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思路※

2019-01-29 04:35张小卿吴景东张志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科生针灸思维

张小卿 吴景东 张志星 苏 妆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大学生是衡量社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而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储备的、国际化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和研究生”更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2016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目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是一个重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1]。

本科生科研意识的缺乏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不足会让他们主观愿意或客观上不得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且会造成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匮乏。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明确中医院校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定位,促进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中医院校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1 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期只注重本科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各大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措施,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对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紧迫[2]。而实际上,我国对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校本科生创新意识浅薄,创新思维匮乏;只有少部分学生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而且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独立承担科研课题能力不足,只是依附于教师从事课题的日常工作。因此,如何加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育中,加强科研思维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面临的新型重大课题。

2 影响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因素

围绕影响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从学生个体、学校培养和指导教师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学生个体方面[3],从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实践等角度出发,了解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停留在“被动式思维”模式中。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不会质疑所学内容的权威性,固化思维,导致创新思维匮乏,创新技能基础较差;在科研选题上缺乏主动性,固化的思维使开展的科研课题单一、重复,没有新意。同时对针灸推拿方向课题研究的科研方法和规范了解不足。

在学校层面,从课程开设、制度管理、创新氛围的角度出发,了解到中医院校跨专业课程设置较少,与针灸推拿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较少,缺少专业人士去统筹规划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对于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4],学校缺少对其鼓励的政策,没有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导致学生缺乏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及积极性。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对于介绍科研活动开展方法,如何选题,如何操作等课程开设较少,使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止步于想象,缺乏实践,导致原有的创新思维逐渐被磨灭。

指导教师方面,高等院校虽然有强大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却缺少可以承担带领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引领学生做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资源[5]。指导教师资源的贫乏,使高等院校的创新科研活动氛围不浓,学生对其热情锐减,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道路受到阻碍。

指导教师的资源短缺、学校相应的奖励政策没有完善、学生的积极性锐减等都将是影响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

3 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最基本要求。针对中医院校对于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程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并且使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下面,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3.1 从课程改革入手 以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修课实验针灸学为例,近年来,我院进行实验针灸学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并借助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总结多年来年国内外针灸经络研究结果,以往的教学,侧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当下针灸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学习并掌握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和机械的记忆,部分同学认为对将来从事临床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较差。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认为本课程除了掌握针灸学研究动态外,重点应该在于通过学习针灸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提高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能力,例如,如何进行科研设计?如何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如何撰写论文?使之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其具有创新思维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开展针灸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我们采取PBL、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期末考试成绩也大幅提高。

此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6],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计划时,教师尽量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并且增添一些实验设备,基本保证 3~5人一套实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改变了原先一些学生只站在老师身边而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状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日常实验课的学习,从而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往的实验课在内容上只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也只是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模式。因此,我们在选取实验课内容时,应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很强的实验课内容。通过综合系统的分析一个知识点内容或病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以全面性、发散性的思维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从而提高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我们在实验课中专门增加了创新性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科研方法的内容后,对临床上感兴趣的问题自己选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可设计的知识点,指导学生从不同机能状态、穴位特异性、刺激方法、针刺强度、针刺时机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考,通过文献检索确定实验方案,交给老师进行审阅,再进行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学生根据自已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实验不拘泥于基础研究,根据实验室条件也可进行临床研究。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系统的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思维等科研创新所需的能力[7]。同时,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缺陷,还应加强科研方法和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开设辅助课程并安排综合性实验,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到科研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进行授课时,要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8]。例如,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时不直接对其进行全面讲解,而是直接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有哪些?这样的授课方式比直接讲解更能锻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散思维。

3.2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入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创计划,帮助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以此来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那么,如何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入手来培养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呢?

首先,设立一个科创统筹部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各类“大创”比赛信息,为有想法的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信息,避免有想法的学生因获取比赛信息不及时而失去机会,丧失了对其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其次,设置“导师制”。甄选的本科生导师均为高年资、高级职称,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端正的教学态度及严谨治学风格的教师组成一个“导师团队”。以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为例,每班30人,可以分成3组,每组由1个导师带领。这样的分配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针灸推拿专业方向的科研方法,创立更多新颖的课题。学生们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结合导师的专业素养为针灸推拿进行更深层面的研究提供保障。“导师制”的设立可以让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更加自信,更加专业的参与“大创”,以增加获奖几率。

最后,设立奖励政策[9]。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比赛的获奖情况进行相应奖励,通过奖励政策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更好地带动学生们的热情,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大创”,为针灸推拿方向的研究开拓更宽广的道路。

4 结语

在“人人创新”的浪潮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和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国家、民族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创新精神,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对于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来说,只有具备该能力,才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猜你喜欢
本科生针灸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