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土地流转

2019-02-15 01:13王春凯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1期
关键词:种地买房县城

□王春凯

一些地方的土地,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调整,逐渐不能适应农民对土地的不同需求,因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我的家乡位于豫北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还有成片的水浇地,之后因为水利设施荒废,现在皆为旱田。大大小小的土地交叉分布,半山腰下的梯田高低不一,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灌溉都非常不便。

村民人均有土地一亩到一亩六分不等。土地有的成片,面积有几亩之多,有的面积只有半分左右。不过不论土地面积大小,村民都在上面种上了作物。大片的土地一般种植小麦和玉米,小片的土地一般种植谷子、黄豆、绿豆、花生、红薯、芝麻等杂粮。

虽然土地不多,但乡亲们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农业收入和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农作物:玉米全部用于销售,小麦是部分留用;其他杂粮主要自给自足:花生和芝麻榨油吃,红薯磨成粉做成粉条,谷子、黄豆、绿豆用于日常家庭做饭,棉花主要在结婚的时候用。

因此,家乡的村民都在乎这一亩三分地。

村里的土地大部分在自由流转

去年春节回家,发现好多人去村委会领钱。打听后才知道领的是土地流转的费用。

近年来,村两委动员村民将土地成片流转给土地承包经营者。本村一共有300余亩地,属于连片土地区的农户基本上都将土地流转出去了,约70亩。

农户与土地承包经营者签约合同,每年春节前付清下一年的承包款,若哪一年承包者不给农户下一年的承包费用,经营权农户自动收回。但是农户不能随意要回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因为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果木,只有在承包者不愿承包时合同才能终止。村民戏称合同就是“霸王条款”,只要自己流转出去,就不能要回土地。

本村作为土地流转试点,三年之内流转土地每亩补贴1000元,三年之后不再进行补贴,土地上种植果木的树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三年期间的流转费用由承包者自己承担,三年之后国家会进行验收,验收之后再进行补贴。

目前连片流转的土地主要种植核桃。如果今后土地不流转了,地上果木归谁所有,现在并无明确的说法。

大部分村民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承包者很难获取利润,承包者是为了获取国家的补贴才承包的,但村民为了获取流转的土地收入,还是很乐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已经流转3年,已付村民4年的承包费。至于能够流转多久,村民并不太在意。

有些举家进城或者家中没有可以劳作老人的农户,更多的是选择将土地流转给亲朋邻里。而留在家种地的农户往往土地不够,也非常乐意接过流转来的土地。

流转给亲朋邻里的土地承包费一般一亩50元,如果地段不好或者土地较差的往往一亩30元。有的直接就不要钱。流转给亲朋好友的土地比较灵活,基本是口头协议,没有正式的合同,可以随时收回。有的流转半年,有的流转几年。而亲朋好友往往是精耕细作,不仅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而且能够保证土地生产的连续性和灵活性。

这种方式承包土地的大部分是老人,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县城生活不易,还得靠土地补给

近年来家乡农村男青年娶媳妇越来越难,婚姻的竞争导致了家家在县城买房。除了那些在外地有了固定工作的人外,现在在县城没有房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娶到媳妇的。我们镇共有十几个村,但是有七八个村已经没有了小学,要上学只能去更远的地方;即使村里有小学,学校里也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了。为了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村民就早早让孩子去县城上学了。

因此,最近几年,家乡人基本上家家在县城买房,就是没有钱的也会借钱在县城买房。但老人基本上是不去县城居住的。现在在家乡种地的主要是55岁以上的老人,老人收获的农作物能够补贴子女在县城的日常所需。因为一般的家庭都只是在县城买房居住,而在县城里没有固定的工作,基本上靠老人种地供应蔬菜、粮食。

那些虽然在城里买房但没有固定工作的村民,对于土地仍然有强烈的需求。在进城日益时髦的乡村,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命根子。

种地的农民,却没有获得太多利益

就我们村而言,让人无奈的是,真正想种地的群体,得不到实惠。

目前,获得实惠的有两个情况:一是连片承包流转土地者获取了大量的国家补贴;二是那些真正稳定在城市里就业的人,他们对于土地没有了太大的需求,但是这些人目前享受着农村的双份收益,一个是国家每年种粮补贴每亩100元,一个是土地流转费用。

而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虽然为结婚、为孩子在县城买了房,但仍需要居住在老家的老人们不断地提供日常生活供应。这个群体对土地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

这里涉及土地的调整年限,由于我们村在2000年之后不再调整土地,造成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人仍然拥有土地;甚至有的农户户口迁到别的地方,由于迁入地的土地调整又获得了一份土地,出现了拥有双份土地的不正常现象。◄

观察眼

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土地流转关键是要平衡好两个关系:保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率、保护好农民对土地的自由使用权。

农民对土地的自由使用权是农民获取土地种植收益和提高农民应对城市就业风险的关键。同时,即使是正规的土地流转,也应该更多流转给扎根农村的中坚农民,满足这个群体对土地的需求。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还会损害普通农业种植者的利益。

如何让真正需求土地者拥有土地,如何让真正种地者获得土地种植的收益,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未来农村土地改革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王春凯)

猜你喜欢
种地买房县城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