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研究

2019-02-10 22:15李温喜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居村落传统

李温喜

(贵州商学院 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贵阳 55001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吃穿住行无一不体现出文化特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日常的生活习惯,建造了各种风格独特的建筑,如江南的园林、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吊脚楼、陕西的窑洞等,这些建筑物蕴藏着人们的智慧和文化积淀,是人们宝贵的物质财富。狭义的传统村落民居就是指房屋建筑,而广义的传统村落民居包含的内容很广,它囊括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与当地人文风俗密切相关。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他们希望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传统村落民居普遍较为破旧,不具备现代化功能,不能满足当今人民的生活需求。农村的生产力落后,工作机会少,村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城市由于大量外来人口,房租不断提高,很多人生活在狭窄的空间里,与此同时农村房子被空置和废弃。很多传统民居因为自然损坏或者过度开发破坏了它原有的价值,鉴于此国家于2014年推出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 号),希望能改善这种状况。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研究,响应了国家政策,宣传了传统村落民居的价值,扭转了传统村落民居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传统村落民居的当代价值

传统村落民居是前人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历史和生态所构建,它是先人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早些年,人们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没有保护意识,放任置之,导致很多民居传统文化都没落了,十分可惜。为了让后辈们看到前人的智慧,保护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有别于名胜古迹,一方面我们要保留民居的建筑风格,使民居具有欣赏价值;另外一方面要对民居进行改造,使其满足村民的居住的基本需求。新时代的传统民居不仅反映过去还反映未来,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人类发展的过程。

(一)保护建筑的多样性

各地方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差异,房屋在外部造型和内部设计有很大的差别。房屋是人们躲避风雨的住所,也承载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及对家庭美好的向往。中国传统建筑都讲究对称性和风水。北京四合院,通常都是坐北朝南,在北方轴线上的建筑通常是正房,正房左边和右边则是厢房。四合院是采用木构架庭院式,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观众在观看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时,经常能看到四合院的建筑。如今北京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展,老北京的风貌越来越少,胡同和四合院都不常见了。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有乌镇、西递宏村。由于雨水很多,房屋建筑通常是屋顶坡度很大,室内的地面是石板,墙面也比较高,这和北方建筑有很大的差异。陕西、甘肃地区建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窑洞不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也很简单,冬暖夏凉,非常的节能舒适。现在一些古镇都成为一些出名的旅游景点。建筑都是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观看。游客在古镇游玩时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传统建筑的魅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楼耸立,空间狭窄。统一规划的楼房,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让城市和城市之间建筑的差异越来越小。人们去各个城市旅游时,发现城市的建筑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南北差异。传统村落民居是当地人民宝贵的财富。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就是保持建筑的多样性,让后人看到我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是如此高超。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密集高耸的建筑,有时候会让人们想逃离城市,回到大自然放松身心。这些村落民居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村民对村落民居进行维护、修缮,可以发展农家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现代城市与古朴清雅的村落均衡发展,才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和谐统一。

(二)传承文化精神

传统村落民居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习俗的载体,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相互匹配、和谐相处的结果,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有一些建筑是当地居民的性格、精神甚至生命的象征。我们拿白查村为例,白查村是海南省东方市下面有一个小村落。这个村落十分的古朴,村子的交通比较方便,里面居住着很多黎族人民,村子传统民居保存得比较好。这个村子的传统民居就是像倒扣船形状的茅草房,村民习惯称之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取材比较方便,取自于茅草,但是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们居住在里面感到非常的凉爽。白查村现在还有 81 间船形屋,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船形屋现在成为黎族人民的精神象征,代表人们敢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后辈看到船形屋自然会想到先祖努力拼搏的过程,这在无形中激励着后人。传统村落民居是中华民族历史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保护传统村落民居也是在传承文化、延续先辈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传统村落民居面临的问题

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较于大城市来说十分低下,年轻的劳动力都在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现在留守在农村的都是一些老幼妇孺。落后的经济,已经危及到乡村聚落的生态环境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农村的年轻人也不愿在现代设施不完善的老屋居住,宁愿推翻老屋,建设新房。传统村落民居由于没有人居住或者没有资金进行修缮,已经岌岌可危。我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始于2003年开展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但保护范围较小,截至目前,仅有六批共计252个镇、276个村纳入保护范围。2012年开始,住建部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至今,已经将4153个村落纳入保护范围,第五批公布后,保护范围可能扩大到6000个左右。一边是传统村落民居不断在消失,一边是传统村落居民的保护工作不断开展。传统村落民居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问题:一是传统村落大量且迅速消失。2001—2010年,仅10年时间就失去了90万个村落,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以这么快的速度失去它的村落。村落在不断消失,传统民居也受到了破坏。二是空心化严重。城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村民都背井离乡去城市工作。亲戚之间关系也因为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而疏离。传统村落民居没有人居住和修缮,只剩下空空的房子。传统村落失去了活力,民居也得不到维护。房子没有人居住,那么其保留的时间与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并会在相当快的时间内破损乃至消失。三是保护资金严重不足。现有传统村落保护资金来自两方面,一是住建部的中国传统村落补助资金300万,可谓是杯水车薪;另一个是国家文物局的国保省保集中成片项目,平均国保1500万,省保800万左右,但范围较小,都无法全面解决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四是产权人没有责任意识去修缮维护传统民居。

三、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

(一)保持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与建造技艺

对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工作的开展,要以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完整性为中心。传统村落民居的灵魂是建筑文化,我们在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改造时,不能破坏其原有的文化特征。我们进行保护的原则是尽量保持传统村落民居的原状。由于传统民居经历很多年的风吹雨打,建筑本身老旧,在地基、结构等方面出现一定危险,我们就要进行一定的修复工作,比如加固地基、增强结构、更换材料等。修复虽然能保持建筑屹立不倒,但是会破坏建筑的原貌,有可能修复的过程中就会创造一个新的建筑。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使用建筑自身原始的材料和工艺,这可以保存建筑的历史魅力,让传统民居绽放新光芒。传统村落民居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我们应该尽可能按照它原有的功能进行构建,尽量不去做大的变动。在一些墙面装饰和横梁搭建上,请教本地的技术人员,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恢复原貌。

(二)改造传统民居同时兼顾现代功能

对传统村落民居的最好的保护就是对其修复并且改造利用。传统村落民居不仅是一种景观,还要做到可以居住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对民居进行修复,一方面传承文化,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村民的搬迁。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改造的同时兼顾现代功能,就是房屋供电、供暖、屋内设备现代化,这样可以节省搬迁费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传统的村落民居因为年代久远,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风险。我们在改造传统民居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隐患,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考虑。增加排污系统、水电路,在修缮文物的同时,充分考虑项目在提高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发挥的作用。根据屋主的需要,每幢老屋都增设一到两处卫生间,并预埋管线,把室内外防水、排水纳入修缮工程。在屋顶增加一层防水卷材,解决漏雨和防尘的问题,部分屋顶改换明瓦,解决采光问题,这些措施提高了居住质量,受到村民欢迎。

四、结语

对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改变原有建筑风格和外貌,有“延续”“发展”之意。一旦保护是对原有村落民居的颠覆性改变,那就失去某种延续,传统即产生了变异。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建筑改造,应以当地的历史为出发点,通过对一些破旧的建筑进行修缮,增加村庄内建筑的功能,加入当地传统建筑的特征,增加村庄内历史文化气息,协调村庄内建筑风貌。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要以实际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结合现代生活和现代建筑理论,在保护建筑多样性的同时,发扬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传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