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9-02-11 11:15张丽靖楼文军郭峰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3期
关键词:监控方案学院

张丽靖,楼文军,郭峰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宁波)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十九大报告中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1]。,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最基础的一线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履行着高校的职责和义务。高校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二级学院是高校抓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二级学院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从传统的“教”向“学”进行过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专业认证的要求

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而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通过对工程教育各重要环节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于2017年11月修订完成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版),该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与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各要素逻辑指标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专业认证始终坚持学生为中心,专业教育应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都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达成这两核心任务展开,并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教育质量。

通用标准的持续改进要求如下: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3,4]。专业认证标准中这一持续改进的理念对高校、学院、专业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5]。笔者所在的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下称生化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等四个工科专业,目前正在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启动作前期准备,结合我校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特点,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进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有助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接轨。

二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程认证持续改进理念,生化学院已建设并逐步完善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2)。从教学监督、学生反馈、企业反馈以及毕业生反馈等几个方面形成跟踪反馈机制,最终建立起以学院为主体,学生参与、社会监督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一)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机制

按照学校教学管理相关制度要求,生化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学院→研究所”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监督、评价、激励、考核等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细化,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有效运行的教学管理机制,为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含教学辅助实验系列教师13人。43名专任教师中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生导师3人;69.8%具有高级职称,88.4%具有博士学位;53%具有海外访学经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工程以及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26人次,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控制提供了优秀的师资团队。

(二)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落实点

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涉及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各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严格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和相关要求,从提高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形成专业特色的高度,以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思路下,落实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6]。根据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每4年统一调整培养方案,并围绕目标每年微修订1次培养方案。修订和调整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以学生能力达成为中心”的指导性,修订过程中要充分各专业充分展开对兄弟院校专业以及行业企业的调研,征求同行、用人单位、毕业学生等方面反馈意见,并及时响应,培养方案的专业评审委员会中要求有企业专家参与。根据方案运行情况,每年微调个别课程的授课学期和学时,使得教学质量监控控制体系培养方案节点处的响应得到反馈。

(三)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

生化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学院发展重科研工作的同时,引导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及时引入最新科研进入学生课堂,重视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这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以产出导向,以学生能力达成实施教学活动”的理念是相通的。

1)内部反馈

教学质量的校内监控主要通过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其中1人负责生化学院)、学院教学委员会、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组、课程小组、在校学生反馈对学院的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指导(表1),来实现专业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

表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校内反馈机制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其中化工类专业背景的一名督导作为生化学院督导,每周要完成相应听课要求,并及时向学校教务处和学院反馈《督导听课记录表》,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本院教学督导听课29人次,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教学委员会例会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定期召集组织,例会成员由各专业教学负责人、学工主管、实验中心副主任等组成,必要时包括课程小组组长。例会一般每学期两次,存在特殊任务时随时召开,讨论本科教学的相关问题。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组由学校督导、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及教学主管(副主管)组成,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前一学期的期末试卷抽查工作,抽查结果及时反馈任课教师并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正。针对学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建立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等8个课程小组,课程小组根据学期开课情况不定时组织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以及统一命题考试等相关教学问题。

学生参与教学反馈,有学期课程任务的在校学生均要在网上参加学生评教,即每学期13-14周学生在教务系统对当学期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该评价在第二学期初对教师本人开放查询,以利教师进行教学改进。此外,学院在新生班级聘请学风督察员,督察员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期中教学座谈会,座谈会上可直接与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专业教学负责人以及学工教务老师面对面座谈,日常则与学院教务部门建立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反馈,以便学院对于教师以及学生的课堂环节相关问题及时了解。督察员反馈的信息有效采集了课程教学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学院教务部门直接传递到学院领导层及专业,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作用显著。

2)外部反馈及第三方评价

学院各专业每次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都会赴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相近专业进行了调研,听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习相关经验,制定切合本学院专业特点及定位的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就业处通过第三方调研机构不定期地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构建了应届、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组成的外部反馈机制,并反馈到现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便准确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讲座、实习指导、导论课授课等)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教学,使专业教学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同时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学生就业单位开展座谈、问卷调查及企业走访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情况,以及行业相关企业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信息最终将有益于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也更贴合行业实际,从而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教学反馈的具体形式及内容以及毕业生反馈渠道分别见表2。

表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校外反馈机制

3)基于反馈信息的持续改进措施

专业培养方案持续改进在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兄弟院校经验学习以及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根据需要随时跟进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师教学中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实践环节逐渐扩大开放性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较之2013-2016级专业培养方案,目前执行的2017-2019级专业培养方案选修课、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贯彻学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助课管理规定》要求,刚入职青年教师要求完成完整的助课环节,严把新教师开课关;鼓励青年教师加入课程小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院校两级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国内高水平教学研讨会等。

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学院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创新计划立项(SRIP)项目为抓手,推进本科生学术科研活动,形成了以科研立项、学科竞赛、科普公益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育人品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术科研等活动。2018年度,学院学子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浙江省挑战杯及新苗计划项目9项,院级SRIP科研项目33项;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公开发表中英文论文5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论文2篇;在各类学科及非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90项,市级2项,国际比赛3项,多项赛事中取得突破。

猜你喜欢
监控方案学院
烂脸了急救方案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