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方法探讨※

2019-01-29 15:43张选明陈军虎袁今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案中医学西医

张选明 叶 丹 陈军虎 袁今奇*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在2016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明确指出: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西医并举是我国目前的重要国策[1]。西医院校大部分都开设了中医学课程,且为必修课,目的是让西医专业学生能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拓展其临床诊治疾病的思维和方法。而在实际的中医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多、抽象、空泛、难于理解,使得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的认知有一些偏见,影响到学生对中医的认知和学习的积极性,中医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在西医院校做好中医学教学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首先我们应先分析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

中医学一直是西医院校教学课程的必修课,大纲明确规定了西医院校中医学科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但中医学与西医学理论体系差异大,中、西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不同,加之中医学内容多,学时数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给西医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理想,教学效果不佳。

1.1 内容多 学时少 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医学》,这本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所有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是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浓缩版,而学时一般只有30~60 学时[2]。授课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把中医知识体系讲完整,最后缩减内容,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理解困难。

1.2 先入为主的西医思维方式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一般都在大学三年级安排,学生已经学习了较为系统的西医的相关理论,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西医学思维模式。中医学和西医学采用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不同。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从宏观的角度通过脏腑组织器官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生理与病理现象的规律。西医学从微观角度通过从系统到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到遗传等的细微结构阐释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学生大多会套用西医思维模式学习中医,造成误区,难以理解,不易掌握,影响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法落后 西医院校对中医学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院校没有从事中医学教学为主的教师,而多数是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医生。中医学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式简单、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照本宣科,很少或没有采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松散,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完成教学内容,而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中医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3]。

1.4 理论脱离实践 中医理论源于实践,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只有理论授课,没有临证机会,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使学生难以将中医基础知识转化为辨证论治的能力。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是围绕病人的主症通过四诊搜集病情资料,分析探求疾病的证型,根据证型确定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这个思维过程要不断从患者身上获取相关信息。

2 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针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各院校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引进现代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探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思路,期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

2.1 比较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把多种事物集中起来,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点,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发现事物的规律[4]。如中医学的症、证、病与西医学的症、征、病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学的“心”与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对比,中医学的望、闻、问、切诊法与西医的视、触、叩、听检查比较,给学生一定的参与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归纳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一个潜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需注意比较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思维实际相结合,且具有可比性,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现代医学知识基础上,寻求“不同”,加强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中医哲学思维认知,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和联系中,从微观、局部入手转变为从宏观、整体出发,探索中医、西医在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共同点与交叉点,把中医的整体观,恒动观和辩证观和西医学的生理病理,微观实验相结合,帮助学生解除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反差与碰撞带来的学习困惑,构建和谐的中西医思维方式。

2.2 PBL 教学方法 PBL 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5]。大致流程是:(1)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构思和设计整套PBL 教学;(2) 老师选择相关的内容,如中医的“七情内伤”,老师与全班同学展开讨论与发言,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3) 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搜集资料;(4) 开展课堂汇总讨论;(5) 老师总结及分析;(6) 教学结束总结及评价。PBL 教学在中医学的教学中广泛应用,选题至关重要,在一定的中医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既要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所以问题需严密的设计,反复的考量。学生是主角,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式求索能力。而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准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中西医思维方式。

2.3 医案教学方法 医案教学法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医案为载体,以辨证论治为主要过程,通过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理、法、方、药四方面完整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6]。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诊治经验及辨证思维过程的总结。在中医教学中恰当的引入医案,与传统教学法紧密结合,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医案教学法让学生自己运用中医学理论去辨证,通过认真思考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正如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西医学知识和学科前沿,扩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让其体会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治疗方法多样性,认识中西医学各有优势和不足,构建和谐的中西医学知识体系。医案教学比PBL 教学更具体和典型,需精选病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强化学生对中医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3 结语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繁杂、先入为主的思维方法、教学方式落后和理论脱离实践。如何优化中医学教学,培养出一批具有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的学生,是中医学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当充分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比较教学法、PBL 教学法和医案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思路,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中医知识,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医案中医学西医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