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本质
——以第二学段为例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9-02-12 12:58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塘后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9期
关键词:学段交流目标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塘后小学 赵 芸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引入课堂。但在大量的课堂观察及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合作学习依然站在“教”的角度而不是“学”的角度去设计、去展开,徒有形式而无实质。那么,如何才能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本质,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呢?笔者以第二学段为例,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立足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任务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因此一个精心设计的任务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

1.紧扣目标,让合作任务有深度。在研读学段目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笔者立足本学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主要在以下两个能力培养上进行了尝试,让合作任务既有深度,又符合年段学习特点。

● 以“培养复述能力”为目标设计任务

“能生动具体地复述故事”是第二学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课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复述往往没有交流、展示的机会,阻碍了复述能力的提高,而合作学习便给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

典型案例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合作目标——练习生动具体地讲述故事,培养复述能力和合作能力合作基础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悟得构段特点合作任务设计核心任务: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讲述故事1.明确合作要求:●每人挑选一个故事,按照叙述的顺序自己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四人小组合作,按照顺序一人讲一个故事。2.小组合作讲述故事,教师随机指导。3.小组展示。

以上案例中,学生不仅有了表达交流故事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复述能力,还在倾听、表达、互相评价中培养了合作能力和意识。

●以“提高整体把握能力”为目标的任务设计

“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是第二学段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适时借助合作的力量,逐步教给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努力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典型案例 统编版四上《女娲补天》合作目标 借助结构图和连接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合作基础 初读的基础上,用短语概括故事的起因——核心任务:借助结构图、连接词,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明确合作要求:●全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用词语或短语进行概括。合作任务设计读一读,●请组长选择一种结构图概括情节线。画到学习单第二题。●组内相互交流,运用连接词、关联词等讲讲故事主要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随机指导。3.小组上台交流。

2.基于学情,让合作任务有效度。合作学习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无论何时,对学情的充分考虑,都是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关键一步。

(1)合作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级性。合作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笔者在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课时就将合作任务分层设计,让学生多次与文本接触,层层展开合作学习,逐步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合作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合作学习可以助推年段语文核心目标的达成,但并不是所有目标指向下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情,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思维含量的合作内容,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

如学完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文,让学生思考:本文和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哪些相同和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合作任务设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合作又能很好地解决,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

二、注重细化和引导,充分展开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习得。合作学习亦是如此,只有让每个学生亲历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合作能力和意识,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小组建设的优劣是合作学习开展是否高效的重要保障。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特长、性别等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四人为宜。

组建小组后,教师还应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职责,这样合作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内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当然,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教师应根据合作情况,适时调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还应定期对小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组织和交流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让组员能够有序地发言,有理地争辩,相互补充,静静倾听,使合作学习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张扬和思维碰撞的舞台。

2.细化任务,自主为先。开展合作前,必须要细化合作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层次、有方向。同时,合作学习之前还必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才有参与合作的资本,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如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课时,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笔者出示了以下合作提示:

(1)全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读一读,用词语或短语进行概括。

(2)读完以后,请组长选择一种结构图概括情节线。画到学习单第二题。

(3)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运用连接词、关联词等试着讲讲故事主要内容。

借助这个提示,每个组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小任务,也了解了整个组的总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同学们首先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自发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自发地发表见解,为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寻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随后,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做法,一起讨论改进的方案,将小组的交流谈论引向深处,激励小组合作任务的不断推进,这才是真正的“合作”。

3.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在许多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了旁观者,只在学生汇报时听听,展示时看看,这是非常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有“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特别是第二学段的学生,讨论时的自控能力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欠缺,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

●排除障碍:当学生因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及时点拨。

●发现火花:巡视过程中捕捉学生讨论中出现的有代表性和富有创意的想法。

●引导深化:就学生交流中的典型错误或不同观点,组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

紧扣学段目标,立足学习特点,始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来“展开过程”,使合作学习逐步从形式走向本质,使课堂成为了“学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学段交流目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