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CT平扫+增强对喉癌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9-02-14 01:52张晓林李春晴吴雪健苏理飞余建群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1期
关键词:喉癌全身阴性

张晓林 李春晴 吴雪健 苏理飞 余建群

喉癌是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身体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类肿瘤疾病,该病的发生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以咽喉不适、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作为主要临床症状[1]。有研究指出,及早的准确诊断,并予以相应治疗对喉癌患者预后改善极为重要,但实际上喉癌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诊断较为困难[2]。以往,临床中针对喉癌患者的诊断主要采用CT平扫+增强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仍存在较大的误差性,对患者后续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在针对喉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采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误差较少,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决定提供数据治疗[4]。本研究为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准确性,以及对喉癌患者最为安全、准确的诊断方式,选取92例喉癌患者,对CT平扫+增强检查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诊断喉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92例喉癌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6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0.13±7.28)岁。其中3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7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6例患者采用抗炎治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头颈部癌临床实践指南》[5]中有关咽喉的诊断标准;②入院接受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与呼吸困难;③存在较长时期的吸烟史与饮酒史。

(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机体多项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③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检查方式存在严重禁忌证;④临床病案资料不全、对研究依从性较差。

1.3 仪器设备

检验仪器选用Biograph Sensation 16型PETCT(德国Siemens公司);RDSⅢ型回旋加速器(美国通用公司),HWMBJ-PET-SDl型18F-FDG合成系统(德国Siemens公司)。采用Definition Flash 64排双源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CT平扫+增强检查。

1.4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CT平扫+增强,其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具体检查方式为:患者检查前空腹6 h以上,于平静状态下对其进行18F-FDG注射,注射量通常为5.5 MBq/kg,然后患者在暗室中静卧1 h,排尿后进行PET-CT显像。PET-CT显像包括PET发射扫描与CT平扫,扫描分为从股骨中段开始至颅顶,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考虑对其双下肢进行扫描,后结合患者身高设定具体扫描床位,通常情况下为6~8个。行CT扫描时将电压参数设定为140 kV,将电流参数设定为160 mA,将螺距参数设定为0.75,将X射线管单圈旋转时间控制在0.8 s左右,将层厚测定为5 mm;PET发射扫描3 min/床位。

1.5 图像重建及融合

对检测所得图像数据进行实际与组织矫正,PET非衰减图像以CT图像进行组织衰减校正,PET图像重建则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迭代法进行检验。后将CT平扫+增强检查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两种检查方式同时间所得图像进行对帧融合显示。

1.6 图像分析

研究所得18F-FDG PET-CT图像、CT平扫图像及融合图像均需进行逐帧对比分析,对比结果由2名以上影像学科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鉴别分析,所有病灶均参考18F-FDG PET-CT显示的大小沿肿瘤边缘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并上传至工作站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当病灶直径>1 cm时,PET显像可见明显结节状、块状或条状放射性浓聚,且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2.5时,则可确诊为喉癌病灶;当病灶直径≤1 cm或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时,病灶浓聚程度略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则同样可考虑为喉癌病灶。在18F-FDG PET-CT显像下,18F-FDG代谢出现上升情况则可判断为淋巴结转移;若淋巴结直径>1 cm且出现了中心液化坏死,18F-FDG代谢即便为升高情况,也可考虑存在淋巴结转移。CT影像下,喉部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或存在软组织增厚可确诊为喉癌病灶;淋巴结直径>1 cm可确诊为淋巴结转移,若淋巴结中心部位表现为低密度则无论淋巴结大小均可确诊为淋巴结转移。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各项图像数据均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发病灶诊断结果分析

92例喉癌患者均属于鳞状细胞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下,真阳性88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2例,假阴性1例;CT平扫+增强显像下,真阳性71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14例。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87,x2=11.442,x2=14.541;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检查92例疑似喉癌患者病灶的诊断结果[例(%)]

表2 两种方式检查92例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例(%)]

表3 92例喉癌患者不同分期下淋巴结转移率统计(例)

2.2 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分析

92例喉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共有5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下,淋巴结转移真阳性47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2例;CT平扫+增强显像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例,真阴性2例,假阴性11例。18F-FDG PET-CT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x2=16.335,x2=43.170,x2=14.633;P<0.05),见表2。

2.3 18F-FDG PET-CT显像对分期的影响分析

92例喉癌患者经18F-FDG PET-CT显像后29例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均发生改变,27例患者临床分期提高,其中16例患者分期由T3期提升至T4期,11例患者分期由N0期提升至N1期,2例患者分期由N2期降至N1期。T1期、T2期、T3期和T4期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843,x2=5.170,x2=4.221,x2=39.000;P<0.05),不同分期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情况见表3。

2.4 图像分析

18F-FDG PET-CT显像下,喉癌原发灶均表现为喉部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肿胀并葡萄糖代谢增高,如图1所示。

图1 鼻咽癌患者18F-FDG PET-CT图像

3 讨论

喉癌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略低于鼻咽癌与鼻腔、鼻窦癌,且受外界多项因素影响,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喉癌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常表现出声音沙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等。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喉癌的发生与患者长期吸烟、饮酒有较大程度关联性,同时发病因素可能也包括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病毒感染、性激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放射线等[7]。喉癌早期患者可通过针对性治疗痊愈,但多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患者疾病持续发展,可能发生肿瘤细胞转移,最终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主要采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CT平扫+增强对92例喉癌患者进行诊断分析,18F-FDG PET-CT对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增强诊断,其结果与周建明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合近期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采用的PET-CT全身显像同时具有结构显像与功能显像的作用,而18F-FDG作为目前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的PET显像剂,可对葡萄糖代谢摄取与磷酸化过程进行跟踪分析[9]。

恶性肿瘤细胞因自身性质,通常较正常细胞能力消耗更大,而其主要能量来源为葡萄糖,18F-FDG跟随葡萄糖广泛存在于肿瘤细胞内,其在发生衰变后可释放出正电子,此类正电子可被PET检测并在图像上表现,因而18F-FDG显像剂可对患者肿瘤细胞的繁殖、分化情况进行显示分析,为喉癌的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10-11]。而CT平扫+增强主要对中晚期喉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其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对早期喉癌患者一些不明显的组织肿块变化并无显著的检出能力,漏诊与误差性较大,因而不推荐临床使用。王艳丽等[12]就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相较于CT平扫,PET-CT可指导并帮助喉癌患者在喉镜下进行病理活检,排除部位无喉癌的病例,减少活检的盲目性。此外,本研究结合以往院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喉癌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伴随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程度影响,因而临床中对淋巴结转移的检查尤为重要。临床进行CT检查时将直径<1 cm的淋巴结判定为存在转移情况,但并非所有直径较小的淋巴结均可能伴随有转移,该诊断方式科学性欠佳[13]。18F-FDG PET-CT则通过对淋巴结直径大小判断的同时,入选的小淋巴结进行新陈代谢状态分析,更加准确的辨别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此外,18F-FDG PETCT检查在显示肿瘤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其可提供全身病灶分布、大小及数目等信息,有助于准确临床分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18F-FDG PET-CT检查下27例患者临床分期提高,从而保证了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了分期诊断准确性。18F-FDG PET-CT诊断机制同样是本研究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CT平扫+增强的主要原因。同时,本研究发现,原发病灶的不同分期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T1期不会出现淋巴结转移,T4期则均会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治疗时可结合该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15]。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喉癌原发病灶、淋巴结的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其诊断数据可帮助医师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制定和改善治疗方案,提高预后。

猜你喜欢
喉癌全身阴性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声音嘶哑久不愈 排查喉癌须牢记
喉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丹酚酸B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