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建筑的研究★

2019-02-14 05:02韩晓娟石孟良
山西建筑 2019年19期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

韩晓娟 石孟良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0 引言

老龄化以及高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最关键的就是养老问题,对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而居家养老就是现阶段中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其他主要的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这也是社会目前鼓励家庭养老,积极支持建设社会养老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养老方式,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以血缘为纽带的养老方式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我国养老上的一大特点。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给这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 问题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造成主要是因为新生婴儿数量的下降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我国总人口中年轻人数量下降而老年人数量动态上增。相关标准中说明当某个地区或国家60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的10%就认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我国在2014年的人口调查中,超过65岁以上的老人就达到了13 755万人,进入老龄化阶段。根据全国老龄化工作委员会的调查预测,在2020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高达2.48亿,占到17.17%,逐渐与美国的老龄化比例持平。而再过十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超过美国,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发展显著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难以承受更为严重的养老问题[1]。

从养老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养儿防老”一直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而进入养老院进行养老被大多数老人拒绝,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并且处于孤独、丢面子、不自由等原因考虑,致使这项养老方式不被大多数老人接受。相较之下,他们选择家庭养老的数量较多,致使我国的家庭出现“421”结构,即为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然而父母与年轻人一起居住极易发生家庭矛盾,导致他们更愿意朋友集体居住,因此对居家养老建筑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因为年龄逐渐上升,而身体正在缓慢衰老,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在生活中就会表现出丢三落四、行动缓慢、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记忆力不集中等。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能力都会降低,使他们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降低。并且因为视力下降、听力减退,会影响其对距离以及颜色的判断,导致他们在生活中极易出现问题[2]。

2.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孤独感:孤独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逐渐丧失精力,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缺少有意义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交流,逐渐与时代脱轨。另外,部分老人因为丧偶或者子女工作的原因缺少人的陪伴,致使其长时间处在一种孤独的状态中。

依赖感:是指老人因为自身衰老而造成做事上信心不足,强迫顺从,对事情的决断犹豫不决,难以全面的考虑问题,丧失信心。长期顺从他人致使老人的情绪不稳,感知会逐渐减退。

易怒与焦虑:老人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大部分呈现出易怒的心理状态,容易被短时间的情绪控制。另一方面,产生抑郁的心理,表现出消极、厌世、沮丧等。老龄人因为脑内的生物代谢胺发生改变,极易产生抑郁的心情。如果老人长时间处在消极的情绪中,就会变得易怒、暴躁,难以控制情绪,长此以往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十分不利。

落差感:进入老年阶段的人们在体力与精力共同下降的同时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与自身价值相较于年轻时期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老年人会认为自己是子女的负担,自身的价值难以得到实现,从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3 现阶段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建筑减少了个性化的考虑,大多数采用同样的外形设计,建筑形式也相似。而老年人的记忆力与感知力都明显低于年轻人,对他们而言外出回家成为了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难以区分相似的建筑,常常走错地方,对其生活产生较大的阻碍。国家对建筑住宅最低层高度有所规定,需要控制在2.8 m~3 m之间,然而大多数建筑方出于经济因素考虑,会采用最低值。根据相关的心理研究,证明较高的层高不容易让人产生抑郁心理,也能让居住者产生较为愉悦的心理条件[3]。

另外,老年人因为有大量的休闲时间又难以待在家中,多会组织在一起举办休闲娱乐项目。这些娱乐项目受到场地的影响,在天气不好的时间难以继续维持,而现有的建筑缺乏对老年人活动场地的规划。部分老人行动不便,他们出行大多需要靠轮椅维持,而现阶段的建筑中大部分缺少对无障碍的建设,致使他们的出行困难重重。而在建筑后期的装修中,难以对老人的生活细节进行设计,例如地面的防滑问题。老人因为行动上不便,在独自生活时极易摔倒。而在浴室的设计装修中更没有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沐浴进行细节上的照顾。在沐浴中,部分老人往往没有体力支撑自己完成整个沐浴过程,还有起身搀扶等都较为困难。

4 居家养老建筑的解决措施

建筑方在对居家养老建筑进行规划时应该多考虑细节方面,对于相邻的建筑应该让老人较为明显的区分出来。比如,可以在建筑的顶部以及里面设计一些容易让老人辨别出来的事物,另外建筑的外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装饰,可以让老人轻易的分辨出自己的住所。针对养老建筑层高度的问题,相关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将养老建筑的层高进行限制。另外,希望建筑方可以对老人的建筑问题引起重视,而不是只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照顾到老年人的需求。

针对老年人喜欢在住宅附近聚集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以在附近建造一些棋牌室,提供老人进行娱乐的场所,加强老年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减少他们自身的孤独感。处于对一些行动不便老人的考虑,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让他们与外面加强沟通与交流。为了更好的解决老人的出行问题,对于楼层数量超过3层的建筑可以安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4]。养老建筑的室内装修出于对老人的安全考虑,应该增设防滑材料。至于浴室的内部空间应该能让轮椅顺利的出入,并且在其中准备好凳子以及拱手等东西,方便老人独自沐浴。

5 结语

孝顺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美德,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关心与积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有所依靠。居家养老建筑更应该处于这点考虑,为我国的养老营造更为科学合理的居住建筑。

猜你喜欢
老龄化居家养老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