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维蕃先生的食用菌著作及其主要贡献
——纪念我国食用菌分类与栽培研究的先驱裘维蕃先生逝世20周年

2019-02-11 12:37贾身茂
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菇食用菌云南

贾身茂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

裘维蕃(1912年5月15日-2000年9月18日)先生,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真菌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 裘维蕃先生对食用菌调查和研究的自述

虽然,裘维蕃先生一生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工作,但中途却从事了八年的食用菌调查和研究。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食用菌分类研究和驯化的唯一专家。据自述,裘先生抗战期间,“1937年秋,我在南京金陵大学工作时,接到一个研究食菌栽培的任务。当时国内除少数大都市如上海等地有一些专栽西洋草菇以供西餐馆之用外,其他我国著名的食菌如香菇、银耳及木耳等的栽培都处于深山老林之中。要了解其实际情况,非亲临其境不可。为此我决心先从与南京较近的安徽黄山栽菇地区开始,作一些调查。当年中秋节后我携带必要的仪器和工具,只身到屯溪,经歙县,过岩寺,一直到汤口一带访问菇农,考察栽菇场地,所获资料不少。不幸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之前,传来南京被日本侵略军沦陷的消息。同时校方发给我最后一通电报,嘱我勿回南京,转道武昌与学校撤退的师生会合,再向四川转进。于是我一方面保护资料和工具,另方面在兵荒马乱之中,杂在败兵和难民之中,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到达成都,幸而所获得的资料没有损失。到一九三八年学校借华西大学校舍复课后,我随即带一名本地工作人员,向川北的南江、通江和巴中的山区出发,在此地完成了银耳和木耳栽培的调查。当年夏季又进入峨眉山区调查野生食菌的种类,我又去广西柳州一带调查了广西草菇的栽培情况并确定了广西草菇为V.lvarisvolvacea(Bull.)Fr.,而 非 当 时 误 传 的AgaricuscampestrisL.ex.Fr.。其后就在成都华西坝进行菌种的分离培养,并试用锯屑和其他营养物质栽培金钱菌[Collybiavelutipes(Curt.)Fr.后Singer列入Flammuina属]及北风菌即现称的平菇[Pleurtus ostreatus(Jacq.)Fr.],都初步获得成功。当时还对金钱菌生长发育与温度光照等条件作了试验,另外也制备了香菇、木耳、银耳、广西草菇及西洋草菇的菌种。那时曾注意到野生西洋草菇为一担子菌四孢种,而专业户栽培的为一担两孢种。两孢种的伞肉厚而柄粗短,而四孢种的伞肉较薄而柄较细长。在那抗战艰苦的时候,我也曾写了一些报告,有些发表了,有些至今未发表。但我记得一九三八年我曾在重庆出版的《益世报》上发表过一篇《食菌栽培的前瞻后顾》,以冀唤起重视。到一九三九年研究经费枯竭,只得停顿。一九四一年我受当时在昆明的清华大学农研所的聘,前去承担高等担子菌的分类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有关云南丰富的食菌了。从1941至1944年之间,我对云南牛肝菌、红菇科、鹅膏科以及其他一些食菌都做了初步鉴定并写出了论文,发表在中外的专门杂志上。至于有关我国食菌的栽培调查资料,结合我的一些栽菌研究则总结成一本小书名为《中国食菌及其栽培》(1952年中华书局出版)。”

2 裘维蕃先生的食用菌著作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裘先生从1937年秋起,到1944年这八年间,一直从事食用菌研究和资源调查。在这8年中,裘先生是我国研究食用菌最早的专家。他先后完成了13篇论文和两部专著。其题录如下。

[1]裘维蕃.食用菌蕈栽培丛谈(一)[J].金大农专季刊,1936,秋季号:15-19

[2]未凡.菌蕈栽培丛谈(二)[J].金大农专季刊,1936,冬季号:6-9

[3]裘维蕃.食菌利用的前瞻后顾[J].农林新报,1938,15(36):10-17

[4]裘维蕃.关于我国食菌栽培的几个问题[J].新农林,1939(4):9-11.

[5]裘维蕃.广西草菰在成都引种初步成功之经过及其展望[J].农报,1940,5:625-628

[6]裘维蕃,食菌栽培之原理及实际[J].新农季刊,1941,1(1):2-18

[7]Chiu,W.F.(裘维蕃).The Russulaceae of Yunnan(云南之红菇菌)[J].Lloydia,1945,8:31-59

[8]Chiu,W.F.(裘维蕃).The Boletes of Yunnan(云南之牛肝菌)[J].Mycologia,1948,40:199-231

[9]Chiu,W.F.(裘 维 蕃).The Amanitaceae of Yunnan(云南之鹅膏菌)[J].Tsing HuaUniu.Sic.Rept.Ser.B.,1948,3:165-178

[10]Chiu,W.F.(裘维蕃.Factorsinfluencing the sporophere of Collybiavelutipes(Curt.)Qurt.(影响构菌子实体形成之因素)[J].Acta Agriculturae,1948,2:51-57

[11]裘维蕃.中国食菌及其栽培[M].中华书局,1952

[12]裘维蕃.云南牛肝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3]裘维蕃.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概念[J].食用菌,1980(2):44,18

[14]裘维蕃.回忆我研究食用菌的片段[J].中国食用菌,1985(1):1-2

[15]裘维蕃.再谈我研究食用菌栽培的经过[J].食用菌,1991,13(1):2

3 裘维蕃先生的著作,综合起来完成了食用菌领域的几项工作

(1)介绍了松菌和香蕈的栽培技术。

在“食用菌蕈栽培丛谈(一)”一文中介绍了松菌的栽培技术。

在“菌蕈栽培丛谈(二)”一文中介绍了香蕈的栽培技术。

(2)介绍了国际上利用食用菌的种类与情况。

在“食菌利用的前瞻后顾”一文中介绍了国际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利用食用菌的情况。

(3)调查了我国东南和西南诸省的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分类,写出了报告。

(4)调查总结报告了我国五种传统栽培的大型真菌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和茯苓的生产状况。

(5)总结了裘先生分离培育菌种和驯化的几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如金针菇和平菇等。

(6)广西草菇在成都引种栽培成功。

4 结 语

裘维蕃先生是中国早期研究食用菌分类与栽培驯化研究的先驱。1937年他在中央农业实验所从事蘑菇栽培研究的时候,只身一人带着一些简单仪器设备,在安徽屯溪、歙县和汤口一带山区,访问菇农,调查菇商,了解农民栽培的方法和经验,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1938年在成都期间,他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栽培食用菌的实验。曾到川北大巴山区,调查银耳和黑木耳栽培情况,到峨嵋山采集野生食用菌;去广西柳州了解草菇的栽培情况。通过调查和实验,使用了用锯末栽培北风菌(平菇)和金针菇的方法;总结了几年来关于食用菌栽培的调查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关于食用菌的专著《中国食用菌及其栽培》(1952年,中华书局出版)。1941年应戴芳澜教授之邀,在清华大学农科所潜心研究高等担子菌的分类。在此期间,他经常自己出去采集标本,也常到市场上调查,并亲自处理标本,记录菌种性状,绘制图谱,观察孢子,完成了云南红菇科、云南牛肝菌、云南鹅膏菌科和其他伞菌的分类研究。文章在美国发表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美国著名真菌学家AlexanderH.Smith等称他为“当时世界上搞蘑菇分类的七专家之一”。

裘维蕃先生虽然一生主要是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专家,但在一生中,1937年受政府委托到1944年,从事了8年的食用菌调查研究与驯化,并且先后写出了13篇论文和两部专著。完成了对我国东南和西南诸省的食用菌资源调查,并进行了分类研究。调查总结报告了我国五种传统栽培的食用菌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和茯苓的生产状况。

猜你喜欢
草菇食用菌云南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草菇增产有三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