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风险防控

2019-02-14 03:15玲副教授
安全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施校车设施

吕 慧 杨 玲副教授 徐 丹 屈 楠

(1.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13;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70)

0 引言

校园设施是指长期提供为便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使用,可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功能的物质资料的总和,主要包括学校建筑、场地及各种仪器等[1]。校园设施安全事故是指因教学、生活、校车和其他附属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在校师生、员工(重点是指学生)意外伤亡事故[1]。如教学、生活设施发生火灾、爆炸导致学生意外伤亡的事故,或实验室违规操作、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的触电事故,校车交通事故等。

教育部首次也是唯一公布的《2006年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事件(溺水、交通、一氧化碳中毒、踩踏、意外事故、房屋倒塌)最高,占事故总数59%[2],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校园设施安全事故。

校园设施安全事故频发且造成后果让人痛心,例如2017年发生的威海“5·09”客车起火事故,事故造成车内11名儿童、1名司机死亡和1名老师重伤[3]。

国外对校园安全的研究主要包括校园暴力、学校安全指数、应急管理、校园设施安全、学校灾害等几方面。校园设施方面,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建筑项目”研究目的是保证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4],做好校园设施的风险预警[5];联合国国际战略(ISDR)秘书处2006~2007实施的主题之一是保障校园设施安全,建设或改造校舍,以抵御自然灾害[6]。Mary Margaret Kerr[7]在潜在的学校危机形势中考虑了设施问题(供水、供电、供热等设施)。国内研究主要关注校园安全的评估机制[8]、评估流程、评估主体、评估标准[9]以及评估制度[10]等。校园设施方面的研究包括对校园建筑安全状况进行评价[11]、运用两阶段Bootstrap-DE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测算我国校园设施安全风险水平[12]。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校园内的设备设施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大幅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笔者不完全统计了2017年发生的64起校园设施安全事故,通过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分析校园设施风险,提出校园设施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1 数据获取

根据《2017年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本文将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分为以下4类:

(1)教学设施安全事故。教学设施安全事故是指教育教学设施存在倒塌、火灾、爆炸或其他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危险、隐患等。教学设施包括宿舍楼、体育教学设施及实验室教学设施,如楼梯、实验室等。

(2)生活设施安全事故。生活设施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宿舍设施和食堂设施存在垮塌、火灾或者发生其他人身伤害、伤亡事故的危险、隐患等。其中,宿舍设施包括宿舍楼、宿舍楼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如水、电的管道设施等;食堂设施包括食堂楼、食堂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如桌、椅等。

(3)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主要是指校园内道路存在坑洼,路障设施以及校车存在的危险、隐患等。校园交通设施主要是指校园内道路状态、门禁、校车等交通设施。

(4)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是指学校附属设施存在人身伤害事故的危险、隐患。其他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学校附属建筑设施、消防设施等,如围墙、宣传栏、消防设备和疏散通道等。

为预防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全国学校教育安全网、中国安全教育网、搜狐新闻、新浪新闻和佰佰安全网为数据来源,对2017年度的校园设施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

2 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1 总体情况分析

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共发生64起,其中生活设施安全事故29起,占校园设施安全事故总数的45.31%;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25起,占校园设施安全事故总数的39.06%;教学设施安全事故9起,占校园设施安全事故总数的14.06%;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1起,占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1.56%,如图1。

图1 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总体情况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situation of campus facility safety accidents in 2017

在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中,生活设施安全事故发生最多,其次是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和教学设施事故,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极少发生。生活设施安全事故和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共发生54起,占事故总数的84.37%,是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2017年(数据来源《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17》)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共发生56起。与2016年相比,2017年教学设施安全事故和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共减少了10起,但由于2017年生活设施2017安全事故增加了18起,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较2016年增加8起。校园交通与校车安全事故减少了7起,事故发生频率降低了21.88%;教学设施安全事故减少了3起,降低了25%;生活设施安全事故增加了18起,同比增加163.54%。其中在食堂发生的生活设施安全事故共24起,占比82.76%;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共发生1起,与2016年基本持平,如图2。

图2 2016年与2017年全国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对比图Fig.2 Comparison of national campus facilities safety accidents in 2016 and 2017

2.2 月份统计分析

校园设施安全事故与月份之间的关系,如图3。3月和5月为2017年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高发月份,均发生16起校园设施安全事故,4月和9月分别发生8起和9起,其余月份事故发生频率较为稳定。建议学校在开学季和节假日前后增加安全教育频率,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地点统计分析

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江苏省校园设施事故频次最高,共发生6起事故,其中生活设施事故占4起。其次是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2017年均发生校园设施事故5起,如图4。

由上可知,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分布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性不大。在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更频繁,而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则可能由于对校园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和更新不到位从而导致事故。因此,建议在进行校园设施安全风险防控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风险防控措施。

图3 2017年全国各月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发生频次比较Fig.3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campus facility safety accidents in each month of 2017

图4 2017年全国校园设施安全事故地点分布图Fig.4 Location map of national campus facility safety accidents in 2017

2.4 事故原因分析

2017年发生的校园教学设施安全事故共9起,事故类型涉及倒塌、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的地点主要是教学楼、实验室、操场等区域。这些区域学生比较集中,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受伤、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

学校生活设施安全事故共发生29起,事故类型涉及中毒、高处坠落、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以及其他伤害,主要分布在学生宿舍及食堂等区域。因宿舍和食堂人员密度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校园交通和校车安全事故共发生25起,主要事故原因包括超载、遗落、黑车等。由于校车运载对象为在校学生,其满载率高、学生自救能力较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侧翻等交通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等严重后果。

校园其他附属设施安全事故则很少发生,2017年仅发生1起,主要原因是宣传栏坍塌造成人员受伤。

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校园环境,电梯已经入驻各个校园,电梯是特种设备,若发生安全事故,其带来的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近年来没有发生校园电梯事故,但近年来其他公共场所电梯事故的频发,提醒我们对校园电梯安全应提高重视。

3 校园设施安全风险防控建议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校园设施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工作,是预测、预防、遏制校园设施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校园设施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1)相关部门应指导推动学校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组织专家全面辨识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并持续更新完善。

(2)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分级管控的通用标准规范,明确程序和方法,帮助学校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学校要对辨识出来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根据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区标准,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对重大及较大安全风险加大管理措施和力度,尤其要强化对高危频发风险的重点管控,把重大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3)学校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积极利用制度、标准、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通过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各责任主体、各岗位的管控责任。

(4)提高广大师生和管理者的安全防患意识。增强风险意识首先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竞赛等活动,加强教职人员和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提升其风险意识;其次,应建立应急演练常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设施校车设施
校车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高校乒乓球课程设施现状调查研究
坐校车
校车超人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
怎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