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肛瘘的临床研究

2019-01-31 05:46王建国孙姗姗通讯作者廖大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口支管肛管

王建国,孙姗姗,田 力(通讯作者),冯 涛,廖大琴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肛瘘患者47例,其中男41例,女6例,年龄17~62岁,平均(33.02±3.76)岁。由术中诊断可知,肛管括约肌间型31例,经肛管括约肌型13例,肛管括约肌上型2例,肛管括约肌外型1例,均以肛周疼痛、坠胀感就诊。

1.2 仪器应用

应用丹麦BK UltraView 800超声诊断仪,腔内双平面8848探头,频率4~12MHz。

1.3 方法

检查前1天,嘱患者服用甘露醇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以促进排便,在检查前应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给患者灌肠[2]。检查时嘱患者左侧卧位,屈膝屈髋,先行肛门指诊对有无瘘管、瘘管的深度、走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再套上橡胶套,在外面涂上石蜡油,嘱患者张口深呼吸,轻轻地将探头插入肛门内并缓慢向上推进,通过双平面探头对病灶进行多方位扫查,观察内口的位置、瘘管的位置、有无分支瘘管等。若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于脓肿周围皮下注射少量利多卡因。如果瘘管的位置较高,受肠腔内气体干扰明显时,可加用耦合剂或水囊的方法赶走探头与肠壁之间的气体。当瘘管较细显示不清晰时,可将造影剂从外口注入瘘管,此时会有气泡产生,造影剂可通过气泡产生的压力进入狭窄的瘘管,使瘘管回声增强,从而改善观察的效果[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间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声像图可清晰显示肛管内括约肌、肛管外括约肌和肛提肌。超声对肛管括约肌间型、经肛管括约肌型、肛管括约肌上型、肛管括约肌外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约97%、85%、100%、100%,术中发现有支管的患者14例,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约86%,术中发现40例患者有一个内口,7例患者有两个内口,超声对总内口的检出率约91%(见表1)。超声测量内口距肛门距离、主瘘管长度与术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超声诊断与术中情况比较

表2 内口与肛门的距离、主瘘管长度比较(±s) 单位:mm

表2 内口与肛门的距离、主瘘管长度比较(±s) 单位:mm

?方法 内口与肛门的距离 主瘘管长度超声 4 0.1±5.8 4 3.6±5.1术中所见 4 0.3±4.9 4 2.3±3.2 t值 0.0 2 2 0.0 2 0 P值 >0.0 5 >0.0 5

3 讨论

肛瘘是一种感染性通道,一端开口于肛管或直肠,一端开口于肛门周围的皮肤,或女性的阴道内,即直肠阴道瘘,内外口之间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肉芽组织管腔[4]。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或黏液等分泌物。手术治疗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有支管的复杂性肛瘘切除术是令肛肠科医生比较棘手的手术,据报道初次手术复发率高达30%~50%,再次手术后其复发率仍为10%以上[5]。术前诊断不明确是造成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术前诊断对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的明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正确设计、有助于识别那些有位于深处的支管,从而可降低术后肛瘘复发率、减少不必要的肛门括约肌损伤,保存肛门功能。

肛瘘在腔内双平面探头下的声像图表现:

线阵模式下,外口下方为不均匀低回声,周边或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低回声向上逐渐移行为条索状或管状低回声,瘘管宽窄不一,宽者可达1.5cm以上,窄者小于0.5cm,呈迂曲或平直走行,可在走行中分出支管。瘘管周边组织为中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瘘管逐渐靠近肛管皮肤或直肠粘膜,肛管皮肤或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的回声中断,形成内口。

凸阵模式下,可见瘘管的横切面,为类圆形低回声,随探头缓慢向上推进,可通过低回声团的位置判断瘘管走行,且更易发现瘘管的分支情况。凸阵模式下还可以显示蹄铁形瘘管,表现为绕探头的弧形低-无回声区。

综上所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肛瘘内口的位置、瘘管的走行和分支情况,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内口支管肛管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某型铁路货车120-1阀连接支管失效及改进方案研究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竖直向下大、小支管气相夹带起始可视化研究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The Power of Integration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
瘘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