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点探寻

2019-02-12 07:08王四清
兽医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屠宰场检疫防疫

王四清

(衡南县畜牧局松江动物防疫站,湖南衡南 421134)

1 前言

作为商品瘦肉型生猪养殖示范先进县,衡南县每年调出生猪的数量极大,为确保瘦肉型生猪市场的安全稳定,县委、县政府时刻把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本地生猪检疫防疫工作。从当前生猪养殖行业行情来看,为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稳定,持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动物疫情防控的稳定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当前本县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问题逐一找出解决措施,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动物防疫意识浅薄

动物防疫意识浅薄,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其一,少数部门和领导。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没有尽相应的责任,无论是防疫机构还是队伍建设都较滞后,同时没有给与足够的经费保障,导致防疫工作举步维艰。其二,养殖户主,落后的养殖模式仍在蔓延,人畜混养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同时,无病不防疫的思想根深蒂固,病死畜无公害处理执行不严,随意丢弃甚至低价贱卖,这些均为病害的流行创造条件。

2.2 动物防疫检疫执行不严

近些年来,为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质量,围绕着《动物防疫法》的修订工作已逐步展开。但是,源头检疫质量来看不容乐观,尤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重视检疫创收,忽视检疫重要性,往往走走过场而已,导致检疫流于形式。个别养殖户主尤其散养户,总是想方设法逃避检疫。在病死畜的处理上,个别经销商贪图便宜违法买卖病死畜,忽视病死畜给市场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增加疾病检疫的难度,加快病害传播的速度。

2.3 配套防疫设施设备短缺

防疫设施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整体呈现“线断、网乱、人散”的情况。加上,后期投入不足,个别设备配置不齐,检疫检验“一把剪刀、两只眼”的局面没有改观,导致防疫只重视密度而忽视质量。此外,村级防疫薪酬低,不稳定,对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很大。

3 解决问题的对策探析

3.1 做好防疫检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民众配合动物防疫的意识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上至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动物防疫意识,在全社会范围营造一个配合动物防疫检疫的氛围。推进标准化示范化禽畜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配套健全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执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检疫制度,加大对检疫、防疫、兽药使用、禽畜无公害处理等的监管力度,保证人畜健康,稳定公共卫生安全。

3.2 健全三级防疫检疫体系,配套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理应囊括到县乡村三级防疫的具体工作职责,不能有任何的空白区域。为此,其一,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县级成立专门的动物疾病防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疾病诊断化验室等等。乡镇成立专门的动物防疫站,形成县为主体,县乡共管的管理体系。村级对应聘用专业的防疫员,以配合做好县乡指派防疫工作任务。其二,在三级体系健全完善的基础,配合防疫站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今后,应着力改造“三无站”、“皮包站”的时代,能根据防疫工作任务轻重对防疫站点做好全面技术改造工作。同时,配套独立的办公场所、必备的防疫检疫设施,提升其疾病检疫监测的质量。其三,配套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冷链设施,保证每个乡镇有1-2个疫苗冷冻冷藏柜,具体到每个村落防疫员都要配置独立的疫苗冷藏箱,确保疫苗储运期间有全覆盖的冷链运送。其四,逐渐加强各级别兽医实验室建设能力,做好兽医实验室的全面升级改造,配套相应的动物检疫监测设备,确保动物检疫有强劲的技术支撑。其五,对应技术改造提升专业队伍素质,对此,每年县相关部门都要举办动物动物防疫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大专业技术培训检测力度,增强防疫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3.3 完善疫情监测监报机制,全面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一,做好基层动物防疫监管工作。地方兽医主管部门根据防疫要求,督促规模养殖户、散户能按照程序接种防疫,切实做好春秋季防疫工作,做好免疫申报、定期补免等工作,确保全县常年免疫密度在98%以上。第二,做好基层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排查工作。根据往年地方流行病发生情况,针对性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疫情排查工作,及时筛查那些隐性的患病疫情。同时,能根据《紧急预案》做好病情的处理,以免病情的扩散和蔓延。第三,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好动物防疫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重大动物疫病诸如: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等100%的免疫密度,保证接种后有效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

3.4 认真做好定点屠宰检疫工作,能从源头上加强疫病治理工作

第一,做好屠宰场改造工作。要持续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屠宰场建设改造,先后对个别乡镇屠宰场实施了搬迁改造,较好的完成了省市交办的环保整治任务。第二,对屠宰场实行严格的监管,督促全县范围内定点屠宰场对肉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制度,建立生猪肉品购销台帐,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第三,价格方面要严格调控,时常的把肉品指导价格信息发布到乡镇或者是相关的屠宰场,市场价格要做到公平,公式制,接收群众监督。

3.5 加快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建设,促使防疫管理逐渐向乡村基层推进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要求,本着“稳定、改革、建设、扶持”的原则,加快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动物卫生体系。为此,第一,整合官方兽医资源,统一到基层动物防疫结构,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第二,鼓励官方兽医承办禽畜养殖场、饲料加工场,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补贴力度。第三,重视农村散养户防疫工作,作为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重点落实好散户疫情检疫强制登记制度。第四,广筹资金,鼓励各方投资建厂,推广生态标准化养殖,适当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撑。

4 体会总结

总之,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质量,关系到民众增收、社会秩序稳定。今后随着相应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以及禽畜买卖市场活动的频繁,基础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相应体系建设的话题还将得到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屠宰场检疫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生猪定点屠宰场2021年将整合至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