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2019-02-12 02:33陈继军樊菲菲赵新春郝跃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微囊非典型脑膜瘤

陈继军, 刘 剑, 樊菲菲, 莫 非,赵新春, 赵 鹏, 郝跃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1. 急诊科; 2. 神经外科; 3. 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来自蛛网膜粒的特殊细胞(蛛网膜帽状细胞),也可来源于脑膜的各组成成分(蛛网膜细胞、纤维母细胞或血管)。WHO于2016年基于组织学特征将脑膜瘤划分成15个亚型[1], 有些亚型在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测结果上存在某些特征,极易开展鉴别诊断,非典型脑膜瘤为其中一个亚型,病理分级为Ⅱ级,属于潜在恶性肿瘤。本研究对20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行MRI检测,了解其MRI特征及病理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20例,大脑凸面12例,大脑镰旁6例,乙状窦旁2例; 年龄26~73岁,平均(50.0±24.0)岁; 男6例,女14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脑膜瘤患者临床症状未表现出特异性, 16例患者伴头晕、头痛,9例伴癫痫发作, 6例伴颅内高压,2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并昏迷,一般症状与肿瘤发生部位及大小有关。所有病例在术前确诊为脑膜瘤, 15例患者确诊为非典型脑膜瘤,误诊例数为5例,分别为微囊型脑膜瘤3例、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间变型脑膜瘤1例。

1.3 影像学测定

20例患者均开展头颅MRI、MRI增强扫描操作,依次给予Siemens magnetom triotim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线圈选择4通道头部线圈; MRI平扫指轴位T2WI及T1WI, FLAIR序列,矢状位T1WI扫描; 增强扫描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扫描参数: 重复时间(TR) 2 000 ms, 回波时间(TE) 62 ms, 层数20, 层厚5 mm, 视野(FOV) 280 mm, 矩阵256×256, Flip角150°, 信号平均次数(NSA) 2次。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Gd-DTPA)静脉注射。

1.4 手术治疗

20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头部抬高程度依据肿瘤部位调整,依照MRI检测可呈现出肿瘤部位、体积设计对应手术入路,进而开展全肿瘤切除术。肿瘤体积较小时,可采用整块肿瘤游离法; 肿瘤较大者,采取瘤内分块切除,对肿瘤实施充分减压、瘤体缩小至一定程度后再沿自然界面进行分离; 术中所见肿瘤与硬脑膜紧密连接,呈灰白色,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矢状窦及胼周动脉。

1.5 病理检查手段

本研究全部肿块均完成手术切除,行一般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标记由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染色(Vimentin)、PR、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蛋白等组成。

2 结 果

2.1 MRI表现

所有患者呈现为宽基底与颅骨内板硬脑膜连接, 15例为椭圆形或者类圆形, 5例为分叶状,有着较大的体积,本研究肿瘤最大径4.5~7.8 cm; 15例非典型脑膜瘤MRI结果指出边界清晰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其中T1WI呈等信号或者低信号,而T2WI表现为高信号,肿瘤内部囊变、坏死多见,其内部信号较混杂,瘤脑界面不清,周围水肿较明显,增强扫描呈不均质显著强化。有5例非典型脑膜瘤MRI呈现边界清晰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表现为分叶状,其中T1WI呈等信号或者低信号,而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者等信号,其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块明显,肿瘤实性部分中等度强化,其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周围片状水肿。

2.2 病理诊断

所有患者术后完成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常规测定。镜下观察到由脑膜皮样瘤细胞和梭形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卵圆形,胞界不清,呈束状、片状、漩涡状排列疏松,细胞丰富,可见核分裂像,局部可见坏死,小血管增生。非典型脑膜瘤表达的免疫组化PR、Vim、EMA、MGMT、EMA结果为阳性,提示肿瘤源自脑膜; S-100(-)、GFAP(-)说明肿瘤不是来源神经上皮, Ki-67 指数10.0%~25.0%, 说明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可能有恶性倾向。

3 讨 论

脑膜瘤的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20%, 非典型脑膜瘤属于一类发病率较低的脑膜瘤病理亚型,根据2016年WHO提出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可以看出,非典型脑膜瘤为Ⅱ级[2], 病理上具有潜在恶性,具有一些不同于良性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3], 包括肿瘤细胞倍增速度较快、有丝分裂较活跃、增殖活性较强,容易造成肿瘤中央缺血和坏死,继而液化形成囊腔; 同时,肿瘤细胞在不同方向的增殖速度不一,易形成分叶。

分析非典型脑膜瘤具有的MRI特征和病理基础情况发现,其有着常规脑膜瘤存在的MRI基本特征[4], 如发病位置、预后及临床特征, MRI呈单发性,为椭圆形或者圆形,边界清晰,硬脑膜与宽基底连接,能够观察到脑膜尾征[5]。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MRI存在下列特征性: ① 伴有囊变的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等、高信号,肿块呈分叶状,其内部信号更为复杂; ② 病灶内部可见多发的囊变、坏死,偶见分隔; ③ 增强后病灶呈不均质显著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周围水肿较Ⅰ级脑膜瘤明显; ④ 瘤脑界面不清,偶尔骨质破坏; 以上可作为诊断非典型脑膜瘤参考标准。

需要与非典型脑膜瘤进行鉴别诊断的脑膜瘤亚型如下: ① 血管瘤型脑膜瘤, T1WI呈低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内部能够观察到流空血管,通过增强扫描表现病灶均匀强化较突出(和血管瘤MRI特征相似); 导致四周颅骨骨质增生[6]; ② 间变型脑膜瘤,肿瘤内部坏死、囊变多见,各序列均为混杂信号,强化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分叶状,呈指状深入脑实质,引起周边脑组织坏死,引起邻近颅骨骨质破坏[7]; ③ 微囊型脑膜瘤,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 由于肿瘤组织在病理上可见多发小的“囊状”空间,从外观上看出其与“类似细筛状”结构类似,也就是微囊,有些微囊互相融合为大囊或者小囊,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的分隔强化[8]。非典型脑膜瘤增强扫描肿块不均质强化,肿块内部多发囊变坏死,其坏死区与微囊型脑膜瘤的囊变有本质区别,并可见分叶征,对周围脑组织有侵犯,肿块周围水肿范围较大,并且具有一定的侵袭性,这些特征与微囊型脑膜瘤典型的MRI特征存在一定差异[9]。

综上所述,非典型脑膜瘤具有多发坏死的特征,具有一定侵袭性,因此经常易误诊为微囊型脑膜瘤。因此,术前明确脑膜瘤的病理亚型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了非典型脑膜瘤的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特点, MRI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辅助医生选择最科学、针对性最强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猜你喜欢
微囊非典型脑膜瘤
微囊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