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个体特征对个性化配饰设计的影响

2019-02-10 22:15张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特征用户

张锐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430205)

在追求个性化风格的今天,形象作为个人内涵的外在表现特征,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展示着个人的品位修养,传达着个人的综合信息。因此作为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外在形象设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体现出用户专属个性化的配饰,因其具有的独特性、指代性的特征,更能体现出佩戴者的个人特质和风格趣味。这些配饰的特征都是能够凸显个人的特质,使人充满自信和魅力,并且藉由外在表现充分展示内在修养,启发生命活力。

一、个性化配饰的源起

个性化,是一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创作具体生动的人物性格的手法,也是典型化的重要方面。和大众化相对,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

配饰的源起一向被认为是人类有意识装饰自我身体的产物,当人类把一根鸟的彩色羽毛插在头上抑或是把一颗兽牙配戴在身上时,配饰最初的原型由此便被定义。世界各地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使得曾经的人类活动轨迹得以重现于世,这些印记有力地佐证了配饰的发展过程。作为身体的外在装饰,配饰的产生、发展,因其功能性的演变而存在阶段性的差异,根据这些区别可以归纳整理出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特征。

(一)生存设计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人类为了种族的繁衍发展,就必须在与外界相处的过程中为自我赢得生存优势。早期的人类一般只是以天然的石块、树枝等作为人体功能延伸的拓展,在之后的演化过程中开始了有目的性地对材料和形状进行挑选,从此以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拉开序幕,也标志着以采集为主的生存方式新增加了狩猎的手段。获取大型猎物后所带来的肉类蛋白有助于部落人口的发展繁盛,而猛兽的捕杀则彰显了群体的强大,是生存能力的表现。

其一,以不同颜色的小砾石或动物骨骼组成的串链,或许具备计数与记事的功能,与结绳记事有相似性。其二,因狩猎需要,为了隐蔽和迷惑猎物,人们常将兽皮和犄角等披戴在身上慢慢接近猎物,而这些兽角和兽骨本身亦可作为武器进行攻击和防身。其三,将漂亮的鸟羽和兽毛佩戴,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动作进行舞蹈,取悦异性。

(二)象征性

原始社会的生存环境极为严酷,但人类作为一个进化着的高级智能物种,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不断推演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当作为生物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新的需求则会不断涌现。此外,原有的需求也会以一种比先前的方式更先进的形式来得到满足。配饰的象征性并不是饰品作为物质本身所具备的自然属性,而是符合所处时代社会法则的仪式性载体和意识表征,其呈现形式中沉淀着被认可的价值和意义。

1.原始崇拜与宗教。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开始初探世界时,对外在的自然界充满着恐惧与疑惑,当无法用现有知识来解释这个世界时,“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就作为重要元素之一,成为了早期人类理解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型中的一部分。那时的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自然现象具有某种无法言喻的超自然力量,他们对这种力量充满敬畏而又希望获得,由此,具有强大能指功能的图腾应运而生。虽然,与之相对应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早已沉没于不可再现的历史长河之中,但那些出土的原始饰品、彩陶、玉器、石器等印证着原始先民对生存繁衍的渴求和凝结在图腾之上的强大精神寄托。宗教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一定范围内社会意识形态的呈现,与原始图腾一样,其宗教符号本身的象征意义早已超出了图形的外在形式,而是作为一种内化的固定存在受制于社会意识和宗教规则。正如信徒们佩戴的宗教符号,如基督教的“十字架”、犹太教的“六芒星”、伊斯兰教的“星月”、道教的“太极八卦”等,就反映出信众们已将内心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凝聚到了一件符号化的物件上。

2.阶层分化。在以图腾为代表的原始崇拜之后,以人为主体的英雄崇拜、祖先崇拜开始产生。人类因个体或群体在生存能力上的差异,造成了生存物资分配不均的情况,这种争夺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冲突,而暴力的炫耀也曾经是氏族、部落大合并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原始的全民性巫术礼仪变为部分统治者所垄断的社会统治的等级规则。正是这种规则的产生折射出了阶层的出现,而阶层又代表着权力,世界各地都存在的氏族符号或阶层徽记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集体审美意识

因物质、财富、信仰、权力等所形成的阶层之间的差异化,在整个社会体系的运转中散发着强大的影响力。也正是这种模仿优势方的“向好”生物体本能呈现出了上行下效的特征。

马里内蒂曾经在一次抨击“裸体艺术”的讲演中讲述了未来主义服饰的观念基础。他认为服饰不仅是一种艺术创造或文化产品,也不是个人品位和态度的表达,它对应的是一种社会阶层和制度。而配饰的实用性虽次一级于衣物,却比衣物具有更纯粹的符号性与社会性,它可以是社会阶级、个人状况、宗教信仰等的标志。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曾就“时尚”做过论述,提出了时尚机制的“集体选择论”。他认为“时尚”不完全是所谓阶层之间的符号区分与反区分,或行为的模仿与反模仿的结果,更是一种教育集体品位而做出的集体选择的产物。除了这种集体审美趣味的趋同和聚合之外,更深层的意义指向是,通过趋同来达到一种对自我的隐匿和保护,以避免受到不友好的对待。

(四)个性化需求

当社会的物质财富积累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开始出现,以富有和权贵阶层为效仿对象的现象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有意识的要展现自我的特点和差异性,以彰显作为个体的存在感。曾经具有强大符号化特征的配饰,在现今开放社会的语境下,已经转变成了个人表达自我内在的外化表征延展。

二、个性化配饰的特点

个性化配饰的出现,是长时间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结果。在今天琳琅满目的各类饰品中,每一位用户都能挑选到自己心仪的配饰,这些配饰虽然样式万千,但通过比对分析、认真研判,仍能从中梳理出个性化所具备的几点要素。

(一)地域性特征

配饰作为一种在满足了基本生活保障之后的审美延展需求,其所产生和存在的地域特征可以从中直观地反映出来。如:山区和平原、热带和寒带、内陆和沿海,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物产、不同的外客观条件,从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不同才使得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平原地区,其服装及配饰往往以棉麻等植物材质为主,饰品多是贵金属和宝石,纹样多以植物花卉、小动物、昆虫等为主;以迁徙游牧为主的草原地区,其服装及配饰就以牲畜毛皮等材质为主,饰品也多是贵金属和宝石,纹样多以几何纹样、宗教图案等为主;而以狩猎为主的丛林地区,其服装配饰则大量采用兽皮兽骨和原生植物材质,纹样则受动物身体图案的影响。如位于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查伯利部落,他们在为男孩们举行成人礼时甚至要多次将皮肤割破,让其恢复后的伤疤形成类似鳄鱼的鳞甲。

(二)文化要素

不同的地域特征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演,文化的要素也沉淀在配饰中,并且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而越发明显。如东方文化的内敛含蓄,其宏大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玉器成为最具典型特征的配饰代表,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多维度的文化解读,在某种认知层面甚至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格;而在以现代科学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中,黄金、钻石等这类可量化价值的贵金属和宝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饰品的不二选择。表面上看这是对物的选择,深层次折射出的其实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认同标准。在对文化要素的分析上,从物质层面的剖析可以用来解读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认知。

(三)性格要素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在对个性化配饰的要素分析和设计思考中,这是一个多维度且最为关键的切入点。性格的要素包括了社会性格、文化性格以及个体的心理特征等。它可以界定为个体的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以及在选择上的倾向性。如个性喜好、审美品位、个人修养、价值认同等,都是配饰设计是否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重要评价依据。此处的性格要素既包括使用者的性格也涵盖设计制作者的性格。

三、用户个体特征在个性化配饰设计中的考量

在针对用户的个体特征进行个性化配饰设计时,需要从用户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思考。客观因素是指用户个体的肤色、身形、五官外貌等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主观因素是指用户个体的品位、修养、文化内涵等精神层面的心理特征。

(一)扬长避短

个性化配饰设计的主要标准是能够匹配用户外在的生理特征,通过设计能够使配饰呼应、凸显、强调用户的外在优势表征,也能够协调、平衡、隐匿用户的某些弱势短板。

以身形特征为例,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体一样,人类的面部和身体因自然的进化而具备某些被广泛认同的数学比例关系。古希腊学者及建筑家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传奇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以及同时期的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具备完美比例的人体,其身高与伸展开两只手臂加肩宽的长度是一致的。人体的高度与伸展开双臂的长度正好形成一个正方形将人体围住,而手和脚正好落在以肚脐为圆心的圆周上。在这个比例关系中,人体在腹股沟处被等分为两个部分,肚脐则正好处在整个人体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上。这种完美的比例关系被艺术家在各类艺术表现中加以运用,才有了让我们为之折服的艺术作品。而人和其它生物体一样,很难达到完美的具有黄金分割的比例。正如鹦鹉螺的螺旋线,在其生长过程的趋势中,只是在不断地接近黄金分割的螺旋线,但并没有达到黄金螺旋线的各个比例。正是这样一种对完美比例的追求,所以在配饰的设计上就需要根据用户本人的真实尺度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之外表和呈现出的状态能尽量接近这种协调的比例关系。

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如肤色和相貌特征来划分人群,可分为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每个人种都有着各自显著的特征,且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即便是相同的人种,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性。而有针对性的配饰设计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在符合其审美标准的前提下强化其优势特征、掩映其不足。如眼睛较大的人适合选择无框架眼镜,因为无框架眼镜没有边框的影响,更能凸显眼睛的大和面部棱角的分明;反之,有框架的眼镜在佩戴后会在外观上与佩戴者的上下眼睑形成一个内外双框视觉效果,多了一个层次,让眼睛显得大,还会增强面部的立体感。

(二)彰显个性

个性化配饰设计的重要特征是能够在匹配用户外在生理特征的基础上,烘托出佩戴者的某些内在特点,如性格特征、气质修养,文化内涵等。在这个层面上来讲配饰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外在附属品,而是佩戴者个性的外显物,是主观特征的延伸,更是被赋予了精神情感的寄托。如性格的张扬或内敛、气质上的阳刚或阴柔、审美品位的差异、文化趣味的不同,这些都能通过个性化配饰设计将内化的情感与蕴含的信息在有限的体积范围内扩展成无限的心理空间,所以使得个性的诉求转变成了对配饰的情感诉求。

个性作为一种不同于生理表征的隐性特征,不容易直观地进行量化。因此,在对个性化元素的分析和提取时需要通过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符号学、认知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并以研究和归纳得出的结论来将具体对象的个性特征物化为可见的配饰,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用户对象的特征和表现元素的共同视觉信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情感交流,才能体现出个体的实现,也才能让设计更好地围绕为人服务这个主题开展。

四、结语

安定、富庶、便捷的现代化生活,早已使人们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从过去对物质层面的满足转为对自我个性化的追求,而配饰作为人们满足了衣着功能性需求后的拓展性需求,在当下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无疑已经被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从艺术角度出发,以服务于人为目标,以配饰设计为载体,以个性化为导向,立足当代的科学技术,将是配饰设计研究领域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个性化特征用户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同桌宝贝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