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认知偏差

2019-02-14 06:10连蕾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认知偏差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

连蕾

【摘要】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也日益加深,因为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会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而这些认知对于中学生的思想、生活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应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寻找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偏差;家庭;学校;大众传媒

一、相关概念

1.社会认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很多种,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认知进行了阐述,在此采用秦筱萌、李怡轩在《社会认知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消极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的释义,他们认为“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根据他人的外显行为,推测、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的过程,它是一个由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景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是个体对社会刺激加以综合的過程。”

2.认知偏差。偏差,就是对事物不正确的理解。认知偏差是由认识不充分或者不全面导致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或是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与社会现实、生活本质不符合的思想、结论、认知都是认知偏差。

3.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指的是人类认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认知向某一方面倾斜,产生一些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的观点,有可能与正确认识相违背,不利于人们思想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课中的中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

1.对部分课程内容质疑。社会认知偏差导致中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时候,会对一些内容产生质疑,他们认为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无用的。例如,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时,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内容已经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现在了。现在的中学生都是“00后”,有的学生对历史了解比较片面,他们只关注于现在,而不懂得把现在与历史相结合,在学习马列主义等内容学生会产生漠视的态度,导致对我国的历史了解更加模糊。

2.对社会现象缺乏本质思考。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社会上各种现象都很有兴趣。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原因,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比较片面,主观意识比较强烈,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府是为人民服务”这一模块时,有学生列举了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对此进行反驳,还有同学列举城管欺压人们的例子等,这些学生只看到了部分现象就把它定格为所有政府人员都如此,忽略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忽略了官员所做的好事,以少论多,太具有片面性,缺乏本质认识。

3.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对思想政治课存在社会性认知偏差,有的学生认为政治这门课没什么用,是副科,尤其一些地方初中政治是开卷考试,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低下;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中也要分科,自己不会选文科,对待政治课的态度很消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高中产生社会性认知偏差的学生在学习哲学这一板块时比较抵触,哲学本身就不太容易理解,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哲学,觉得其跟政治目标也不符合,故而产生抗拒心理,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容含义,也没有达到政治课的真正目标。

三、中学生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中学生的生活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之间,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缺乏社会实践,对社会的了解仅仅来源于课本、老师和父母的讲解,对社会的了解比较片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中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对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不是特别强,这时候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并且,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正好处于叛逆期,他们有着明显的叛逆心理,主观色彩浓重,在思想政治课当中会对一些观点会产生不赞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原本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2.学校方面。学校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太够,虽然国家近几年规定学校要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但有些学校还是认为政治属于“副科”,在安排课程上,政治课相对来说较少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大多还是填鸭式教学,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单方面的灌输,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际情况,对很多热点问题没有讲解到,关于一些敏感问题,有的时候老师不会去进行讲解。在学生评价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还是把分数作为第一要素,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和对内容联系实际的理解。

3.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特别大,父母也是学生除老师之外易模仿的对象,所以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那么孩子对这世界就会充满恶意,也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和过激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思考。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和管得太严都不行,会导致孩子太过任性、自我和消极出现排斥社会的行为,所以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民主的教养方式。

4.大众传媒方面。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时代,例如微博、抖音、贴吧等等。网络越来越发达,这些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并且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中学生心智还没有那么成熟,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产生一些不好的思想,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关于中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问题。中学生会产生社会性认知偏差的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产生了思想认知偏差。首先,要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要过多地受别人思想的影响,避免产生从众心理,要学会分析别人的观点、看法,产生自己的理解。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指的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最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去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出发点,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改进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老师,首先一定要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要进行灌输式教导,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把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政治教育效果。其次,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能有偏见之分,更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不仅要看学习结果,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要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個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最后,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很多的影响,中学生这个阶段会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尤其是老师,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基本素养,着装、言行举止要大方得体,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3.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父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从孩子小时候就有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孩子若在幸福、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那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美好的,而在家庭关系不好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则相反。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家长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都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为人处事。所以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在适当严厉的同时又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太过严厉也不要太过慈爱,要进行民主的教养方式,使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4.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互相影响,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网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治理,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的东西影响孩子,老师也应给孩子一定的指导,教导孩子正确上网,多多用来查阅学习资料,不要浏览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不健康的东西,要借助大众传媒给孩子带来好的事迹和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矫正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偏差,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朴俊春.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性偏差[J].中国校外教育,2010(OSI).

[2]李淑颖.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认知偏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崔成莲.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4]贺成立,张冬梅,潘光臣.高中中下游学生政治课学习的认知偏差与心理引导[J].教育心理,2008(10).

[5]李静.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孙清祥. 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分析[J]. 南昌高专学报,2012(01).

[7]侯浚.  认知偏差:中学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J]. 教学与管理,2012(06).

[8]彭豪祥,李红梅.  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调查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11(06).

猜你喜欢
认知偏差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