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19-02-02 04:10孙雪
考试周刊 2019年98期
关键词:教法研究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开放利用教学资源,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指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察、数字符号意识、运算情况等内容的体现。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若是想达到使孩子们成为具有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合格人才,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的教学水平,要创新性地去使用教学资源,更包括我们的教材。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教法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教育就是承载着对下一代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开放利用教学资源,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指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察、数字符号意识、运算情况等内容的体现。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若是想达到使孩子们成为具有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合格人才,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具有创新的教学水平,要创新性地去使用教学资源,更包括我们的教材。下面笔者就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和看法。

一、 教师缺少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表现

(一) 教学眼光狭隘

很多教师由于受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不能注重对教材的扩展和创新,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编者的意图,只是注重教材的表面,没有看到其实质,不能深入探讨教材的广阔性。作为教材来说,它是教学中的首要工具,更是关键性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更要走出教材,跨越教材,创新地去使用教材。这就是没有达到这一目的的后果,没有合理而创新地使用教材。

(二) 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新课标强调“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学”。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学习。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作用,更强调活动过程和经验的积累。

(三) 不能渗透地挖掘教材

对教材理解肤浅不深刻,对教材的特点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编排体系整体把握,重难点定位,教学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刻。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单单以概念课去理解教学就没有领会本章的教学实质,应该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感能力。只要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数字,提高他们的数感才能算得上合格的程度。

(四) 师生教学观欠缺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师观是指不能很好地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的要旨——创新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情境创设过于生活化,数学素养不强,没有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孩子们加强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必须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情况。在讲逻辑推理的填数活动中,课堂教学很热闹,学生确实是很热情,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填数。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学生没有真正地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流于形式而忽视了教学规律的掌握。

能否创新地运用教材是衡量一个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教材具有一般性,而教者的教学具有着不同的个性,谁能够恰到好处地去运用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他就是能够因材施教。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与人们生活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引领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理解、分析、运用是最好的途径。我们要在这一实践中和学生共同地探究交流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究竟是某些教师独有的天赋,还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拥有的潜在创造能力呢?观点之一认为,真正的创造力是毋庸置疑的,仅限于天才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牛顿、甘地、爱迪生、霍金、钱三强、华罗庚、老子、孟子和鬼谷子等。另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并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水平表現出来。差异在于表现的程度有大有小。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本质,探讨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以及那些有创造性个体案例的效果。有创造性的个体还需要具有数学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有创造性的个体需要具备与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创造性的个体充满好奇心和内在动力。他们从事一切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出于强烈的兴趣和乐趣。面对障碍他们坚持不懈,具有很高的自我效能(对于自己能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同时他们还是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能控制自己的学习)。所以对教材的再创造在一些课上势在必行。

教师使用教材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地运用教材。积极主动地发挥教师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兴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提高教师创新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策略

(一) 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师用以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材编入,我们要领会好编者和作者的真正意图。遵照教材施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但是遵循教材来施教并不是按部就班地、死板教条地施教,而是要灵活地、科学地、合理地去运用教材,要挖掘教材的内核,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做教材的主动者、研究者、创造者,有一个人说得非常好:教师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这样我们就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理解和灵活地使用,要以创新为目的地进行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操作。

1. 可以不考虑教材的顺序问题

我们承认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编写的,是符合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则,但是生活实践是变化的,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教材的相关知识顺序进行讲授。比如,我在执教“实际问题与方程”一节课的时候,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把例题1给同学们进行了演算讲解,当我还没有讲完的时候,多数学生却早都算出结果了,并且学生说道:老师,这样算比较容易,用不着用方程计算啊……这样一来,我就想到了很多,感觉如此的教学方式确实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性。于是我就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教材上的例题4后面的“做一做”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如何做好一些,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利用方程的方法来做了。由此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也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也在愉悦的教学中成功的完成了。

2. 优化数学法则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对教材中的法则、公式的叙述理解有着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者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以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会能够突破这一难点了。比如,我在执教“小数除法计算”这一章节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差,于是我们把计算法则编成了六个字的口诀:一化(将除数化成整数)、二看(看被除数如何化)、三随(随除数的变化来变化)、四动(挪动被除数小数点)、五算(根据整数相除的办法进行)、六验(看看计算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处理,结果发现学生比较轻松地计算了,也不会出现模糊的现象了,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二) 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创造性应用生成资源

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往往是不一致的,不同教师对生成资源的处理效果也不同。我们要关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创新性的利用动态的生成资源,来推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我在执教《体积的认识》一章节的时候,文本设计的是两个杯子中一一地放进了石头、土豆,然后叫孩子们去看看它们有何变化?从中能够看到了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发现很多,其中有一名学生说:“我发现土豆放入水中,液面上升了。”这是学生自己生成的资源,是教学的亮点并且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句话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物体是占有空间的。建立学生认识体积的表象,通过直观演示,发展体积空间观念。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以探究教法促进学习的优化

探究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比较前沿,能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能够把问题以发散性的思维展现出来,达到在多解的计算中择优选择的计算方法,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勇于思考,发扬敢想的精神,敢于超越自己,不唯上,不唯书,这样就能突破任何的教材限制走向成功。比如,我执教“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的时候,我就把分数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归纳出了如下的说法:“要按照题目具体情况先将分数化成小数,或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我本以为教材的法则是很合理的,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个同学举手站起来说道:老师,我有个例子:1/4+0.8+3/4是不是能夠把1/4和3/4先加起来,然后再和0.8加,因为两个分数相加是4/4也就是1,我感觉这样算简单。我听了这个同学说完后,感到豁然开朗,他的想象和做法是何等的巧妙啊,小学生能够不受教材的法则去“异想天开”地大胆计算,这不就是创新精神吗?于是我对这名同学大力表扬,由此学生们在后来的学习中也都去奇想了。

教材内容是静止的知识,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动态的。那么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一规律,同时还要有所创新地使用教材,我们若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势必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我们应该在进行对学生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设计科学而合理的练习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博林,德温,里斯韦伯.教育心理学[M].连楁,缪佩君,陈坚,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孙雪,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教法研究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