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10米跨栏发展的优势与颓势分析

2019-02-14 07:28王国全董甜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跨栏刘翔体校

王国全,董甜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我国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练习跨栏跑项目,至今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的成绩十分出色,尤其是中国跨栏跑的丰碑人物刘翔的成绩,更令世人瞩目,引领我国跨栏跑项目进入了黄金时代。然而随着刘翔的退役,近几年我国110米栏水平有所下降,未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如选材、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的内外部环境等等。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都只能片面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以往对跨栏跑的研究,也多是从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技术诊断与改进、选材等方面进行,很少从一个项目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

1 我国110米栏发展的优势

1.1 人口基数作为保障

众所周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显示,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人口总数量是137349万人。与其它各国相比,我们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此外我国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男性人口为70079万人。我国男性人口如此之多,我们的选材范围就更广,这着实为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提供了一些人力基础条件。充足的人口资源,为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提供了绝对的来源保障。

1.2 科技科研支撑起训练和比赛

针对田径运动项目,我国不仅仅是对国家田径训练馆进行翻修,更是换上了新型的环保型塑胶跑道。同时,对跨栏也实行了及时革新,为运动员提供价值不菲的新跨栏,有效地降低了运动员的受伤率。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和器材等方面,还在训练中引进高科技。为了保证运动员合理完成训练任务及训练后良好的恢复,为他们专门配置相应的科研人员,并在训练前、中、后采用高科技手段。刘翔、史冬鹏等优秀110米栏运动员的成功背后,就有专门成立的科研团队。他们的科研团队主要负责采集他们日常训练的图像资料,及时对他们的训练进行监控和诊断,建立刘翔、史冬鹏等人的技术图像数据库,并拍摄记录大量国际大赛的比赛视频,然后进行系统科学地对比分析,最后将反馈信息提供给孙海平教练,为刘翔、史冬鹏等人的训练、比赛等进行与之对应的调整和改变。

1.3 运动员医疗保障到位

在竞技史上,我们不难听到某某运动员因伤病退役。我们在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重视运动员的医疗条件。相关管理部门有效改善运动员的医疗条件,既能缓解运动员运动伤病的困扰,又能极大保障运动员的运动年限。

在我国,国家级运动队不缺高端的医疗团队。全方位的医务监督和医疗保障、医疗团队对运动员的保驾护航,是提高110米栏运动员竞技成绩的重要保障。每届奥运会,同住奥运村的不仅仅是110米栏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肩负重任的医疗团队。不论是康复或者治疗手段,他们都已达到世界最前沿。

1.4 110米栏参赛机会多,经验丰富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大赛,包含110米栏项目的大型田径赛事众多。这些大赛包括全国田径大奖赛、亚洲运动会、全国田径锦标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田径世界杯、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世界田径锦标赛、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竞技体育事业的进程,使得国际田径赛事的举办次数日益增多。这就为我国110米栏运动员提供了大量的参赛机会,既可以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检验运动员该阶段的训练效果及成绩,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著名110米栏运动员刘翔,就是通过频繁参加高水平赛事,使得自己长期保持竞技状态。

表1 1999-2007年刘翔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场次(次)[1]

毋容置疑,运动员屡次参加大型高水平比赛,可确保运动员跨栏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同时也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经验,特别是高水平比赛。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积极参加国际大赛,不断地检验自己,历练自己。

2 我国110米栏发展的颓势

2.1 基础教育阶段110米栏普及性不强

我国体育教学大纲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使用的教学大纲包括基本教材及选用教材。基本教材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占很大的比例,约占总授课时数的70%-80%,而选用教材只占20%-30%。基本教材的实践部分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及综合课。然而,短跑、中长跑、跳远、铅球又构成了田径部分。由此可知,110米栏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性并不强,短跑、中长跑等项目占主导地位,因此参与跨栏业余训练的人数不多。

2.2 学训冲突,影响选材和发展

早期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是我国运动员训练阶段的两个基本阶段,具体划分情况如下图。

图1 我国运动训练阶段划分

运动员从早期基础阶段训练发展为专项训练,势必会增加训练时间。在这个过渡期间,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特别是专项最高竞技训练的后阶段。在为了取得更加优异运动成绩和更高荣誉的驱动下,引发了“学训矛盾”。

在我国,选材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是12-13岁。自12岁左右,运动员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进行专业训练,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培养模式耽误了学生们的文化课程的学习,那么退役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面临就业范围窄甚至难就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学训矛盾”对我国110米栏项目的选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2.3 先进的研究成果不足

通过查询可知,我国一些在奥运会上能争金夺银的优势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数量[2],远远超过110米栏项目发表的文献数量,以下的饼状图能直观的反映出来。

图2 田径部分项目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发表量比较图

相比之下,我国的110米栏项目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发表量实在是太少。因此,在110米栏项目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应该引起重视,并拓宽该项目研究领域。

2.4 人才断层、匮乏现象频出

我国虽然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但是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却严重匮乏。我国大部分优秀110米栏项目运动员都是来源于业余体校。刘翔,来自于上海市第二少年体校;谢文骏,来自上海市闵行区少体校;史冬鹏,来自于河北省保定市少体校;张鸿林,来自于河南省焦作市体校等。经调查,我国95%的奥运冠军是由体校走出。业余体校,不断地推动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业余体校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体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的业余体校高达3687所。但是在教育部官网上查得,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体校却只有2183所,包括272所体育运动学校,39所竞技体校,1717所少儿体校,108所单项体校,47所体育中学[3]。各省市体校数量分布如下所示。

图3 各省市体校数量分布图[3]

图4 各级各类体校结构图[3]

目前体校数量在减少,体校招生数量也在减少。虽然国家出台政策,通过改革的方式,来保证体校的发展,但是改革的历程行动缓慢,依旧有不少省市不重视落实国家政策文件的改进要求。日益减少的体校,日益减少的生源,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

110米栏,这个曾经让中国人骄傲自豪的直道径赛项目,已经随着刘翔的退役而黯然失色。后备力量的捉襟见肘,使得110米栏项目陷入了令人担忧的人才危机。因此,优秀后备人才的来源问题成了我国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我国人口基数大,110米栏运动员人数有保障;(2)足够的科研量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比赛;(3)110米栏运动员的医疗条件得到保障;(4)110米栏运动员参赛机会多、参赛经验丰富;(5)国家体育宣传工作对110米栏项目的推动作用。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础教育阶段,110米栏项目普及性不强;(2)学训矛盾突出,影响110米栏项目的选材和发展;(3)高质量的110米栏项目研究成果较少;(4)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匮乏。

利用我国的人口优势,认真开展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通过国家体育宣传工作以及各类媒体,尽可能地发挥出关于110米栏项目的最大宣传效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落实“体教结合”工作;加大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设备、器材等的经济投入,提高110米栏普及性,利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大科技投入110米栏项目的发展,高薪聘请国外优秀110米栏教练,加强对外交流。

猜你喜欢
跨栏刘翔体校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请叫我“跨栏怪”
我的村庄(外一首)
最高的跨栏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跨栏比赛
孩子们的冠军梦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我为刘翔唱支歌
我为刘翔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