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评

2019-01-31 13:46
中国农资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资小康社会

“基础地位”与“重要依靠”

《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人所共知。本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身份昭示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饭碗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小康生活迈进。但除了粮食安全问题外,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就凸显出来。因此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诸多方面的目标任务,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有专家分析,“硬”任务之“硬”体现在从现在起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紧迫而任务艰巨;同时这些目标的达成、任务的完成“不可或缺”。试想,脱贫攻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等,哪一个没有完成,能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它不觉什么,没它就不得了,这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

今年春节,记者到泰国清迈旅行,这个昔日的旅游城市有些面目全非之感。为什么?是它的城市建设、旅游设施出了问题?不是。如果这些出了问题,顶多是某一个区域受影响。据了解,每年到了1月至4月,清迈周边的广大农村都要开始新一季种植。由于没有无害化解决作物秸秆的能力,他们只能一烧了之。因此这几个月里清迈每天都笼罩在农业雾霾中。PM2.5均值在100左右,高时达到200。这对一个靠旅游发展经济的城市来说,几乎是个致命的影响。2017年笔者曾到清迈北部山区采访过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推广情况,两年过去,看来情况没有改观。小小的秸秆焚烧,曾经让中国成都双流机场飞机停飞,如今在改变着泰国清迈的旅游前景。这就是农业基础地位活生生的体现。小小的秸秆结结实实告诉我们: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

今年乃至到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要得到优先发展,农资行业作为“基础地位”的“重要依靠”有哪些领域需要我们格外重视、大有作为呢?梳理今年一号文件,可以发现至少有五个方面需要我们大显身手。一是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正是农资行业的用武之地。二是要恢复启动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新疆、东北作为经济作物和粮食的重点主产区,一直是农资行业深度耕耘的沃土,也是规模农业、现代化农业、设施农业的主力战场。在恢复和建设过程中,农资行业如何发挥价值,需要“干字当头”。三是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文件要求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这其中自然包含着对农资企业的召唤和要求。近些年农资企业普遍加快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步伐,对照今年的文件要求,一定还能找到新的目标和机遇。四是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在2016年国家提出“农药零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这一概念的提升,对农资行业来说,无疑是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五是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大数据建设、数字农业等既是我们的工具,也是我们的舞台。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这就是农资作为农业“重要依靠”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资小康社会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