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文章之脉 悟散文之美

2019-02-11 06:03李向婷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散文高中

李向婷

摘要:散文,即一切带有文学性质的散行文字,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就应“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使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本文拟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散文教学的要求,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现状,散文教学对策等几个部分对散文教学进行研究。期望对高中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散文;教学对策

一、新课标对高中现代散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在整体阅读中把握文本

语文课标提倡“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现代散文教学的整体阅读就是以对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的感知为起点,师生经历由浅入深或者由低到高,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展人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一种阅读心理过程。进行散文教学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形”与“神”,不能割裂了形式、内容和情感之间的联系,不能只对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把对字词知识点的分析放在原文里面才更能见其妙处。

(二)注重师生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是:“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散文直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对自我的叙述。进行现代散文的教学就要以字入文,依文入情,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近作家,潜入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之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

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散文教学要突出“个性”两个字。首先,散文作品带有个性色彩。作者个性的张扬源于散文的性质,教材中的文本多是多义的资源,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情思和表达。“对于散文来说,文类尺度的撤离几乎使个体特征成为唯一的依据”。

其次,学生有阅读个性。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阅历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个性,所以老师应尊重这种阅读个性,并且要重视这种阅读个性,然后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引领,引导学生实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的阅读个性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深化。

二、教师的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散文篇目的个性化特点及分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无论是在教散文还是教小说等其他选文,总是在围绕“怎么写的”、“写了什么”两个问题展开教学的。同时以这两个问题为核心,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对学生自读进行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批改,形成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化思维程式。散文教学也陷入了这样一个封闭式思维模式中,忽视了散文的文本特征,忽视散文的美。即使注重了散文的特征,却又忽略了散文的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分类,笼统教学。最终教给学生的知识,往往只是一些比较肤浅的罗列在一起的知识内容,更是千篇一律的套语。

(二)肢解散文驱除教学的审美目的

朗读、品读散文,是进行散文阅读的前提基础,通过散文的美感悟人生、社会,提高素养是目的。但有一部分教师的现当代散文的阅读鉴赏课几乎是忽视了朗读、品读、感悟的过程。在分钟的一堂课里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语言、结构上猛下工夫,而没看见那是一篇完整的优美散文。单一注重语言的分析理解,结构的梳理,忽视了审美情感在课堂上的流动,忽视了对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培养,使得教学枯燥乏味。不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美,是散文教学中一大误区。

(三)功利思想遏制了审美目的

一部分教师的散文教学注重对散文的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甚至是繁琐枯燥的知识讲解和乏味单调的试题训练,审美鉴赏能力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同时应试的功利目的,在散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注重分析理解,轻视整体感悟注重强化训练,轻视熏陶感染重视“标准答案”的灌,轻视个性化解读的倾向。为了应付考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支解了每一篇优美的散文,大搞考点训练。这种不明确的散文教学目标,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教学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散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高中散文具体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教材里的现代散文,尤其是一些借景抒情的现代散文,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往往都有优美的意境,教师就要学会营造一种意境,将学生引进散文的内涵世界。

在营造意境的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或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散文作品中优美之景或伤感基调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散文一般以意境取胜,其浓郁深邃、生动传神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教师课前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从散文作品的“境”出发,去感知文中神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在欣賞散文的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教师讲授《我与地坛》这一散文中的母亲形象时,可用利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乐曲,让幽美哀伤的曲调感染学生。

(二)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一般来说,把一些关键语句、优美的语句、含义丰富深刻的语句、准确传神的语句等作为品味语言的切入点。

一篇散文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能揭示文章主旨、题意或者段落中能概括段意的语句的为关键语句;从结构上看,关键语句一般在全文或全段的开头和结尾处,能引领后文或总结前文,一般有重要的指示代词,起到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作用;从表达方式上看,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以及作者发表议论的语句是关键语句;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象征、排比、反问等手法的语句或者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为关键语句。

对于凝炼优美、含义丰富深刻的语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和富有情韵。如数量词在散文作品中运用的点缀美,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25]这几句话中的数量词有“一丝”、“一道”、“一带”、“一两点”,这些数量词的运用使静谧的荷塘在月光下展现出特有的迷人风韵,不仅丰富和润色了荷塘的迷人形象,还渲染了一种幽美宁静的意境。

(三)联系写作,拓展文本

在《小狗包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外的一些有关介绍巴金的资料和专家的评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鼓励学生阅读巴金的《随想录》,并且读后在同学之间交流;关注报章上有关巴金百岁纪念文章,读一读巴金评传,寻找本文的赏析文章和对《随想录》的评论,并且感受巴金作品在当代社会获得的新的感染力、影响力,促使学生思考:在当代人眼里巴金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适当延伸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文本深刻的内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人”“文”这也正是学习散文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王宏伟.高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 (32):57-58.

[2]刘永要.“散文与歌曲”综合性学习活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活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 (01):43-45.

[3]孙彬.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 (12):51.

[4]胡古月.诗情画意议散文——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7 (17):66-67.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散文高中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