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2-14 06:10李菁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李菁

【摘要】隨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愈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提升,而音乐作为精神层面中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被人们愈加重视。现如今,音乐已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听觉上的一种享受,还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可见音乐的魅力不容小觑。对于正处于三观以及各项能力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情操,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论述,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音乐作为人文艺术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修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精神文化世界。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部分的初中音乐课堂达不到教学标准,部分教师更是以简单的唱歌教学以及欣赏为主,甚至音乐课被其他文化课占领,这就导致我国初中生的音乐文化修养相对较低,就更不用说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和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乐育人的目标。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的教育,它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艺术审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感知与感受力的,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见音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1]。因此,对中学音乐教师来说,转变教育观念,提升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点。而目前教育的观念影响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在兴趣与情感上的引导,面对枯燥的音乐知识,学生很难有兴趣,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更加无从谈起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音乐课程的教学观念也应当有所转变,以新代旧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基于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与概念,才能打破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壁垒,让学生在音乐韵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中学时期,学生正直青春,他们对枯燥、烦闷的环境是厌恶的,音乐课程本就应该是欢声笑语的,音乐的词、曲、调也应该是为学生带来快乐的,因此,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其中畅所欲言,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学生才会有主动性,音乐育人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例如,我们在欣赏《丰收锣鼓》这一曲子时,就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去替代乐曲中的乐器,进而一起合力完成演奏。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很轻松地就掌握了音乐知识,而且学生的身体和思维也跟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从内心去接受音乐,喜爱音乐,主动去追求、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真正的魅力,才能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创新音乐课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为学生开辟学习音乐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性的、理论性的知识。音乐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是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课堂内容的选材教师也应当精心设计,内容由浅至深,由表及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智发展的音乐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比如《金色的秋天》《西风的话》等都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任何的教学过程都缺少不了交流,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交流,聆听学生的观点,并且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对音乐的认知得到升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三、创设艺术情境,感受音乐美,培养审美能力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3]想要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感,体悟音乐世界的魅力,培养其审美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美。绝大多数的歌曲是带有歌词的,教师可以对歌词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歌词的基础上想象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自己也置身其中,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还有一小部分的歌曲是没有歌词的,只有曲调,比如《春江花月夜》,这时就需要教师将乐曲的意境用语言描述出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意境的想象,感受音乐的魅力。要知道,想象对于音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可以概括一切。”[4]可见在音乐中,有时语言是无法形容歌曲的含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就需要学生动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将听到的音乐转化为自身切实的感受,在音乐的起伏中共同成长。例如《春江花月夜》,我们就可以绘制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大自然风光,皎洁的月光从东山上慢慢浮现,一叶小舟漂浮在湖面上引起阵阵涟漪,岸边的柳树与花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映衬在湖面上,仿若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这样的美景不仅会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也会带给学生一种开阔的心境,有助于塑造学生坚毅开朗的心智。

四、加强文化融合,提升学生的音乐认同感

音乐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并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是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知识储备较少,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不甚理解,因此加强音乐文化的融合是提升中学生音乐认同感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与音乐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使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中华的历史文明,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相对较大,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欣赏作品的能力,对于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五、运用教学优势,开展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因此有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多媒体的应用就是科技为教育带来的改变。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欣赏到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比如歌唱比赛、艺术表演等都可以成为提升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式。要知道,音乐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而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的优势,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陶冶情操,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感,使课堂有效率大大提升,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欣赏音乐的能力,还是一个感知美、发现美的过程,可见在音乐教学中,鉴赏只是能力培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艺术的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富有表现力的那一部分,才能将美育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六、结语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也是个人素质与意志的一种体现,在这个需要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审美能力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爱上音乐、感受音乐、体悟音乐才能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知道音乐的审美能力也是生活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也希望这些意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灵芬.音乐因伤,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7).

[2]韩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04).

[3]陈上伙.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0-211.

[4]刘文霞.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教师,2019(S1):67.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