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2-13 22:15
山西建筑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互联网+材料

庄 艳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德稻设计学院,上海 201620)

1 概述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再创造。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改善室内空间的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更需要着眼于营造环境的意境。室内设计借助形象表达意境,寓意境于形象之中。室内设计中,材料是塑造视觉和物理环境的物质载体,直接传译室内环境氛围、设计意境。现代科技推动行业发展,设计理念更趋生态,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智能材料层出不穷。室内设计行业对材料、构造的运用与研究日益重视。

材料与构造作为室内设计的技术支撑,极具实践性。教学实践成效显示,以项目为导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有显著成效。

现结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模式。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与构造”教学实践中往往留有缺憾和不足。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源自几个方面因素。

2.1 课程学时与课程内容

该课程学时通常为32学时~48学时,然而课程所涉材料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材料之间的差异使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然而具有相同视觉特征的材料可能分属不同材料类别,有不同的组成、性能及应用范围、构造方法,不一而足。即便同一材料受到设计要求、材料规格等影响,也需要应用不同的构造方法。灵活多变的材料组合又催生了多种构造方式。伴随科技发展与设计理念的更新,新材料、构造方法、工艺层出不穷。如果试图通过课堂教学全面讲授纷繁多变的材料与构造知识,既受到课时限制,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理解材料与构造之间技术逻辑关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2.2 与室内设计课程协作教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构建了以室内设计课程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群。材料与构造课程与室内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协作教学,无疑能学以致用,极大改善教学效果。依据认知学习规律,室内设计方向依次开设的室内设计课程为住宅空间室内设计、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住宅和公共建筑在使用功能、使用者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使家装与公装在设计规范、材料选择、构造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多无法彼此涵盖、替代的差异。课程协作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结合点与切入时间。无论该课程与哪一门室内设计课程协作教学,难免会因理论知识传授的时间滞后或超前而影响教学实效。

2.3 课程特性与学生特点

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材料与构造与生俱来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基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生源为艺术类考生。学生总体呈现出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有亲近艺术疏离技术的心理特点。材料与构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即使在教学中讲解结合视频、动画也难弥合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之间的差距。洞察隐藏在艺术形式美中的技术工艺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3.1 科学设定课程教学目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方向教学目标重点强化培养学生室内设计中创新思维和技术解决能力,同时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共性成长的基础,也是后续个性成长的技术基础。

依据学生特点与今后的设计岗位角色,该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运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设计开发”能力。

“知识运用”主要指:1)掌握基本材料类别、了解基本材料性能,在室内设计中正确识别与运用建筑装饰材料。2)掌握建筑装饰构造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构造方法,为室内设计构造设计与表现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开发”主要指:1)充分把握材料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特性,设计开发新材料或新用法。2)理解材料与构造之间的形式与技术的逻辑统一关系,根据不同工程条件,灵活运用构造方法及改进创新的能力。

如果满足于培养“懂材料、会构造、会制图”的应用技能,设计实践中被动地追赶各种材料与构造的变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解决能力和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设计只有领先于行业才具有积极意义。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能力正是基于学生目标岗位和时代特点、科技发展、行业需求做出的积极响应。

3.2 基于“互联网+”多元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引领的教育信息化为解决上述教学困境带来了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年4月13日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

3.2.1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线上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既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也可以弥合因与室内设计课程切入时间带来的内容错位,构建系统独立的课程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系统化”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合理设计课程项目、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组合与统筹,将网络资源融入课堂,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3]。课程网站不仅包括电子课件,还包括授课视频,以及与之配套的在线练习题目和测试题库等。利用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预习、课后巩固、测试、师生互动,更好地掌握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线上不断更新的海量开放的课程资源与教材相配合,对课程内容形成结构性的支撑和协调。

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在线课程可以代替传统课堂进行大批量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即线下教学)则可以转而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4]。针对个人知识获取需要,学生通过网络灵活、自主的学习没学过、深入研究没学透的教学内容,通过个性化学习摆脱课时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束缚,自我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3.2.2线上与线下材料与构造实验室共建

依托材料与构造实验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构建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材料与构造实验室由线上与线下两部分构建而成。依托于实验室的学习体验直观感性而且实践互动性强,有助于降低艺术类学生学习技术类课程的难度。

背离感性认知和实践,依靠抄绘施工图显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构造原理并能加以正确表达。实验室展示了当前常用建筑装饰材料、新材料、典型构造节点及构造层次。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将实物与施工图纸相结合,理解思考构造方法与原理,完成知识建构。只有经历了知识建构,才能在项目中合理选材、灵活运用创新构造方法,实现知识运用和设计开发的教学目标能力。

线上实验室具有即时互动、资源海量、开放的特点,对实体实验室形成有效补充和拓展。线上实验室除讲解各类材料与构造知识,还通过网站链接、小程序、APP使师生能时刻关注材料与构造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3.3 整合在课程群中以项目为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中包括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4]。

室内设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材料与构造是室内设计的技术支撑。在课程群中,学生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室内设计知识体系。材料与构造课程以室内设计项目为主线开展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依据学习认知规律,感性体验—理解思考—实践运用,循序渐进地设定各设计阶段的主要课程教学要求、目标,提高学生空间造型能力和技术解决能力。

调研分析阶段:在现场和案例调研中,学生从感性体验出发,对空间场景的环境氛围、意境营造从材料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在充分认知材料视觉特性及性能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理解材料的形态与性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激发设计灵感。

方案构思设计阶段:从工程实践角度,学生对照室内设计施工图深入学习理解案例,关注材料规格及收头、连接等细节设计,理解材料艺术表现力与构造技术的逻辑关系。此后的教学不是指导学生运用室内设计原理与知识合理选择即有材料并套用工程图集,而是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思考、创新,以空间造型能力带动设计开发能力。学生可以从视觉特性出发设想材料及相应的构造措施,培养设计开发的意识和技术解决能力。

设计方案表达阶段:“会制图”是训练前两个阶段“懂材料、会构造”的手段和成果。掌握运用合理的材料与构造技术,按照规范完成设计施工图或以三维模型表达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术素养,而不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此阶段,学生选择项目中的若干构造节点运用SU建模。建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理解和运用各相关课程知识,加深材料与构造原理,并通过检测构造设计实践可行性,优化深化设计方案和节点详图。学生通过知识运用建构立体化的室内设计知识体系,培养技术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之外,注重融合发展,结合竞赛和创新项目,开拓学生专业视野。例如指导学生参加装饰混凝土设计大赛中进行工艺品、家具设计,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发挥学生艺术造型优势,增强学生对相关材料性能的理解和设计开发能力。

4 结语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计理念的更新,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促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依据院校专业定位和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实验室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构建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从专业知识体系的视角构建项目化课程群,材料与构造课程与室内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协作教学,以室内设计项目为导向,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有助于在构建系统独立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构建立体化的室内设计知识体系。

放眼时代背景、置身专业知识体系,关注教学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才是契合于现代教育理念,具有积极意义和实效。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互联网+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