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开启儿童阅读新模式

2019-02-14 06:10陈祝妍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

陈祝妍

【摘要】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不应该只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立足国家大力倡导的“课外阅读”这一根本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启儿童阅读新模式。基于此背景,对利用互联网,丰富阅读信息;利用多媒体软件,激发阅读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时空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新模式;探究

阅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属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向来有“教育之本”的作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不应该只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立足国家大力倡导的课外阅读这一根本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学习于课内,而发展于课外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沉淀语文知识。尤其是要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接触和掌握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的便捷性和深入性,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软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健全,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普遍识字量匮乏,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书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网络上有大量精美的图画书,不管是图像的鲜艳度还是音乐的动听程度都是现实无法比拟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软件带领学生进入到奇特的故事情境之中,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向学生推荐《鼠小弟的背心》这一绘本时,我边向学生展示多媒体的故事内容,边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故事的海洋中,学生显然对这一教学方式兴趣浓厚,更愿意参与到阅读体验中。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自然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阅读质量的整体提升。又如,《再见了,艾玛奶奶》这一绘本中描述的是真实的故事,作者通过拍摄,基于猫的视角来讲述了老人从容面对死亡的故事,在这一绘本里面蕴藏了非常深厚的生命之爱。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细节,通过细节来感受艾玛奶奶的乐观心态。通过细节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从而在心灵上有所顿悟,让他们有个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死亡,明白生命可贵,要好好珍惜生命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激活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或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源,或自己根据资料制作Flash、PPT读物,引导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器官,沉浸在阅读的体验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时空

由于不同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阅读能力、自我管理水平等有所差异,对课外阅读的参与实践和地点也有所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保障阅读及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材料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安排,合理分配课外阅读时间,从而解决了传统拓展阅读的弊端。教师不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还能够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筛选阅读。

以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此相关的flash动画,可以链接本单元的其他文本,展现动物的感人故事;还可以拓展其他网络文本,如《斑羚飞渡》等。当然,基于网络搜集也是一项有效举措。通过假设“感恩自然”主题拓展文本阅读,使学生能够懂得感恩、能够善待生命。在教学《藏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网络功能,搜集不同的剧种及其发源地,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学唱几句。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时,通过网络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民居特点以及建筑风格,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延伸至課外,面向更宽广的祖国大地,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语文学习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还要引入课本之外的其他资源,以此对学生形成有效吸引,使其全身心地投入于语文学习实践中,促进学科能力的全面提升。基于网络技术是拓展文本的一种有效举措,使有限的课堂以及教材能够得到进一步扩充和丰富,也能够为阅读资源的获取保障更多元的渠道,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学习创设积极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和阅读之间的有机融合,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有效地促进,特别是在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应用等方面,使其语言、交际以及心理素质等得到全方位提升。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也给予学生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和探讨,真正实现合作阅读。教师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合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效。

三、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空间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阅读信息

互联网因其巨大的信息内容和便捷的共享机制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借鉴这一平台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上面的信息内容虽然海量,但也是良莠不齐,要引导学生合理甄别、科学借鉴,真正发挥互联网在提供课外阅读素材上的强大牵引力。

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时,应当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出发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辅助阅读,这样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后,可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阅读。在开展《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后,可引导学生自行上网阅读《史记》中的一些历史故事,拓展学习思路,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本背后的内涵。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储备量,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趣,帮助学生感悟阅读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课外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是拓展文本阅读的一种有效举措,当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利用网络搜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资源或主题查询,使学生可以就这些资源和主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例如,在完成《东周列国志故事》的课外阅读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主题探讨活动,由学生自主说一说在这部著作中自己还读了哪些小故事,也可以通过自主网络搜集资源的方式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之后再与同伴之间展开交流,谈一谈阅读感悟。有几位学生阅读了《结草报恩》,但是其中一位却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一起阅读这篇故事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有恩必报,但是我认为其中存在问题。在报恩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其次要考虑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是否正义。如果只是为了报恩,会不会出现助纣为虐的结果呢?”针对学生的这一观点,我再次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网络资源,查看历史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事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获得了更深刻的印象,也显著提升了学习效能。

很多学生在网络浏览时都会遭遇不良信息,因此,在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时,还要带领他们明辨是非,能够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和过滤,切不可以全盘接受的观点执行。

四、运用“打卡”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并不具备明显的自律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缺少监督,自主课外阅读很难能够坚持长久,特别是针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因此我选择了创新式的“打卡激励阅读”,学生每天的阅读都可以基于微信或者微博进行记录,可以记录阅读内容,也可以写下阅读感悟等。通过打卡的方式,能够起到显著的激励效果,还能带动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例如,《西游记》是一篇非常典型的长篇小说,引导小学生对这一名著开展课外阅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想要坚持顺利读完,难度极大,于是我结合打卡激励的方式,每天引导学生阅读至少一章回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写下阅读感悟。在下一次打卡之前,首先回顾之前的阅读笔记,了解到自己已经阅读了哪些内容,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读过就忘的问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原来孙悟空的性格也在不断地改变呀!”他通过对之前阅读打卡的梳理,整合了整部书中对于孙悟空个性特点的描述,从中发现: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性格中充满了叛逆,在帮助唐僧取经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日渐坚定了取经的信念,在性格以及忠诚度方面都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阅读以及梳理,很显然使学生能够基于宏观视角对人物形象形成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

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量,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卡激励的方式很显然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无限可能。学生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拓展自身的视界,还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实现知识量的储备和积累。教师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學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阅读乐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阅读教学精准化、信息化、实践化目标,实现阅读教学质的飞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164-165.

[2]付军林.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05):114-115.

[3]张丽.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热点追踪(1950—2017)[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121-12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