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的护理措施分析

2019-02-10 05:02赵子青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位排气腹部

赵子青

(霸州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 廊坊 065701)

当前因为部分产妇不愿忍受阴道分娩的剧烈疼痛感,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临床剖宫产实施率逐渐升高。虽然剖宫产能够减轻分娩痛苦,不过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切口愈合延迟就是其中多发的一种,不仅影响患者产后康复,同时会影响患者术后身心健康。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50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中5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38岁之间,平均(30.23±5.72)岁;孕周在35~40周之间,平均孕周(37.56±1.23)周。

1.2 方法

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剖宫产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详细介绍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处理方法等,与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赢取患者信任感,为其他护理干预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体位护理:因为剖宫产术后的体位和术后切口愈合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所以护理人员在剖宫产术后必须注重做好体位干预,对于腹腔感染患者,指导患者保持半坐位或者半卧位,以减少盆腔中集聚的炎性渗出物量,也有助于减低膈下肿胀出现的风险。(3)饮食护理:剖宫产后主要给予患者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坚持少吃多餐,另外要禁食坚硬、油腻食物。(4)切口护理:剖宫产术后护理人员必须每天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定时更换敷料,做好切口清洁,保持切口干燥。(5)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出现的可能,引起疼痛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疼痛明显患者可合理使用止痛药。(6)康复指导:剖宫产术后情况允许后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对切口周围轻柔按摩,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以加快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

2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最短30小时,最长43小时,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68±4.18)小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最短8天,最长15天,平均住院时间(12.32±2.19)天;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的患者有48例,Ⅰ期愈合率96%。

3 讨 论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贫血、肥胖、异物反应、手术操作不当。一般而言,体型肥胖的患者因为脂肪层较厚,操作上的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增加,加上单位组织内缺乏足够供血,出现死腔的可能性大,另外因为皮肤张力较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的情况。另外因为剖宫产术中各项操作都可能引起术中无法彻底止血,这也容易造成术后切口愈合延迟。

为了减低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风险,必须在孕期就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没有剖宫产适应证的患者鼓励其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对于必要接受剖宫产的患者,应该在妊娠中晚期合理补充铁剂,保证营养充分摄取,做好体质量控制。另外在进行剖宫产操作时,必须在进行腹直肌分离时对分离面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止血的彻底性,针对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要实施及时的结扎止血。如果患者体型比较肥胖,剖宫产术后进行切口缝合时可以缝合6针左右,两针之间保持2 cm之内的间隔。如果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可以将术后拆线时间延长,补充适量铁剂预防贫血。临床发现,在剖宫产术中适当应用抗菌药物能够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如果评估不存在感染高危风险,可以应用第一代头孢药物,术中术后各使用一次;如果患者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或者已经出现感染,则可以选择第三代头孢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减少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延迟患者,必须做好临床各项护理干预,最大程度控制感染愈合延迟的风险因素,保证术后切口顺利痊愈。

猜你喜欢
体位排气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