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两个管控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

2019-02-14 03:15姜春光王亮亮
安全 2019年1期
关键词:危险源排查隐患

朱 良 姜春光 付 勇 王亮亮

(1.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400;2.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3. 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1;4. 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山东 济宁 2776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行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经济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一直以来,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仍屡禁不止,重大及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如2016年11月24日江西宜春市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发生坍塌事故,造成74人死亡;2016年12月3日内蒙古赤峰市宝马矿业公司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2016年8月11日,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4人受伤;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的惨剧[1]。为此,国家提出了采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警机制,以此实现对安全事故的事前控制,推动关口前移,从而遏制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尽可能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本文主要结合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实际,探讨如何推进两个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为企业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参考。

1 “两个管控体系”的提出

1.1 背景

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各类事故屡禁不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成为问题的关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从而开始全面部署“两个体系”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2]。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两个管控体系”建设研究和实施工作。

1.2 意义

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大都注重在工作中隐患的排查,针对检查出的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而忽略了事前控制,同时不够条理。“两个管控体系”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关口的前移,在事前对风险、隐患进行识别、评估,确定风险级别,提前制定控制措施,分层次、全方位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进一步实现对事故风险的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防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 “两个管控体系”的基本构建

2.1 风险分级管控

2.1.1 明确危险源与风险的概念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可见危险源是一种潜在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恶化进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可以说与事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4]。而风险点则是存在风险的区域、设备、作业等。

2.1.2 风险点与危险源的确定

对于企业这个大的系统而言,在风险分级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逐层分解,逐步细化。首先要划分、确定系统的风险点,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的单元,进而对风险点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确定。在对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过程中,需要组织有实践经验,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较为熟悉,对工艺流程、现场设备等了解的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加以确定,要从“人-机-料-法-环-管”等多要素出发,通过询问、交谈、现场勘察等手段,采用工作危险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方法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以其中一种辨识分析方法为主,辅助其他方法加以补充,从而确保对危险源辨识尽可能详尽。

2.1.3 对危险源进行分级

目前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很多,而作为企业易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LR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频繁程度等多个角度,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打分,从而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在级别的确定上可以进行ABCD四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确定公司、分厂、车间、班组4个不同层次的管控,分层次把控企业内的危险源。

2.1.4 风险管控措施

事故是人们在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会导致人们原有的行动发生暂停或终止的意外事件,而风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事故发生。为此,国内外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Reason在多米诺理论、事件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Reason模型,如下图。该理论认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系统要素之间交互失效而产生的,失效的地点相互串通,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5-6]。从该理论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任何一种漏洞被堵塞都有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为此在风险管控措施的选择上,需从工程技术、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培训教育及应急措施等多角度入手,多管齐下,采取一个甚至多个措施封堵事故发生的路径,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根据风险的分级,从公司、分厂、车间、班组4个层次实现全员有重点的管控,对风险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

图 Reson模型Fig. Reson model

2.2 隐患排查治理

在建立的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要求,按照四级管控的层级,形成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定期组织对现有的管控措施进行隐患排查,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将工作落实到日常的管理中。同时结合其他隐患排查形式,如季节性检查、节前检查、专业检查等,及时发现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加以消除。对各类隐患,要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间等,及时整改反馈,形成闭环管理,对重大隐患要建立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方案及临时措施,避免隐患转变成为事故。

3 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目前“两个管控体系”在企业运行和实践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各级人员在体系理解及运行方面认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各项方法、落实运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培训教育不足。特别在风险分级管控开展之前,企业内部对各层级人员的培训还较为缺乏,已有的培训针对性不强,各级员工缺乏必备的风险辨识、分级、管理的知识,对专业术语、范围界定还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在思想认识上,各级人员未形成统一,全员参与程度不高。

(2)具体的体系标准规范还未建立。目前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及企业上下在具体如何推行两个管控体系方面还存在模棱两可,无从下手的情况,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3)与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衔接不够。两个管控体系作为提出的新概念,企业未能很好将两个管控体系与目前开展的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标准化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相契机、相融合,造成“两层皮”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3.2 建议

(1)要加大对“两个管控体系”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有力宣传体系建设的目的与要求,积极培训体系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工作要求,特别是各企业内部更应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全企业内普及相关知识,加大员工的参与程度,让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来,同时增强一线人员对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认识,确保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科学化。

(2)尽快出台相关适用的行业与企业标准。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进一步指导企业开展相关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两个管控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便于企业统一规范建立两个管控体系,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3)企业需构建合理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各专业、各部门共同参与,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和方向带领企业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全面辨识企业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时刻对现场隐患形成监管态势,及时排查及时整改,从而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4)与当前企业日常管理相结合。实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是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标准化的一部分,是对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细化,需要企业摆正思想,与当前的管理体系相结合,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避免“两层皮”的出现。

4 结论

“两个管控体系”是我国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使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关口前移与主动预防,全方位、多层次把控企业风险,排查控制隐患,尽可能的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作为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从重多风险辨识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或两种方法开展风险辨识,尽可能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多角度控制,利用企业不同的管理层级进行重点监管,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辨识的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检查,避免风险转化为事故。

由于两个体系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不断创新,指导体系构建的机制和程序,解决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体系建设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危险源排查隐患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