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02-13 11:11林美如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竹林福建省发展

林美如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福州 350013)

作为我国的竹子重点产区,竹业是福建省林业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既是一个富民产业,又是一个生态产业,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福建省竹类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竹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福建现有竹林面积达108.2万hm2,竹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随着国家及福建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福建省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三产发展不协调、区域集聚优势不突出、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品牌发展与创新驱动融合不足等。从研究福建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入手,为福建省竹产业发展把脉支招,既是贯彻落实《福建省林竹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的需要,也是促进竹资源大省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福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文章将围绕福建省竹产业的政策支持、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竹产业是福建林产业的主力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现代林业建设,把发展竹产业作为富民工程来抓,通过依靠科技、政策推动、加大投入等措施,竹林资源不断增长,竹山效益显著提高,竹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

1.1 竹产业政策支持

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绿色朝阳产业,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从“十五”到“十三五”,福建省为加快推动竹产业发展给予了许多支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林业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竹产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机遇,全省竹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14.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6亿元。其中,省级层面出台的竹产业政策主要有: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6〕130号)。《通知》明确了竹产业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建设重点,加大了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确定2017—2020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扶持竹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加强竹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

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7〕31号)。《意见》围绕竹业提出:优化一产,新建丰产竹示范基地3万hm2;深化二产,实施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竹材(笋)精深加工示范县重大项目,扶持建设“建瓯·中国笋竹城”竹产业集中区;强化三产;融合一二三产,按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路径,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接二连三”。

3) 《福建省林业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7年笋竹精深加工示范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闽林产〔2017〕8号)。通知明确提出,获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的笋竹加工企业给予补助30万元。

4) 福建省林业厅2017年制定《福建省林竹千亿元产业链实施方案》。《方案》指明竹产业当前实施的是“以二促一带三”的发展战略,列出了2016—2020林竹产业重大项目,确保到2020年完成林竹产业产值达4400亿元的目标。

5) 《福建省省级财政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闽财农〔2018〕31号)。进一步规范了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促进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6)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五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综〔2019〕27号)指出,2019—2022年福建省将组织实施“创建一千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等特色现代农业“五千”工程。

福建省密集出台的这些政策为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这些文件的落地并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将有助于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

1.2 竹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自《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以来,福建省践行“提升一产、壮大二产、打造三产、三产联动”的竹产业发展路子,以竹资源培育为基础,以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全面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促进竹文化建设和竹生态旅游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1 优化“一产”,竹资源培育成效突出

竹资源培育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竹产区,福建省重视竹林资源培育,把竹产业作为加快林竹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依靠科学育竹、因时因地制宜抓好各项丰产措施,培育丰产竹林、改造低产竹林,竹林资源稳步增长、竹林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竹种结构不断优化。

福建省经济竹种有19个属近200种,主要竹种为毛竹,毛竹林面积约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1/3。全省竹林面积和立竹度居全国首位,竹材、笋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顺昌、建瓯、武夷山、永安、沙县、尤溪等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2016年福建省竹林面积达108.2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00.3万hm2),约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3,居全国首位;年产竹材7.47亿根(其中毛竹4.87亿根)、鲜笋176.8万t[1]。2017年年产竹材跃升为8.49亿根,占全国竹材产量的31.21%。从2009年起,福建省启动实施省级现代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已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255亿元,完成竹林喷(滴)灌设施建设10万m3、灌溉面积1.33万hm2、配方施肥5.33万hm2,新开竹山机耕道7 895 km,培训竹农5.6万人次[2]。

1.2.2 深化“二产”,竹业经济迅猛发展

福建省竹业产业较发达,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竹产业创业园区等方式,促进了竹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粗加工到二次加工和精深加工的转变,形成了以人造板、竹制品、竹家具加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产业框架体系。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和原料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2016年面对国内外市场下行压力,福建竹产业逆势而上,总产量及外销额均稳定增长,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展,出口品种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省笋竹加工企业2 500多家(自“十二五”以来,新增笋竹加工企业300多家),产值千万元以上的超过300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煮笋、竹茶具生产基地[3]。

为推动笋竹材精深加工,福建省农业厅自2015年开始实施竹材(笋)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2015—2017年共实施182个项目,总投资达12.01亿元[4]。2017—2020年每年继续安排5 000万元的林业产业化资金用于竹材(笋)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提升竹加工“软实力”。竹第二产业逐渐呈现出产品种类齐全、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竹文化不断融入笋竹加工、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聚加快等特点。

1.2.3 强化三产,挖掘竹生态文化资源

近年来,福建践行“两山”理论,挖掘竹生态文化资源,以丰富的竹文化内涵为载体,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鼓励开发“竹园游”“竹家乐”等竹林旅游,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促进“三产”做活。以福建南平为例,目前武夷山圣旨凹竹海旅游已正常运营,岚谷乡横源竹文化旅游景点已投入试运营,景点线路的运营把竹文化生态旅游上升至高品位层次,推动了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福建省政府鼓励建设竹文化馆、竹工艺品一条街、竹文化公园、竹种观赏园等,全面提升竹子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

此外,福建省在推进竹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中,还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竹+园区”“竹+旅游”“竹+互联网”和“竹+品牌”等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地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2 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福建竹产业产值已突破600亿元,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三产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一产比重过高,竹林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优化,基础竹林资源培育尚待加强;二产发展后劲不足,在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研发新产品等方面有待提升;三产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发展空间大,一些项目仍在规划、申报之中,仍需在竹海生态旅游、竹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方面做大做强。产品营销薄弱,竹业电商平台大多处在建设阶段,整体流通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

此外,竹产业还存在区域产业化程度不均衡的问题。有些产竹县竹产业单一,产业链短,大多以一产为主,二产不发达,三产更谈不上,产业发展驱动力弱。还有些产竹县二产较发达,但三产落后,经济效益水平也不高,尚未形成“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

2.2 集聚优势不够明显,同质化程度高

目前,福建省已形成了永安竹集装箱底板、竹家具,政和竹具工艺,建瓯竹地板、竹炭等区域特色。但与兄弟省份浙江相比,福建的竹产业龙头带动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集团,集聚优势较弱,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总体实力不够强,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欠佳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竹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下,集竹产品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城融合于一体的竹产业创业园必须自身做大、做强、做优,突出优势和特色,进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主动权、话语权。

2.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贡献率偏低

竹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制约着科技对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的发挥。目前,福建省竹产业加工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生产工艺欠佳,设备陈旧,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竹产品整体档次及附加值不高,缺乏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竹产业利润偏低。受到竹产业发展历史的限制,我国的竹工机械远落后于木工机械。竹工机械的滞后、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制约着竹产业的发展[5]。此外,竹产业科技投入水平偏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条件、环境和人才,科技研发队伍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培训高水平的竹产业队伍,破解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品牌发展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2.4 宣传推广能力不足,消费者认知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者对现代竹制品的认知度偏低,国内销售份额低,对竹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另一方面,竹加工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宣传推广能力,缺乏对竹产品及品牌的宣传和产品认证,竹产品市场的整体消费氛围尚未形成,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相较而言,在欧美众多国家和地区中,竹纤维、竹地板、竹质家具、竹炭、竹日用品等竹制品因其自然、生态、性价比高并具有中国概念等优点与特色而被广泛接受,出现“国内开花国外香”的状况[6]。以竹地板为例,福建省竹地板产量以外销为主,主要出口到欧美和日本等国,而在国内地板市场的占有率较低。从全国来看,目前竹地板只占了国内地板市场份额的10%左右。积极争取将竹木地板、家具等系列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和“建材下乡”产品目录不失为提升竹产品消费的可行之举。

3 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产业政策,吸收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改变观念、创新思维,全面提速竹产业发展,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集团化发展道路,是福建省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3.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

对于竹资源丰富、产值低下的地区,要巩固一产产业,重点发展二产产业,促进三产发展。引导竹重点县(市)示范区建设,借鉴省内外竹产业发达地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新兴的竹企业进行规范引导,分类宣传竹产业类型,避免同质化竞争,宏观调控产业发展[7],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竹资源大省向竹产业强省转变和竹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3.2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对于竹产业发达地区,如南平、三明等地,巩固提升一产和二产产业,进一步发展三产产业;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指导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进行整合;完善竹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进高新企业及高层次人才,打造龙头企业品牌集群。龙头企业应积极开发新一代精深加工产品,实现竹产业高效增值,拓展产品市场,同时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做强竹产业集群。

3.3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竹产品附加值

竹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福建省竹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效益有待提升,应加快科技创新。可通过指导相关企业用好、用足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优惠政策,并利用“6.18”等科企对接平台,推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国际竹藤组织等的联系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竹材加工、竹化学利用、笋绿色食品加工、竹纤维利用及竹副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完善和优化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竹业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另外,应打破竹产业技术成果信息相对闭塞的状态,发挥全国竹产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对于竹产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使竹产业技术成果真正发挥市场价值。

3.4 构建标准体系,引领竹产业发展

质量兴竹、标准先行,产业振兴、标准赋能。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将今年定调为“标准体系建设年”。截至2019年1月1日,福建省已发布有关竹产业地方标准共计34项,主要涉及栽培标准、加工过程标准、产品标准;至少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充分展现了福建在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参与度。但已有地方标准数量不多、范围偏窄,缺乏检测、销售流通、产品追溯、竹旅结合领域的标准。省级竹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未能构建完整的竹业全程标准体系,不利于竹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持续开展。福建省的竹产业标准化战略亦可遵循“以二促一带三”的竹产业发展原则,加快推进全省竹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一套与福建省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竹产业标准体系,以此提升标准化对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引领力,服务竹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竹林福建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寻访竹林隐士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