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2019-01-30 14:03秦友麟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背景多媒体课文

秦友麟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前,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或方式,引导学生较迅速和积极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在教学中,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带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所学的课文的情境中,从而启迪学生思考,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行之有效。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从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迅速进入教学情境。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山神庙复仇的视频,大雪纷飞的场景,高昂激越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快速带入作品所呈现的氛围之中,学生很快就进入课文情境中,由此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对音乐和视频的感悟,进入的阅读理解,引发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很好的进行情感交流,教学效果当然显著。

二、温习旧知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温习以前所学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让新旧知识产生关联,让学生从自己知道的知识领域进入到未知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加宽以及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应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项羽之死》时,我以以前所学的课文《陈涉世家》、《鸿门宴》为内容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重温秦末农民起义和秦亡之后楚汉相争的形势,激发学生对项羽命运的关注,从而导入对新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架桥铺路,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内容产生兴趣,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三、叙述故事导入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一个精彩的故事能使他们上课的兴趣倍增,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讲课之前可以先讲一则与本节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氛围。

四、用古典诗词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有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明快的节奏和富有音乐感染力的语言,一直是人类精神营富丽的滋补品。而古典诗词对中学生来说也有较强吸引力,以古典诗词作为导语,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五、利用图画导入

画面具有美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选择有趣而切题的图画导入新课,增强直观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抓住语言文字表达难以言传的作用。例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先给学生展示美轮美奂的北方秋天美景图,迅速地吸引住眼球,使学生享受美的同时,为进入课文的学习而做好情绪准备。然后提出:北方之秋如此之美,那么在郁达夫的笔下,它的味是怎样的呢?如此导入,学生首先领略秋天之美,从而引发对郁达夫笔下的北平秋天美景的探求欲望,引领他们欣赏故都秋天的美景,并走进郁达夫的内心深处。

六、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巧妙地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设置为问题,适时地“抛”给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心理追踪,诱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探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七、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文章,其写作的年代距离现在年代久远,或因为写作的背景过于复杂,给学生带来困难,而其后的写作背景又有可能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在上新课时,利用背景介绍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借以体会文本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作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因此,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我以写作背景导入新课,其写作背景是: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暴行,会后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遭到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造成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事后执政府竟发表通电说请愿学生是暴徒,更有甚的是一些执政府的走狗、帮凶文人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这些青年学生是受人利用,白来送死的。这一行径令鲁迅先生出离愤怒,写了这篇文章以纪念遇难学生,以正国人视听。从而,文本中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导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氛围,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究竟选择何种新课导入法,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背景多媒体课文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背课文的小偷
黑洞背景知识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