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9-01-30 08:25
中小学电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学

王 锐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传统的课堂正在不断向E-learning过渡。“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推出的一款智慧型教学工具,它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来源于课堂,又服务于课堂,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换,做到了教学过程可视可控。针对传统教学中数据收集不够完整,师生互动不够顺畅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解决,便于教师判断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节奏。通过借用清华大学的软件和MOOC视频教师可以组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定制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做到师生紧密融合,教学相长。由于“雨课堂”技术门槛低,操作简便,迅速成为一种受到师生欢迎的便利教学工具。但是,随着“雨课堂”的应用,一些实际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应用“雨课堂”的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师逐渐在教学中尝试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也开始尝试运用一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些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笔者也尝试以本校文化旅游学院大一新生为依托,构建了“雨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

(一)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利用“雨课堂”的知识模块推送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如重点单词、短语、语法的讲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一些拓展性内容,如英文歌曲、电影片段、相关视频、PPT等,帮助学生通过课前的知识建构完成自主预习。

(二)课堂教学

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签到并进入课堂,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可了解出勤情况。在教学展示环节,教师根据反馈数据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有不理解的内容可以点击“不懂”,老师可根据学生“不懂”的人数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学生还可以通过“投稿”功能把自己的观点、练习答案等发到教师的手机,教师再通过“投屏”将该部分内容发布到大屏幕供同学们分享。学生通过弹幕功能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即时测验功能插入练习题来查看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进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三)课后复习、拓展与延伸

由于“雨课堂”具有自动保存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所有数据的功能,课后学生们可以随时查看保留在“雨课堂”中的教学资料来复习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拓展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撰写报告或提交论文,同时也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拓展性、延伸性学习。

二、“雨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雨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势

“雨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无法让学生全员发言的不足,通过网络把师生的手机和投影屏联系在一起,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雨课堂”中,手机不再是课堂上的禁忌,而是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这就激起了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因为操作方法简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掌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这就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通过我校“雨课堂”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其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1.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前把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分享布置给学生,学生们通过认真观看达到预习知识点的目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分享,学生们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笔记,只需要认真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口语掌握情况,通过词汇选择题、听力、阅读理解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掌握情况;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雨课堂”查阅教师发送的练习题答案,PPT和课堂笔记等复习资料,梳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书面作业上传至“雨课堂”,便于监督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及时纠错。通过“雨课堂”这种“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模式,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

语言的意义源自于其在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在鉴赏相关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的基础上在现实的交际中能够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来生成交际意义;或者通过主题拓展写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学会熟练操作进入“雨课堂”班级、发送弹幕、完成答题、提交作业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操作和使用技巧。另外学生在准备和制作角色扮演所需的脚本和幻灯片的过程中,要不断练习运用网络技术去查找、选择、整合相关的资料,还要学会熟练使用PowerPoint来编辑所需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雨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本校实施“雨课堂”英语教学的四个班级共计15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你认为雨课堂对你英语学习帮助大吗?”此题的回答中同意的学生占32%,不同意的学生竟然高达68%,对“你愿意继续支持使用雨课堂进行英语教学吗?”此题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学生认为可以继续支持使用“雨课堂”。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雨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对智能手机、先进教学设备及网络的依赖使其使用受限、不易普及

“雨课堂”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实现线上教学,这就要依赖于智能手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网络,然而有些学生因为家境困难无法购买智能手机,有些学校的硬件条件比较差,教学设备仍然比较陈旧不能支持WPS的所有版本,校园内也不是所有的教室都能够覆盖无线网络。比如我校“雨课堂”的网络服务几乎都是源于教师和学生们的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这就会产生相当数额的流量费让师生苦不堪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雨课堂”的使用和普及。

2.缺乏监督机制,教学过程中学生假参与、真敷衍

在“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忙于组织教学而忽略课堂监督,或者说无力监督课堂秩序,很多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看似在参与“雨课堂”的学习,实则是在敷衍教师的监管,偷偷听音乐、打游戏、玩微信的现象大量存在。另外替代他人学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线进行的预习和测试无法保证学生完成的独立性和真实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频繁使用手机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在“雨课堂”上,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机,这就给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的同学营造了开小差的机会,很多学生趁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新闻和网络小说等,因而降低了听课效率。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机电量不足突然关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有的学生会随身携带充电宝,但是课堂上互相借充电宝又会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4.教师工作量增加,影响参与“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雨课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课前教师要对音频、视频、动画、课件、试题库等进行准备,还要尽量保证这些教学资源生动有趣,新颖有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全程组织、参与、引导、监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在课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数字教学资源不断进行分析和修改,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们、尤其是年长的教师们参与“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雨课堂”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使用,成为教改的利器。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注意到“雨课堂”在课堂设计和学生监管等方面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在合理使用“雨课堂”的同时,不断调整、探索并完善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显现出更多活力。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