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蔬菜批发市场配送模式探讨

2019-02-01 02:07徐安琪潘经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配送模式供应链

徐安琪 潘经强

[提要] 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满足终端需求需要高效的蔬菜市场物流配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和日本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综合考虑制约国内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的环境、成本、技术、管理要素,建议将特殊产品或特殊主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共享共同配送信息、开展合作配送、增加蔬菜批发市场的区域联动等,以创新国内蔬菜配送模式。

关键词:蔬菜批发市场;配送模式;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17日

近年来,“菜篮子”工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无论是供应总量、供应结构还是供应质量都趋于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从数量型逐步向质量、环保、绿色等过渡,围绕蔬菜流通形成的供应链各节点成员如菜农(生产基地)、批发商、零售商、终端消费者甚至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都为供应链的协同发挥自身作用,同时也享受相应的利益分成。基于蔬菜流通过程中易腐烂、损耗高、保质期短等产品属性,高效的物流配送是降低损耗、降低流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批发市场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配送作业的主要承担者,也是高效配送的保证,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开展适合国情的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值得理论和实践界深入探讨。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6)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配送作为物流重要的子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其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蔬菜配送过程中,供应地为分散的农户种植或一定程度集中的种植基地或农业合作社组织,接收地为各终端零售销售点。不同区域对蔬菜的需求品类、规格、数量存在着差异,配送承接着化整为零,及时满足终端消费的中转作用。

二、发达国家蔬菜批发市场配送模式经验

(一)发达国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成熟配送模式。在先进和完善物流理论指导下,美国已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首先,配送基础设施发达,交通运输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其次,物流配送信息化和系统化程度高,正是由于高效的信息化和系统化,使得蔬菜批发市场配送效率较高;第三,美国拥有完备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呈现出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系列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到运输、销售等活动无所不包。

日本蔬菜批发市场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必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为了使市场内物流配送顺畅高效,批发市场配备完善的保管、冷风冷藏、配送、加工等基础设施,并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蔬菜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并开展电子商务配送、加工、小包装分解和分等分级、配套备货等业务。同时,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也装备有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联网。农协是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各大中小城市都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农产品的批发。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利用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优势,将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二)发达国家物流配送模式比较分析。美国的蔬菜批发物流配送模式是将生产、流通、消费看作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它以物流系统为核心,将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构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其实质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充分发挥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专业化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达到系统功能最大化,实现整个物流过程效率最大化。而日本是将物流配送看作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环节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连带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物流效率,其实质是把纯流通领域的物流问题转化为涉及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的物流问题。

比较分析发现,美、日两国蔬菜批发物流配送模式的共同点是把物流配送问题看作是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管理过程,它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强调物流系统各环节之间在利益方面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三、我国蔬菜批发市场配送模式探析

(一)制约我国蔬菜批发市场配送发展的关键要素

1、環境要素。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配送业发展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蔬菜批发市场缺乏法律、法规、制度的保护和制约。目前,我国蔬菜批发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制约,物流配送环节缺乏有效的约束,致使蔬菜批发市场不正当竞争情况较为严重。此外,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管理和行业管理规则没有正式出台,市场上的物流配送环节标准化、系统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使其不能高效运转,导致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2、成本要素。蔬菜批发市场的参与主体多,组织程度、规模不同,目标也有所差距,导致产品配送成本的预期值和实际值不一样。对于自营配送来说,由于配送都是自行解决,成本主要由配送者自己承担;对于第三方物流配送,涉及到转换成本,市场的参与方为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会把成本高的物流功能转给与自己合作的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所涉及的成本是蔬菜市场上的参与者们针对市场的情况为了共同的发展需要而更有效地节约各自的物流配送成本;合作配送是市场上的参与者为更好地配置各方需要而建立的合作关系,所涉及的是需求与成本间的关系。

3、技术要素。我国大多蔬菜批发市场信息技术支撑不够,还不能有效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物流配送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完善信息网络、提高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配送高效运作的基础,理想的物流配送应建立在信息互联的基础上,以相互信任为支撑的渠道参与者之间的互惠合作。此外,我国批发市场还不能有效运用冷链技术,蔬菜的储藏、保鲜及初加工仍处在比较原始的水平上。

4、管理要素。物流配送业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行业,我国蔬菜批发市场还不属于专业物流配送商的范畴,市场上缺乏具有专业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管理手段上,我国蔬菜批发市场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决策,用手工操作来完成交易,很难从物流专业角度出发,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有效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很多企业逐步认识到蔬菜物流配送的优势,即便这样,蔬菜配送仍停留在“运输+仓储”的初级阶段,物流配送管理也只仅限于选择最佳的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而缺少对蔬菜的在库成本、分拣、分配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管理,难以做到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达到规模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探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蔬菜批发市场仍将是我国蔬菜流通的主要手段,我国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物流配送模式仍有待优化。基于我国蔬菜市场配送模式的影响要素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蔬菜批发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探讨:

1、将特殊产品或特殊主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目前,蔬菜的种类繁多,一般的物流配送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蔬菜,如一些需要冷冻保存的蔬菜、一些需要低温保存或保鲜保存的蔬菜。这些蔬菜的配送要求较高,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配送损失率,降低配送成本,蔬菜批发市场的供应商可将此功能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保留自主的核心功能,使自己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市场竞争。

2、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共同配送达到信息共享。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主体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在配送过程中信息传递对于参与方至关重要,因为关系到参与方的利益。蔬菜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要取得成功,必须将信息进行充分的共享,让共同配送的各方都能及时了解产品配送的全过程以及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市场基于信息共享的统一集货、统一备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甚至消除对流运输、减少车辆空载率、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进而降低物流总成本。

3、将有共同需求的农户或企业进行合作配送。农户或蔬菜基地自营配送时,可以把需求相同的蔬菜进行集中合作配送,交由实力强的农户或龙头企业集中配送,这样可以减少物流成本和费用,降低风险损失。同时,在蔬菜批发市场上每个供应商经营的产品大都相似,来源都是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户,像这样共同的物流需求可以由很多的供应商联合起来,寻找合作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根据多个供应商的需求进行集中配送。这种合作配送既可以是统一管理的合作配送,也可以是商商集中的合作配送。

4、增加蔬菜批发市场的区域联动。我国城市间经济半径较小,交通发达,可以增加相邻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流和合作。当一方蔬菜批发市场缺货时,可以向另一方的蔬菜批发市场要货,缩短了进货时间,增加了响应速度。两者之间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便于双方配送中心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区域联动模型其实是向更優化的蔬菜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跨出了重要的一步,防止了配送意外情况如缺货的发生,更增加了蔬菜物流配送模式的柔性和抗风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程纪扬.政府补偿约束下蔬菜配送路径优化分析——以A市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8(1).

[3]李倩倩,王茂春.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蔬菜同城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7(1).

[4]王丹丹,陆克斌.区域电商环境下城市蔬菜零售配送网络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5]崔瑞玲.基于物联网的蔬菜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

猜你喜欢
配送模式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生鲜电商的社区配送研究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