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者

2019-01-29 13:12无锡市新吴区亲亲宝贝幼儿园程海蓉
早期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淘淘积木榜样

无锡市新吴区亲亲宝贝幼儿园 程海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素质的活动形式。但教师经常看到,区域活动时,有的幼儿随意走动,有的幼儿违规操作,有的幼儿大喊大叫,地上玩具、物品随处可见。显然,区域自主活动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者呢?

一、鼓励幼儿参与规则制订,萌生规则意识

1.立规矩,筑“围墙”,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在活动中,必要的规则是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当教师把区域呈现给幼儿的时候,就是相应的规则制订并生成的时候。不能让幼儿把区域活动时间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应当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活动。“自由”和“规则”是并存而不是矛盾对立,可以理解为:为幼儿提供自然、安全的区域环境,保护幼儿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松地活动。

2.定主题,巧引导,规则意识无痕灌输

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进行规则教育的引导,并让幼儿参与其中,成为规则的制订者。比如新开设的游戏“小医院”,教师先询问幼儿:“医院里有哪些不同岗位的人?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病人到医院看病应该先找谁?接下来怎么做?”幼儿通过问题讨论后发现:(1)小医院需要四种岗位,分别为门诊挂号、医生、药房和护士。(2)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分别为,门诊挂号主要负责收钱、挂号;医生负责看病、开处方;药房人员负责按处方发药、添置药品;护士负责给病人挂水、打针。(3)到医院看病的顺序是先挂号,再看病,然后根据医生诊断拿药挂水或是打针。教师通过有计划的问题呈现,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渐明晰游戏的规则。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发展规则意识

良好的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良好常规的养成与区域游戏相融合,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整理建构区玩具,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先教会幼儿怎么分类,如何整理,让幼儿记清楚每样玩具固定放置的位置,有意让幼儿练习收拾、整理,游戏结束时,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看看哪组收拾得既快又整齐,并及时给予评价,也可以通过多种暗示来引导幼儿,比如在衣架上贴上相应的服装图示,引导幼儿在收拾整理时一一对应摆放,在橱柜中摆放物品的位置贴上相应的标记,提示幼儿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等。这些隐形规则的暗示,可以使幼儿的收拾、整理环节更为有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区域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三、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完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地方大声喧哗,争抢玩具等,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次,在小班的“娃娃家”游戏中,佳佳扮演“妈妈”在家里做饭,这时扮演“爸爸”的依依也想做饭,伸手去夺佳佳手里的黄瓜,佳佳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迅速地把依依手里的黄瓜夺了回来,两个人都不肯撒手。教师见状,马上进入娃娃家区域,问道:“你们在干什么?”佳佳说:“他抢我的菜!”依依也不甘示弱:“我也要做菜给我的娃娃吃。”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在启发引导下,最终让双方商量出了“轮流”的规则。以往,教师常常以纪律约束者、游戏指挥者的身份发起互动,缺少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等待,而幼儿在互动中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意愿活动,游戏行为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往往教师一离开,幼儿又会恢复常态。所以,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妨多观察,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往往更完善的活动规则就出来了,由于是幼儿自己完善的规则,又符合活动变化的需要,因此,幼儿都能愉快地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四、多举措并用,让遵守规则成为习惯

1.通过榜样示范模仿规则行为。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模仿而进行学习。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实践也表明,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建构区活动中,幼儿很专注地用积木拼搭,只有宁宁故意把积木扔到地上,散落一地,还发出怪笑,引来其他幼儿注目。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宁宁,而是走到建构小组中间,对着旁边认真搭着立交桥的玲玲说:“玲玲拼搭积木的时候多安静啊,看她搭的立交桥多漂亮!”幼儿立刻把目光聚集到玲玲身上,宁宁见没人看他了,无趣地托着腮看着玲玲,过了一会,他开始弯下腰捡拾掉在地上的积木,教师看到立即表扬了他:“宁宁是个能干的小朋友,正在送积木宝宝回家呢!”幼儿听了,也纷纷捡起掉在地上的积木。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若教师能做个有心人,时常捕捉这类教育契机,创设类似情境,将有助于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2.通过体验后果内化规则行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即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如小美好不容易完成了自己创作的小绘本,她向同桌的淘淘展示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淘淘用力一抓,绘本瞬间被撕坏,而淘淘却在小美的哭泣声中迅速逃走。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依据事先与幼儿共同商订的规则,适当让淘淘体验一下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当淘淘回到座位时,小美大声说:“淘淘撕坏了我做的绘本,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我不要和你一起游戏。”其他小朋友听了小美的话,也纷纷指责淘淘的不是。淘淘尝到了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动向小美道歉。实践证明,“自然后果法”是让幼儿在成长中自然地收获经验的方法,其实质是“体验式成长”。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它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幼儿内化规则,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3.通过持之以恒形成规则行为。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不能时紧时松。有些教师会在开学初大张旗鼓地抓规则教育,到了学期末就不管了,又或者班里两位教师要求不统一,让幼儿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要正确引导,更要持之以恒,使规则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区域游戏中规则意识的提高、规则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只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善于抓住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成为行走在区域中的有规则的自由者。

猜你喜欢
淘淘积木榜样
乐淘淘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乐淘淘 草木皆兵
初夏到 乐淘淘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乐淘淘分鱼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