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终

2019-01-31 17:47马夫
中国摄影 2019年1期
关键词:黄山摄影

马夫

王东17岁进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人民日报》驻鞍山及辽宁记者站做资料整理工作,1955年后在报社学会了译电和开汽車,于1956年调到《人民日报》驻莫斯科记者站担任译电员和汽车司机,在莫斯科期间,开始喜欢摄影并从事业余拍摄,1964年调到《人民日报》图片组(摄影组前身),直到退休。

王东的一生几乎是在《人民日报》社默默度过,而一幅《小平您好》让他名声大震。1984年10月1日作为《人民日报》记者,他参加了建国35周年天安门庆典报道,当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走过广场时,人群中跃然出现了一幅“小平您好”的标语,这幅标语的形式显然不是正规制作,手写的四个大字甚至显得稚拙,面对这突发的瞬间,王东敏锐地按下相机的快门,抢拍两张之后,横幅就消失了。第二天,这幅名为《小平您好》的新闻作品刊登在《人民日报》,照片受到一致好评,并被普遍认为具有历史意义。该作品荣获全国新闻摄影1984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全国好新闻特等奖”,并被多种报刊、画册及书籍转载。

从1950年代起,王东先后采访拍摄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多次重大政治活动,更亲历了抗美援越、“文革”、悼念周总理、粉碎“四人帮”、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其实,一位摄影者,穷其一生哪怕只留下一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作品,也足以欣慰。

在摄影界,说到汪芜生就会想到黄山。

汪芜生出生在离黄山不远的芜湖,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不久就喜欢上了摄影,自打拿起相机的那一天起,黄山便成为他最重要和终生不变的拍摄主题。

1980年代初,他凭借一本《黄山—汪芜生影集》名噪一时。1983年赴日本研修,1990 年代初旅居美国。

日本的权威出版社讲谈社为其出版《黄山幻幽—汪芜生写真集》,日本顶级的美术馆东京西武美术馆为他举办个展。其黄山作品在日本艺术界引起轰动,同时他的大量作品被德国、奥地利等多国美术馆及个人收藏家所收藏,作品《黄山幻幽 W01(梦中芙蓉)》为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的第一幅摄影作品。

一生执拗于黑白黄山的创作,汪芜生把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调与个人意趣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让他的作品长久地具有了山的魅力与力量。

殷德俭去世当晚,摄影界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只有这一个内容,有人说,那一夜属于殷德俭。这“轰动”主要是因为54岁英年早逝实在意外,且他的生活严谨没有不良嗜好,健康强壮得如小伙子;再有就是他的好人缘,当然还有他以及他所经营的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好书,也为许多摄影人在编辑、出版上给予了很大帮助。

殷德俭从20岁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他从事民族新闻出版和摄影艺术出版工作30多年,多年来,出版了一大批民族文化、民族影像艺术精品图书,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真实的朴素生活状态,以影像的方式弥补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图景,在民族文化领域有着突出的探索性意义。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的出版,填补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史空白;他主持出版了“摄影新批评丛书”、“影像文丛”、“海岸线丛书”等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摄影文化、艺术理论优秀图书,策划编辑了《吕楠三部曲》《天域黄山》《侯登科的世界》等精品画册,得到业界好评并具广泛影响。

美髯公陆开蒂,从年轻时就蓄着一脸标志性的大胡子,这不仅是艺术范儿的打扮,更多地应该是他特立独行性格的显现。

作为安徽人,19岁时初上黄山,就确定了把今生的创作交给这座山。在后来的40多年里,他像忠诚的恋人一般痴缠在这山的左右。

陆开蒂的黄山很大,宏大,俯仰天地;宽大,坦荡襟怀。他的黄山很重,响亮的色彩,厚重的山石云朵,就连山边的一朵小花都带着有分量的情感。陆开蒂的作品随着他的性格,貌似刚烈的汉子,实则内心柔软而缜密。他对作品的严苛,时常让旁人“愤怒”,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应该是他对创作的一种态度,或许他愿意把短暂拍摄的前后拉长,以增加思考的从容和摄影的手工感。

陆开蒂作为安徽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摄影教育和摄影组织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曾获得第4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奖、中国教育摄影奖励基金第四届“红烛奖”等诸多荣誉。

以山为伴的陆开蒂常说:黄山最美的是那些死去的松柏,看吧,尽管他死去几十年、几百年,但是依然保持曾经苍劲的雄姿,昂扬向上……

崔岫闻作为以影像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颇受关注。她使用绘画、装置、图片摄影、视频等手法独立创作,或混用不同手段来表达。即使忽略对性别的强调,在她作品中还是张扬着一以贯之的女性题材以及明显的性别痕迹,诸如2000年给她带来不小的声誉和争议的影像作品《洗手间》,这是在夜店洗手间里暗拍的录像,记录来来往往的性工作者和洗手间清洁工的真实行为。崔岫闻也不断地实验与转变,2011年完成的历时4年的系列作品《真空妙有》,是她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精神世界的升华,传统、抽象等各种元素糅杂,以超越某个当代场景的时空特定性,作品的重点也由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转向更具普世的意义。

作为有影响的艺术家,崔岫闻获得了国际当代艺术机构的认同,受邀在英国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其影像代表作《洗手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她曾荣获2010年度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年度青年艺术家奖”、全球华人女性艺术家大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08萧淑芳艺术基金优秀女艺术家奖”等众多奖掖。

在陈复礼去世的第二天,《中国摄影》杂志官方微信发表了《先生走了,带走一个时代》,这个题目准确地表达了陈复礼在中国摄影界的地位与分量。

陈复礼1916年生于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1946年,30岁的陈复礼在越南经商之余接触到了摄影,他拜西贡摄影家陈芳渠为师。他深受郎静山的影响,热衷于集锦摄影和沙龙摄影。因为早年自己的人生际遇,他的早期作品中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1950年代前后的《血汗》《战争与和平》《战后》等作品直面社会。

1955年定居香港后,陈复礼开始在国际摄影界初露头角,进军摄影沙龙的陈复礼凭借着一手画意摄影的绝活,连续两年取得香港摄影学会甲级月赛全年最高成绩。风光摄影是陈复礼的强项。他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中吸取精华,使拍摄的风光作品中国画韵味十足,充满了诗情画意,摄影圈的人甚至赞誉他为“影界王维”。1960年代初,他多次提出“写实与画意相结合”的创作主张。他陆续邀请与他交好的当代中国顶级书画大家参与他的“影化合璧”创作,包括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等数十人,这些书画名家们在他的作品上或题字、或补画,成就了一批被誉为“双绝”的艺术珍品。陈复礼还是摄影活动领导者,曾参与创办越南摄影学会,1958年参与创办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被推为终身名誉会长。1960年,陈复礼在香港投资创办了月刊《摄影艺术》杂志(后更名《摄影画报》)。2007年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铜紫荆星章”。2009年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的“终身成就奖”。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和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和顾问等职。

2018年12月15日1时07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立刚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银川不幸去世,年仅47岁。

徐立刚1997年创办了银川方丹摄影工作室。2001年,获第十届全国人像艺术摄影比赛优秀奖;2007年,获得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同年,其作品《劳动的风景》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2011年,《想象与经验》参加丽水摄影节并荣获最佳摄影师奖;2013年,凭借《现场》系列入选TOP20·201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猜你喜欢
黄山摄影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奇绝黄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