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四有两保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019-01-30 03:00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人民政府李永波
农业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资集体经济试点

文/ 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人民政府 李永波

东疏镇位于宁阳县西部,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6580公顷。辖49个行政村,人口6.2万人,其中党员2881名,村“两委”干部251人。东疏镇系“两疏故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苗木十佳乡镇、省旅游强乡镇、“泰山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7年以来,东疏镇抓住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乡镇机遇,以“三导四有两保障”推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三次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输血变造血,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子

东疏镇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把试点工作作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舱石、稳定器,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财政所靠上抓。2017年以来,先后将胡茂、刘茂等8个村列为试点村,探索“三导四有两保障”增收模式,一村一策、发展实业,财政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体增收找到了源头活水。

1.三导增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学为先导,破解畏难思想。加强学习、对标提高是关键,以学习长见识、出思路、增能力,建立“周例会、月调研、半年观摩”机制。

村为主导,压实增收责任。村级资源禀赋、班子运行情况各异,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不同,“生钱”的路子也不同。东疏镇坚持实事求是,以村级为主体,引导各村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担负起发展经济、集体增收的重任,通过向党员群众、上级部门问策,调动致富能手、企业主等参与积极性,走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8个试点村,一村一品,各有不同。

镇为指导,把握关键环节。一是信息互联。建立试点工作专用邮箱、微信工作群和《工作简报》,第一时间传达上级精神,调度工作进展,展示试点成效。二是业务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抽调财政所、经管站等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开展业务指导,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程序严格合法。三是痕迹管理。严把试点工作方案,指导试点村完善会议记录、严格“三务”公开等过程性资料。

2.四有支撑,撬动集体经济增收活力。

有理念——经营村庄理念。发展集体经济,理念需先行。东疏镇通过以会代训、督导调研等方式,强化干部经营村庄理念、学习市场经济规律,在摸清家底、调研考察基础上,综合运用政策、土地、信息、市场等资源,把村庄作为企业经营,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盘活“三资”、开源节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有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围绕东疏镇总规划,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镇划分乡村旅游、村企合作等片区,各村根据所在片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一方面打好自己的优势牌,另一方面唱好片区的增收戏,坚决避免同质化竞争。

有能人——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东疏镇把扩大选人用人范围、选优配强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

有路子——因地制宜增收路子。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固定路子可走,必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如产业带动型,胡茂、郑庄依托苗木、奶牛等产业,有序流转土地,获得土地流转、用工协会、绿化工程等服务费;村企共建型,寺头依托驻村企业,获得给水、物流、入股等服务费用;土地经营型,小王庄盘活闲置门头,招商引资上项目,获得租赁收入 ;资源开发型,刘茂整理“四荒”、空闲宅基地、生产路,栽植苗木,增加集体收入。

3.两项保障,完善集体资产监管机制。

“三资”委托代理,做到账目公开,让群众明白。建立东疏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出台《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制度汇编》。规范资金管理,建立收入管理、开支审批、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财务公开、举债申请等制度,村财镇管,一切收支通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规范资产管理,建立资产清查、资产台账、资产评估、资产经营及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等制度。规范资源管理,建立资源登记簿,完善招标投标、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等制度。规范公章使用,村章镇管,镇里安全保管,村里依法使用,用章规范安全。

季度“推磨+约谈”,做到账目清楚,还干部清白。制定农村财务“推磨检查”方案,镇政府聘请农村财务监督审计员12名,每季度末,抽查村级账目,经管站全程指导,纪委全程监督,有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制定分级约谈方案,分管领导约谈经管站工作 人员、村党支部书记、文书;经管站站长、副站长约谈所包管理区的村文书、现金出纳,纪委、组织部门等全程参与。

试点工作以来,财政扶持资金年收益率平均8.08%,平均增收8.08万元,其中集体收入增加最多的村寺头村,年收益17.97万元,收益率达到16.83 %。

试点变示范,打造集体增收新高地

东疏镇将集体经济发展列入2018年工作重点,制定农村“1+X+1”考核机制,其中,“1”为党建工作;X为各村重点工作;“1”为集体经济发展,在年终,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将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借鉴8个试点村的实践探索,东疏镇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攻坚计划,以试点村为示范,辐射带动其余41个村,依托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苗木、奶牛、蔬菜等特色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其中,孙集、花园等村在绿化生产路时,经过“公开竞标、路段承包”,每年每米路段大户承包费2元,集体和农户按比例分成;郭村栽植法桐1.5万棵,耿庄栽植白蜡8000余棵,3~4年后,集体均可增加收入200万元;王家庄盘活旧村院,引进鞋帮加工厂、钢球厂,年增加集体收入1.4万元。全镇各村集中精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百花齐放、满园春光的动人局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东疏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
三资集体经济试点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