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区平菇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19-02-13 05:19王俊羿
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菌袋培养料平菇

王俊羿

(天水市秦州区食用菌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0)

平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平菇市场需求上升,市场价格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广大菇农的栽培积极性,但由于栽培技术水平未跟上,部分菇农获益并不明显。为提高菇农栽培平菇技术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经验,从栽培季节安排,选用优良品种,优选培养料配方,严格灭菌接种流程,规范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等方面着手,总结出天水地区平菇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

根据甘肃天水地区气候特点,当地栽培平菇工作安排:4月中旬扩繁母种,4月下旬-6月上旬制作菌种,6月下旬-9月下旬培养菌棒,7月下旬-翌年2月出菇管理。

2 栽培品种及培养料配方选择

当地主栽品种为平菇8129、平菇超优1671、苏丰2号等。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6%,玉米芯32%,果树枝屑20%,麸皮5%、玉米面3%,油渣2%,石灰1%,石膏1%。

3 拌料装袋灭菌

按生产量并根据配方备料。拌料前主料预湿12 h,然后加入辅料搅拌3次,并根据料的含水情况,调试搅拌2次,再用搅拌机搅拌1次,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控制在7~7.5。选用规格为23 cm×50 cm×0.004 cm的耐高温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装料要多人配合。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池内料温达100℃后保持12~14 h。

4 接种

4.1 接种室消毒

方法一:紫外灯消毒;方法二:开放式接种时,用药剂消毒接种室,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 mL,高锰酸钾5 g熏蒸灭菌24 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48 h,待接种场所无药味时,搭接种帐接种。

4.2 菌种预处理

先用75%的酒精擦洗菌种袋(瓶)外壁,再用接种刀刮去菌种袋(瓶)口处部分老化的菌皮及老菌种。

4.3 接种室再次消毒

将冷却至30℃以下的料袋转到无菌接种室,开启紫外灯照30 min,或用消毒王气雾消毒剂消毒,消毒结束后等30 min,无异味时才可进入接种室接种。

4.4 接种

灭菌后的料袋冷却至28℃以下,解开扎袋口的绳子,接入菌种,菌种应袋边稍多、中间稍少,接种完成套上出菇环,并用报纸封口。

5 菌丝培养

菌丝培养室要求卫生、通风良好,有适当的控温和加湿设备。

5.1 发菌期温湿度管理

发菌期温度要求20~25℃,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结合温湿度调控,每天通风换气2~3次。

5.2 翻堆

接种后3~4 d翻堆一次,结合翻堆检查菌袋有无污染,若有污染菌袋及时移出培养室,刮除污染处或药物处理后分开培养,以后每隔7 d左右翻堆一次,同样挑拣出污染菌袋。

6 出菇管理

周围环境干净,无重茬病虫害,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有保温设备,接近水源但无积水,交通方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均可作为出菇房。

6.1 出菇房(棚)的消毒

在菌棒进入出菇房前1周,对菇房进行消毒、杀虫处理,此前要打开棚膜太阳暴晒菇棚1~2周。棚内喷1000~1500倍菊酯类农药,然后盖上棚膜对菇棚再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24 h。

6.2 搔菌及码放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出菇棚码放,让菌丝恢复2~3 d。然后去掉封口报纸,用搔菌刀去掉袋口表层的老菌种,使袋口料面平整,然后成行码放,码放高度4~6层或6~8层,具体码放层数以当时出菇室温度而定,码放时保持袋口方向一致。一般搔菌码放后5~7 d即现菇蕾。

6.3 出菇期环境条件调控

温度:棚内温度以15~20℃为宜,夏季应控制在30℃以下,冬季应尽量控制在10℃以上。

相对湿度:出菇棚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换气:结合温湿度调控每天通气2~3次,每次30 min。

光照:早上至中午温度低,日出一小时后拉起保温被让太阳照射菇棚使温度上升,同时增加光照;中午后若温度太高拉上遮阳网使光照减弱并起到降温作用。

7 采收及转潮期管理

根据市场情况,将成熟菇采收干净,用手掰下或用刀轻轻割下适收的子实体,不伤及其他菇瓣幼小子实体。每天采收一次保持平菇最佳商品性。采收的子实体要修整并包装出售。

平菇可以出菇5~6潮,每次采收后用消毒的刀刮净出菇口残根,并要对菌袋补水重新套环,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一般养菌7~15 d,又会出现新菇蕾。

8 病虫害防治

整个生产过程中,只对接种室、发菌室、出菇棚内进行消毒处理,菌袋进棚后,直至出菇结束不再使用农药。因此,培养料灭菌及环境防杂防虫是预防病虫害关键。

猜你喜欢
菌袋培养料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草菇出菇为何怪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