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待学生的“慢慢”长大
——小学“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

2019-01-31 02:25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心理障碍学困生

(江苏省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

“学困生”简单来说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学习质量低下,完不成课堂学习要求的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困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效率、克服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当前诸多小学教师亟待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自身素质原因

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在课下也不会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旧的知识还没有学会,新的知识又堆积起来,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成为了班内的“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也会尝试提升自己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方法不当等多种影响因素,学习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就是提高缓慢,导致他们认为“我就天生笨,怎么都学不好”。

(二)家庭环境原因

受传统教育思想严重,现阶段我国仍然普遍存在这一教育现象:在教育孩子时,重生理轻心理,重知识轻德育。一般存在此种观念的家长大都将教育孩子看作学校的责任,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只需要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是否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他们衡量自己所尽责任的唯一标准,完全没有认识到孩子精神、心灵的发展需求。

(三)教育方式原因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学习、心理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调查发现,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都不能以“公平”的眼光看待学生;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冷漠,干脆置之不理。这些不正确的方式都是导致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的催化剂。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最终代表小组发言、完成学习任务的大都是优等生,在此背景下,班级学生差异越来越大,这也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

二、小学“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努力净化当前校园环境,避免社会多种不良风气的渗透,坚决抵制非理性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创造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校园活动,让学困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升其自信心。

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需要学校的硬件设施,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在小学校园中,师生关系是决定能否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因素。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人际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实现学困生转化,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的宽容与爱护,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情谊。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真正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亲和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宽容,学生才会回敬给教师同等的尊重与爱戴。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平等。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与自己放置于统一地位,不可居高临下。其次,尊重。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本身需求与学习感受。再次,聆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聆听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思想,但同样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认真聆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或多或少的都要进行交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也许不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了解教师用意,这时,教师应当秉承耐心的教学态度,耐心聆听学生发言,并针对其存在问题对其进行指导。最后,赏识。教师必须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苏霍姆斯林斯基说:“在学习上的成功是学生的精神力量的唯一来源,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培养“学困生”学习自信心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具备成功的信心。所以,要想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学习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不得不承认,很多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嘲讽。长期生活在此种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会更为抗拒学习,认为都是因为“学习”才导致别人看不起自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批评引导外,还要把更多的宽容、耐心放在他们身上。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困生要做到不偏见、不惩罚,要宽容、鼓励、关心他们,鼓励生生互助,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也要多用鼓励性话语,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信心。

不仅如此,在辅导学困生学习时,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后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提出科学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罗里斯·马拉古奇曾说:“儿童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可以自主发现、思考、发明、幻想和表达的栩栩如生的孩子,是一个具有极大潜能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也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刀切”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班级的所有学生都选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同一种教学标准。此种教育模式下,导致教育成了“流水线”,所有的学生似乎都是规格相同的“物品”,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完全不符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明白在老师的心中他们也有着重要的位置,进而更好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纠正厌学情绪。

(三)家校联合,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同时,还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告诉家长如何教会孩子接人待物、培养自身调控能力,还要告诉家长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家长适当调整当前家庭环境,将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港湾;要告诉家长一味放纵、体罚、打骂等多种不良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指导家长借助家庭教育实现教育合力,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除此之外,要想转变学困生,还要对学困生本人情况有深入了解,单单依靠学校的片面了解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了解他们课下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所以,我们可以加大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频率,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明白家访并不等于告状,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家长从理解、平等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进而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作为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另一角度重新认识学困生,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完善自身教学模式,以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作为入手点,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心理障碍学困生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迎接新学期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