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燕晗高地
高地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