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的有效作用

2019-01-31 02:25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山东省宁阳县实验中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便是对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与特殊数学能力的综合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评价体系。

一、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1.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究和思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因而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且意味深的故事或游戏,以情导知,以知促情。例如,在教学“平方根”第二课时,教师先引用龟兔赛跑的后续想象即它们的第二次在长方形池塘边的比赛,从而为引出平方根的基本概念作铺垫。如“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课,教师创设了“乘坐公交车”“超市购物”情境;在“有理数乘除法”一课创设了“学生参观文庙怎样租车?”情境;在“有理数乘方运算”一课里创设了“生物课中细胞的分裂速度?”情境。现实的情境揭示了明确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自然就用到了相应的运算。由于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避免了传统计算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气氛沉闷、内容枯燥的感觉,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体验,大胆地尝试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

2.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对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把一些比较抽象的观念,通过贴近学生自己的经验活生生地“物化”出来,让他们来体验和感受,从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就真正做到了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的呼吸。”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比如,七年级《图形认识初步》一节课中,我是这样营造氛围的。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14个场馆的宏伟建筑,伴着动听的音乐,由远及近。学生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住了,这时,老师再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水立方上。“同学们你们看,水立方上很特别。这些建筑是各种立体图形来构建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就是数学问题的不断发现、不断解决的结果。比如学习“抽样调查”后,让学生调查怎样处理废电池;学习了“直角坐标系”知识,让学生建立适当坐标系确定自己教室的位置,在二维空间找某同学家;学习了“平移”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使之成为一幅图案,然后涂成美丽的画面,也是对学生创造、欣赏美的能力的熏陶;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后,学生自己将所了解的辨认方向的方法整理成一个专题,其中融会了许多社会、生活、自然、地理学科的知识和网络技术。又如运动会竞赛项目和规则、四大发明、“城市的建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许多都整合进了数学课堂,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数学课堂添色不少。因此,数学课堂“学与教”活动的核心应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练习巩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的基本习题,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思维拓展题。例如,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者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例题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解析例题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试验和演算以及在实际活动中去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要求。例题讲解教学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以上习题处理方式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课堂教学,才会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