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研究

2019-02-10 10:58纪玉昭梅淑元蒋健
时代金融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

纪玉昭 梅淑元 蒋健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诸多,部分贫困人口在搬迁之后仍然处于贫困线边缘,若无法迅速融入城镇,极有可能陷入返贫的困境。本文通过借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对平江县进行实地调研,对其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评价。从搬迁后总体效果来看,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效果良好,搬迁人口的低可持续生计发生率仅有27,37%,农户搬迁后基本实现了可持续生计;从搬迁农户生计资本总量来看,不同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搬迁农户的人力和自然资本差异显著;从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结构来看,搬迁后农户的生计资本以物质和人力资本为主,其他资本占比相对较低,说明除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外,搬迁农户获得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实现可持续生计尤为重要。

关键词:精准扶贫 生计资本 易地扶贫搬迁 农户 可持续生计

一、引言

2015年12月8日,我国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提出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在2020年以前完成100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帮助他们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1]。由于贫困户整体上存在学历低、职业技能差、年龄偏大等特点,所以其收入来源往往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活。但是,安置地为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距自己原有耕地较远,安置地到其耕地道路难行,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原有生计方式发生变化,部分贫困人口在搬迁之后仍然处于贫困线边缘,若无法迅速融入城镇,极有可能陷入返贫的困境[2]。因此,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對我国乡村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研究多集中在:搬迁前后农户的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对比研究,搬迁后农户的适应力分析、移民生计转型困境及对策研究等方面,对安置区为城镇的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较少。同时,有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之后原有土地的流转状况、农户生计是否发展的研究也不多。从部分城镇失地农户搬迁后的结果来看,Vista B M等[3]进行了土地改革制度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制度的执行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没有显著作用。而陈胜东等[4]发现搬迁农户前后生计资本显著提高,移民能有效增加搬迁农户的物质和社会资本。汪磊和汪霞[5]对比分析了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前后的变化及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发现搬迁后农户生计资本增量提升,结构也更均衡。有关搬迁后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的政策建议,叶青和苏海[6]认为只有通过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政策实践才能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贫困农户的参与度。叶菁菁等[7]认为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为搬迁农户服务。

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要求是“搬得出、能发展、稳得住”,核心是“能发展、稳得住”,而想要实现核心的要求,就必须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本文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主体,研究其在搬迁后的可持续生计发展状况,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另外,本文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的具体测度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生计五边形”的具体测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结果,相关结论则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经验。

二、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产测算

(一)理论框架与指标选取

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是指农户易地扶贫搬迁后个人或家庭所拥有和获得的、可以用于生存和改善生活状况的能力、资产的集合。本文参考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资本分类维度,结合实地调研将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分为物质、金融、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本,并选取相关指标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本文采用现有住房面积、固定资产价值和房屋质量改善等3个指标来衡量搬迁农户的物质资本,其中固定资产价值包括交通工具价值、农用生产机械价值、家用电器价值和家具价值,现有住房面积参照《平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根据农户家庭人口数获得。本文将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专业技能、户主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劳动力比重等4个指标作为标准来测量人力资本,以此反映农户搬迁后为达到理想的生计目标而能够采用的生计手段。本文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土壤质量和土地离搬迁地距离等3个指标来衡量自然资本,反映贫困农户自然资源的贫富差距使其可持续生计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本文以家庭人均纯收入、获得信贷的机会以及转移性收入等3个指标等衡量金融资本,其中信贷机会包括是否能从私人、信用社或机构借取需要的资金。社会资本是人们为了达到其生计目标所利用的社会资源[8],本文以是否为村干部、人情支出、是否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与邻里街坊之间相互帮助情况等4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为了重点考察不同生计资本对贫困农户搬迁后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具体说明见表1。

信贷机会 不能从私人或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到钱=0;能从私人或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到钱=1;既能从私人又能从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到钱=2 0.0643

自然资本 人均耕地面积 亩 0.0281

总体土壤质量 差=1;中=2;好=3 0.0660

土地离搬迁地距离 千米 0.0658

社会资本 是否为乡村干部 否=0;小组长=1;村干部=2;乡镇及乡镇以上干部=3 0.0328

人情支出 万元 0.0616

是否参加合作经济组织 否=0;是=1 0.0449

邻里相互帮助情况 非常少=1;比较少=2;一般=3;比较多=4;非常多=5 0.0669

人力资本 户主受教育年限 年 0.0655

专业技能 否=0;是=1 0.0505

户主健康状况 非常不好=1;不好=2;一般=3;好=4;非常好=5 0.0666

劳动力比重 农户家庭劳动力比重 0.0657

(二)数据来源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全县总人口111.61万人,总户数32.38万户,截至2017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44280户154730人,贫困发生率达13.9%。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2714户41065人,占到总建档立卡户数28.7%,且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县城安置比重居湖南省首位,是研究易地扶贫城镇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极佳样本县。团队于2018年3月至平江县展开问卷调研,在平江县扶贫搬迁户安置地与搬迁农户进行接触、提问和走访,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实收179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9.5%。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调查数据,运用Excel软件,针对影响变量进行描述性特征分析,主要变量的特征值和取值范围见表2。

(三)生计测算

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向量[9]。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各测量指标数据按生计资本分类排列,构建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判断矩阵:

Pij表示第j个属性下第i个方案Ai的贡献度:

用Ej来表示所有方案对指标Xi的贡献总量

其中常数K=1/ln(m),m为数据样本量,再用Dj表示第j个方案下指标贡献度的一致性程度。

则各指标权重Wj如下:

得出权重向量后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对其进行修正,具体结果见表1。

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极值标准化法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处理,将数据最终值限制在[0,1]之间,基本模型公式为:

在计算土地离搬迁地距离指标时,则上式变为:

对于该样本生计资本总量的计算,本文采用计算生计五边形面积的方法来测算该地可持续生计水平,具体方法为分别对第i个搬迁农户五个生计资本分类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单项综合得分a,b,c,d,e,任意两个维度之间的夹角为α(α=360°/5),这个生计五边形面积为:

因5种生计资本的排序方式不同会导致面积的计算结果不同,所以选择对所有生计五边形的面积取平均,最终得到生计资本综合值的计算公式: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可持续生计水平分类

通过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根据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值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法将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3种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P-value值为0.00小于0.05,方差分析的有效性较好。具体统计分析见表3。

由数据可知,搬迁后27.37%的农户仍处于低可持续生计水平,55.31%的农户达到中等可持续生计水平,17.32%的农户达到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基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生计。从搬迁后总体效果来看,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效果良好,搬迁人口低可持续生计发生率仅有27,37%。而针对这27.37%低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可以详细了解其可持续生计水平低的原因,针对每一户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切实保证精准扶贫过程中不落下一个人民群众。针对中、高等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搬迁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范围覆盖所有搬迁农户。

(二)生计资本总量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从生计资本的综合值来看,与该地所有搬迁农户的平均生计资本综合值相比:

一是低可持续生计水平搬迁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综合值相对较低,其中物质资本差距最小,自然和人力资本差距较大。且与其他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搬迁农户相比,其各类资本综合值同样较低,其中物质资本与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相差最小,人力资本存量相差最大,如户主受教育年限少3.789年、专业技能指数低0.402、户主健康状况指数低1.142等,说明搬迁后贫困户住房面积和房屋质量等方面改善效果显著,但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条件差等因素导致其难以实现高水平的可持续生计。

二是中等可持续生计水平搬迁农户各生计资本综合值较为接近,其中自然资本存量与平均水平相差最大,高出平均值0.008,但与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相比,其人力资本存量相差最大,如户主受教育年限少2.1年,专业技能指数低0.201、家庭劳动力比重低0.055等,由此可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其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生计。

三是高可持续生计水平搬迁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综合值相对较高,各资本综合值均高于平均各资本综合值,其中物质资本差距最小,人力资本差距最大,说明对于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而言,其原有住房面积、固定资产和房屋质量相对较高,所以物质资本提升对其总体生计资本的提升不明显,而其受教育程度、自身技能、健康状况等指标相对较高,说明人力资本对于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

(三)生计资本结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从各资本分类所占总体比重来看:

一是低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的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占比均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和人力资本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另外,与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相比,其物质资本占比较高,自然和人力资本占比较低,说明想要提升其可持续生计水平必须提升其自然和人力资本存量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中等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物质和人力资本占比最大,除自然资本外,中等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各类生计资本占比均低于平均農户生计资本占比,其中金融资本相差最大,如家庭人均纯收入低587.549元,说明收入对于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阻滞作用,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来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生计。

三是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物质和人力资本占比最大,且除物质资本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外,其余生计资本占比均高于平均水平,印证了对于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农户而言,物质资本对其可持续生计作用弱,而人力资本较为重要。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借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对平江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对其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从搬迁后总体效果来看,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效果良好,该地农户在搬迁后基本实现了可持续生计;从搬迁农户生计资本总量来看,不同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农户在生计资本存量上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人力和自然资本存量差距较大;从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结构来看,搬迁农户的生计资本以物质和人力资本为主,其他资本比重相对较低,说明除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外,搬迁农户获得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实现可持续生计尤为重要。因此从推动城镇化,逐步实现搬迁农户高可持续生计水平角度,应给予搬迁农户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提升搬迁农户人力资本如农户专业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生计,因此可以构建城镇搬迁户再就业机制,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升其就业能力,完善城镇搬迁户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范围应覆盖所有城镇搬迁户,从而实现其生活风险规避。

其次,收入是实现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要可以通过提高其土地补偿费标准,设计多样化的补偿方案,安排搬迁农户参与项目施工建设或社会公益岗位等,给予其非农本地就业的机会。

第三,易地搬迁城镇安置是一种城镇化形式,应及时引导和转变搬迁农户的思维和发展方式,使其逐步融入城镇生活节奏,因此要降低自然资本对其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对于其原有耕地,应鼓励和引导其进行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复垦,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J].中国产经,2016(10):52-57.

[2]何得桂,党国英.西部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基于陕南的实地调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6):119-123.

[3]Vista B M,Nel E,Binns T.land,landlords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impact of agrarian reform on a coconut hacienda,in the Philippines[J].Land Use Policy,2012,29(1):154-164.

[4]陈胜东,蔡静远,廖文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户的调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6):632-640.

[5]汪磊,汪霞.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演化及其对增收的贡獻度分析——基于贵州省的调查研究[J].探索,2016(06):93-98.

[6]叶青,苏海.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70.

[7]叶菁菁,王文烂.福建省“造福工程”成效探讨——基于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视角[J].发展研究,2016,(2):79-84.

[8]代富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理论解析及指标体系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97-501.

[9]刘自强,李静,董国皇,何瑞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聚居区45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6):61-72.

[10]刘伟,徐洁,黎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218-223.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可持续生计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功能障碍者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可持续生计策略选择
甘肃省独生子女户与多子女户生计能力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