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不松劲 生态建设大有为

2019-02-11 19:42阳高县水务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泉康养水土保持

阳高县水务局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区为主体。全县国土总面积1 66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 246 km2,占到国土总面积的74.7%。据测算,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5 500 t/km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大泉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为样板,率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持续不懈努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截止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75.77 km2,治理度达到54.23%。其中,建设以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12 786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35 965 hm2,人工种草1 792 hm2,封山育林育草17 034 hm2。全县的林草覆盖率达到32.85%。如今的阳高,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春季风沙天数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真正成了宜居之城、康养福地、长寿之乡。

总结全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扛起大泉山旗帜,毫不懈怠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我县的大泉山,是全国水土保持的一面旗帜。早在1955年11月5日,毛泽东主席就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作了按语,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大泉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的高潮。大泉山农民群众首创的治理水土流失“八连环工程”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与肯定。可以说,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大农业生产、振兴山区农村经济,就是勤劳朴实的大泉山水土保持开拓者的“初心”。从1955年到现在的63 a时间里,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铭记水土流失治理“初心”,不辱改天换地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扛起大泉山这面旗帜,坚持用大泉山精神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水土保持事业的昂扬斗志,坚持用大泉山的宝贵经验打好水土保持持久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范围从大泉山流域扩展到全县的“三山五河”。1983-2003年,阳高县被列入海河流域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在20 a年间,先后治理小流域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 km2,打造了致富山、十二连山、元山等一批小流域治理精品工程。2000年以来,我县又被列入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县,18 a来,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累计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2.33 km2,水源工程618处,节水工程389处。在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克服地方财政困难,勒紧裤带抓水土保持。2013年以来,县级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完成了大泉山流域40 km2荒坡的连片治理;2017年,投资1.3亿元实施了长城沿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2 推进生态产业化,坚持在一个战场打胜两个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认真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在一个战场上打好两个攻坚战”的要求,明确将“生态有为”作为“十三五”期间全县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中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脱贫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大接杏、仁用杏、文冠果、寒富苹果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林果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实施了“人均一亩杏、脱贫拔穷根”的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出台发展生态经济林奖补政策,免费为种植户提供苗木、有机肥及果树修剪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热情。至2018年,全县发展“两杏”1.33万hm2,其中:大接杏面积0.6万hm2,挂果面积0.33万hm2,年产量3.5万t,纯收入1.9亿元;仁用杏面积0.73万hm2,挂果面积0.53万hm2,年产杏核2万t,纯收入1亿元。仅杏树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100元,为2018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奠定了产业基础。为了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建成了东小村、古城、王官屯等3个0.33万hm2以上杏果经济林基地,建成了绿苑饮品、中驰杏脯等50多家杏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京东、苏宁等多家电商建起了网上销售合作关系。同时,通过政策捆绑打包,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土保持,为水土流失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如阳高县杏泉峪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1.22亿元治理荒坡、荒沟200 hm2,建成了多功能生态旅游区;大同市祥隆木有限公司投资1.9亿元,发展文冠果,治理北部采凉山荒坡地0.27万hm2。

3 着力构建大通道,充分发挥水保整体效益促转型

转型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也是阳高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把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锁定在康养旅游上,依托多年来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发展康养旅游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一是实施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工程。投资35.19亿元,建成了生态旅游公路150 km,贯穿9个乡镇48个村落,形成了“一环一干多支线”的旅游线路。二是大力培育景区景点。投资3 500万元,建起了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争取旅游项目,对镇边古堡明代一条街进行保护性修复,对守口堡景区进行了开发。引入社会资本,建成了玉安生态度假岛、杏泉峪、和川旅游、阳光99等景点。同时,扶持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三是办好杏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促游,连年举办杏花文化旅游节和杏果采摘节。2013年,承办了第七届世界养生大会。2017年底,成功举办了首届亚洲康养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小县办盛会,既是外界对阳高的认可,也通过办会提升了阳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我们通过坚持不懈抓水土保持,造就了良好生态,良好的生态,又为发展康养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我县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科学的发展理念。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借鉴外地县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扶贫先进经验,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抓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助力加油,为转型夯实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更普惠的生态福利,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大泉康养水土保持
绿满大泉山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北山红柳大泉地区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大泉山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大泉林场老果园更新改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