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对小儿弱视的治疗价值探究

2019-02-08 12:06房鑫鑫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弱视立体视力

房鑫鑫

弱视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视力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视觉发育关键期视觉经验异常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发病后,患儿眼部调节功能紊乱,进一步引起其视力降低、立体视觉丧失等症状,对其正常学习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3]。有研究报道[4],7 岁之前是患儿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弱视治疗的敏感期,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弱视治疗的效果随之降低。因此,对弱视患儿,尽早的进行合理治疗对其视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临床多采用遮盖、阿托品滴眼液等综合疗法对弱视患儿进行治疗,但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发现,由于弱视治疗周期较长,加之治疗过程枯燥,患儿常表现出依从性较低,此外,遮盖法等治疗无法满足患儿双眼协调功能同时进行,长时间单眼遮盖还易导致其立体视觉建立障碍,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生物刺激知觉学习系统成立,且有相关报道指出[5],视觉感知训练在弱视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兴起,已逐渐应用在外科患者术后功能训练中[6-7]。笔者对近年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收治的弱视患儿使用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找寻更优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福州东南眼科医院2017 年1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弱视患儿74 例(116 只眼)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8 例(58 只眼),年龄2~7 岁,平均年龄(4.04±1.28)岁,男20 例(32只眼),女18 例(26 只眼);轻度弱视32 只眼,中度弱视14 只眼,重度弱视12 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33 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6 只眼;斜视性弱视9 只眼。治疗组36 例(58 只眼),年龄2~7 岁,中位年龄(4.11±1.30)岁;男19 例(31 只眼),女17 例(27 只眼);轻度弱视31 只眼,中度弱视15 只眼,重度弱视12 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34 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4 只眼;斜视性弱视10 只眼。2 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小儿弱视的诊断标准[8]双眼存在明显的屈光不正,双眼注视行为皆异常,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值。比如,3 岁视力低于0.4,5 岁低于0.5,5 岁以上低于0.7 或注视行为存在差异或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 行或2 行以上。患者存在屈光参差或斜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弱视诊断标准;(2)年龄2~7岁;(3)最佳矫正视力≤0.8 且符合弱视训练条件。

排除标准(1)合并眼科手术史者;(2)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眼底、眼部病变或眼部外伤史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训练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视觉刺激、优势眼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根据患儿病情选取单一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连续治疗6 个月。

治疗组患儿给予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治疗,训练仪器采用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多宝视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将患儿年龄、注视性质、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位、是否有单眼抑制等基本资料输入电脑后经系统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矫正视力,为其设计治疗方案,矫正视力<0.4 者,仅给予刺激训练及目力训练;0.4<矫正视力≤0.6 且相差≤2 行者,增加视训练;矫正视力≥0.6者,增加立体视训练及融合训练,每次训练15 min,休息10~15 min 后再次训练15 min,30 d 为1 疗程,连续治疗6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1.4.1 治疗依从性 使用福州东南眼科医院自行编制的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分为4 个等级,能按照医嘱完成每次训练,训练完成度及准时度>90%为完全依从;每次训练完成度及准时度70%~90%为依从;每次训练完成度及准时度50%~69%为部分依从;训练完成度及准时度低于50%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2 视力及立体视锐度 视力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测视力,并用logMAR 转换数据进行比较[9]。立体视锐度使用Titmus 立体图进行检测。

1.4.3 P-VEP 检测结果 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患儿B 振幅、M振幅、P100 潜伏期。

1.4.4 眼部调节功能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检测。

1.5 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10]根据患儿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患儿视力1.0 及以上且保持;有效:患儿视力维持于0.9~1.0;无效:患儿视力提高小于2 行或无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眼数+有效眼数)/总眼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62.0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91,P=0.041)(表1)。

表1 2 组治疗疗效的比较[眼只数(%)]

2.2 2 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组依从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2,P=0.002)(表2)。

2.3 视力和立体视锐度

表2 2 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数(%)]

治疗前2 组视力及立体视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和立体视锐度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立体视锐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视力、立体视锐度的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视力、立体视锐度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P-VEP 的检测结果

治疗前2 组P100 潜伏期、M 振幅、B 振幅、B/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100 潜伏期、M 振幅低于对照组,B/M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5 眼部调节功能

治疗前2 组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调节滞后量和调节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调节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4 2 组治疗前后P-VEP 检测结果的比较()

表4 2 组治疗前后P-VEP 检测结果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5 2 组治疗前后眼部调节功能的比较()

表5 2 组治疗前后眼部调节功能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弱视作为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患儿视功能发育迟缓或紊乱,出现屈光不正、斜视,导致其视力降低,眼位偏斜,其在危害儿童视觉发育的疾病中占据首位,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1-12]。而随着医学发展,视觉可塑性的发现为弱视患儿提供了治愈机会,早期发现并正确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发展,逆转其弱视症状[13]。传统遮盖等综合疗法能减轻其对弱视眼的抑制性,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枯燥乏味,患儿依从性较低,进而影响其治疗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14]。因此,寻找一种更具趣味性,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且疗效更佳的治疗方式对弱视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多媒体技术,其能将卡通、动画、色彩等患儿感兴趣的元素融入知觉训练,通过封闭患儿外界视觉及听觉干扰,使其融入虚拟环境,进而提高患儿训练兴趣,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也对其进行了证实。

调节功能是弱视患儿治疗过程中评价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改变眼部屈光里,调节物象位置,使其准确落于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像,调节出现紊乱后,患儿眼部成像位置偏移,进而导致视物不清[15]。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调节灵敏度是患儿眼部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调节幅度是对不断移近视标的反应,调节滞后量则可反映患儿调节的准确性和反应水平,调节灵敏度可对其反应耐力进行评估。立体视觉是人体感知三维空间的能力,弱视患儿视网膜影象模糊可能是导致其立体视锐度变化的因素[16]。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患儿治疗疗效提高,眼部调节功能及立体视觉改善,视力提高。据此,笔者分析,相较传统治疗,多媒体视觉训练自身的趣味性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最主要因素,加之其单次训练时间更短,患儿不易产生抵触、厌烦情绪,进一步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此外,使用多媒体治疗,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及想象性,其利用神经系统可塑性,通过将弱视训练与游戏结合,将目力训练、生理刺激等多个项目融为一体,达到全方位训练的效果,多媒体画面色彩鲜艳,立体感强,患儿在观看时,其即可有效对患儿视觉通道进行刺激,增强患儿视网膜光敏感性,促进其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训练过程中,患儿肢体与眼部协调一致,使得视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发育,此外,患儿治疗过程中对图像的大脑反应可增强其空间、色彩及图像等方面功能开发,进一步促进其视觉神经的发育。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增强其治疗效果,改善其视功能。

综上所述,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弱视患儿治疗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视力,改善其立体视锐度及眼部调节功能,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未进行更远期疗效随访,可能对本研究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猜你喜欢
弱视立体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念个立体咒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中医特色眼健康管理模式在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