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解剖案例心、肺质量的统计分析及法医学意义

2019-02-10 11:15薛嘉嘉王天琦贾宇晴肖莹田美慧官大威张国华吴旭李如波赵锐曹志鹏朱宝利
法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械性死因法医

薛嘉嘉,王天琦,贾宇晴,肖莹,田美慧,官大威,张国华,吴旭,李如波,赵锐,曹志鹏,朱宝利

(1.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邯郸爱眼医院司法鉴定中心,河北 邯郸 056300)

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尸体解剖案例器官质量的测量往往会对死因分析起到参考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1-2]表明,心、肺质量已经成为鉴别心脏性猝死及溺死等死因的重要参考指标。许多研究发现,不同原因导致的死亡案例尸体部分器官质量有所不同。在因药物或毒品滥用中毒的尸体解剖案例中,双肺质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3],对于患有肺炎的尸体解剖案例,肺质量也有明显增加。ZHU等[2]通过对肺心比(双肺质量/心脏质量)的研究发现,肺心比可作为诊断、鉴别溺死的重要指标,并能够为所吸入水质(淡水或海水)的鉴别提供帮助。

然而,目前在我国,特别是一些基层的法医工作者,对测量器官质量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心、肺质量的测量,忽视了心、肺等器官质量在死因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基层解剖室甚至缺乏测量器官质量的简单设备。同时,我国也缺乏可供法医学鉴定参考的尸体解剖器官资料。因此,有必要尽快提高我国广大法医工作者对测量器官重要性的认识及提供适合法医实际鉴定工作应用的器官质量参考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2007—2016年受理的1 614例不同死因尸体解剖案例的心、肺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同死因心、肺质量变化范围,探讨影响心、肺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法医工作者正确使用心、肺质量进行死因分析、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2007—2016年受理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尸体解剖案例共1614例,其中男性1218例,女性396例。案例来源于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北部),所有案例均为死后72h内或72h内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进行尸体解剖。案例的死亡原因鉴定意见均在经过系统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乙醇检测及常规毒(药)物检验的基础上所得出。

1.2 分组标准

死亡原因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包括:急性心肌缺血,组织学可见间质充血、水肿,片灶状心肌波浪样变及嗜伊红染色增强;心肌梗死,包括陈旧性心肌坏死所致死亡,心肌表面及切面未见新鲜片灶状出血,组织学可见凝固性坏死、收缩带样坏死;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心源性原因所致的猝死。中毒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oxide,CO)、甲基苯丙胺、百草枯等所致的中毒。机械性窒息包括缢死、扼死等原因所致的机械性窒息。参考以往的研究报道[2],溺死案例中双侧胸腔积液量计入双肺质量。过敏包括不同药物导致的过敏。电击包括高压电击和低压电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有关急死的时限界定,将生存时间<24 h划分为急死组,生存时间>24h划分为迁延死组。

因此,本研究将SCD、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中毒、机械性窒息、创伤及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机械性损伤等原因所致死亡,且生存时间<24h的案例,划分为急死组;将颅脑损伤、机械性损伤等原因所致死亡,且生存时间>24 h的案例,划分为迁延死组。

所有案例的心、肺组织均按统一标准进行取材[4-5],质量的测定均在法医病理学解剖过程中测量,其质量测量值为经10%甲醛溶液固定及提取组织病理学检材之前的总质量。

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年龄均为18周岁以上,故将年龄段划分为18~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以及>70岁,共计7个年龄段。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以表示,均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关系。心脏及双肺的质量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其中,BMI的计算方法是体质量(kg)/身高的平方(m2)。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心脏及双肺质量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

在不同性别尸体解剖案例中,男性心脏质量平均值为(395±103)g、双肺质量平均值为(1462±460)g,均高于女性心脏质量平均值[(323±84)g,P<0.05]和双肺质量平均值[(1029±335)g,P<0.05],详见表1。

表1 尸体解剖案例信息

男性心脏质量(y1)与年龄(x1)、身高(x2)、体质量(x3)、BMI(x4)之间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1=1.427x1+326.4,y1=3.752x2-242.7,y1=3.691x3+152.9,y1=9.681x4+172.6(P值均<0.05)。男性双肺质量(y2)与身高(x2)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2=16.45x2-1334(P<0.05)。

女性心脏质量(y1)与年龄(x1)、身高(x2)、体质量(x3)及BMI(x4)之间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1=2.016x1+227.3,y1=1.692x2+54.74,y1=1.940x3+214.6,y1=8.277x4+137.8(P值均<0.05)。女性双肺质量(y2)与年龄(x1)及身高(x2)之间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2=2.837x1+895.1,y2=5.703x2+124.8(P值均<0.05)。

双肺质量(y)与心脏质量(x)之间的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1.197x+905.3(P<0.05)。

2.2 心脏及双肺质量与死亡原因的关系

2.2.1 心脏质量

男性各死因中,仅SCD的心脏质量[(466±119)g]高于整体平均值[(395±103)g,P<0.05],其他死因中心脏质量与整体平均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各死因中,SCD的心脏质量[(376±96)g]和PTE致死的心脏质量[(355±51)g]高于整体平均值[(323±84)g,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死亡原因尸体解剖案例的心、肺质量 (g)

2.2.2 双肺质量

男性各死因中,急死组中溺死的双肺质量[(1776±460)g]和迁延死组的双肺质量[(1 745±520)g]明显高于整体平均值[(1462±460)g,P<0.05)],而急死组中创伤及失血性休克致死的双肺质量[(1124±315)g]、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双肺质量[(1 049±347)g]以及其他急死的双肺质量[(1 230±397)g]均低于整体平均值(P<0.05)。女性各死因中,迁延死组的双肺质量[(1303±394)g]和急死组中SCD的双肺质量[(1130±245)g]高于整体平均值[(1 029±335)g,P<0.05)],急死组中创伤及失血性休克致死的双肺质量[(717±198)g]以及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双肺质量[(797±279)g]均低于整体平均值(P<0.05)。详见表2。

2.3 不同性别、年龄段心、肺质量的参考值

本研究将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心脏质量和双肺质量进行了统计,发现男、女性心脏质量整体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而双肺质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心、肺质量 (g)

3 讨 论

心、肺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常发现不同死因时心、肺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尽管有一些国内研究列举了心、肺器官质量的参考值[5-7],但由于观测对象不同,所列数值与实际工作中的检测值存在较大差异。据报道[8-11],人体心、肺等器官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等。因此,统计分析不同死因时心、肺质量的分布规律对法医学尸体解剖案例的死因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共收集1614例法医学解剖案例,经统计,男性心脏质量的整体平均值为(395±103)g,高于女性心脏质量的整体平均值[(323±84)g],说明除一些影响心脏质量的疾病外,心脏质量也与男女性心脏日常所承担的负荷不同有关。因此,在利用心脏质量分析死亡原因时一定要考虑性别差异。统计得到心脏质量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及BMI的单变量回归方程,说明心脏质量与日常所承担体质量负荷以及伴随年龄的增加心功能逐渐降低有关,也与其他学者研究[12-13]结果一致。但是KITZMAN等[14]对尸检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心脏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所选案例的不同或者人种之间的差异所造成。

此外,不同死亡原因时的心脏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和女性SCD案例的心脏质量均高于其他死亡原因案例。这一统计结果与KUMAR等[15]所报道的趋势相同。一般情况下,人体心脏质量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SCD者心脏质量的增加与慢性心肌缺血及心脏前后负荷增加等导致的心功能降低有直接关系。本研究SCD案例中大多为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有研究[15-16]表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等原因均可引起心脏质量的增加,而心血管疾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起心脏质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冠心病尸体解剖案例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均可促使心脏发生代偿性增大或增加[16-17]。本研究其他各死因心脏质量并无显著差别,这可为今后在死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时提供重要帮助。

男性双肺质量的整体平均值为(1462±460)g,高于女性双肺质量的整体平均值[(1029±335)g],这与男性心脏质量高于女性心脏质量的结果相一致。但与心脏质量统计结果不同的是,双肺质量与身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女性双肺质量还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有研究[18]报道,性别与身高是影响肺功能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而年龄的变化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利用双肺质量分析死亡原因时也应考虑到性别、年龄等因素。

在不同死因中,双肺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发现,男性溺死者双肺质量较急死组其他死因者增加,但在女性溺死者中无明显变化。ZHU等[19]也发现,在溺死尸体解剖案例中双肺质量明显增加。双肺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肺容量和持续的循环(充血和水肿)[20],而本研究溺死案例中,由于死者在溺死过程中吸入大量介质导致肺容量增加,引起双肺质量的增加,但这在女性尸体中表现不明显,可能因为双肺质量与性别有关,也可能双肺质量的增加与个体的体质以及生存时间有关。这也提示,我们在溺死案例中分析双肺质量时要综合考虑死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也发现,在男、女性迁延死案例中双肺质量明显增加,高于其他各急死案例。CHEN等[21]研究发现,肺淤血和肺水肿均可引起肺质量的增加,生存时间也是引起双肺质量增加的一个原因,当发生颅脑损伤、机械性损伤等导致迁延死时,由于生存时间的延长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大量输液而引起双肺质量的增加。这一发现也为急死与迁延死的鉴别提供了重要帮助。

此外,有研究[22]报道,药物滥用中毒死亡尸体双肺质量明显增加,其中男性双肺质量为1295~1547g、女性双肺质量为1060~1344g,而本研究统计的中毒案例男性双肺质量为1343~1555g,女性双肺质量为957~1204g,两组研究在数据上并不完全一致。药物滥用中毒死亡尸检常发现肺淤血、肺水肿等,而因长期药物滥用致慢性中毒死亡者还可见肺炎等改变,双肺重而实,这可能是双肺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也提示我们在中毒案件的鉴别诊断时应加以区分。本研究还发现,在创伤及失血性休克、机械性损伤致死案例中,双肺质量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其他死亡原因致死案例。创伤及失血性休克、机械性损伤致死案例大多为高坠、枪击或者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死亡,由于这类案件的死亡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几乎没有时间来维持血液循环[23],导致大量失血继而引起双肺质量减少。上述发现为我们在不同死因鉴别诊断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均来自我国东北地区,而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人口分布广等因素均可能与心、肺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地域、民族的统计数据可能亦存在差异。因此,以后的研究应进一步区分地域、环境等影响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以期得到更准确的统计数据。

通过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法医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法医工作者对法医解剖案例测量心、肺等器官质量的重视。通过对1614例尸体解剖案例不同死因、性别、年龄段的心脏质量和双肺质量的统计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以及不同死因对心、肺质量的影响及关系,并获得心、肺质量的数据范围,以期为广大法医工作者正确使用心、肺质量进行死因分析、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机械性死因法医
虫虫法医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