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2019-02-15 06:59胡东明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外二科六楼骨伤科辽宁丹东118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胡东明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外二科(六楼)骨伤科 (辽宁 丹东 118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受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89例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即全髋组(46例)和半髋组(43例)。通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拔管时间与半髋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失血量、总引流量显著高于半髋组,术后剧痛率显著低于半髋组(P<0.05);全髋组髋臼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半髋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各有利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较慢,但相比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疗效比较满意。

老年人属于股骨颈骨折的高发群体,由于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或者存在骨质疏松,以及身体条件较差,一旦受到轻度外伤,即容易产生股骨颈骨折,不仅为治疗带来难度,也不利于患者恢复,术后易产生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及其家属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而适宜的手术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股骨颈骨折治愈率,还有助于患者预后[1]。本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旨在为提升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做出一定贡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89例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经髋关节X射线、病史、临床表现与专科查体证实患有股骨颈骨折;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对手术具有良好耐受性;④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病控制良好;⑤年龄60~8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②排除精神障碍等不能自述者;③排除心脑肾等重大病变者;④排除研究期间死亡或失访者[2]。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加以分组。全髋组46例,男女比:26:20,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7例,年龄63~76岁,平均(71.43±1.05)岁;半髋组43例,男女比24:19,Garden分型:Ⅲ型30例,Ⅳ型13例,年龄61~77岁,平均(68.59±1.24)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全髋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在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侧卧位下进行,患者患肢处在上方,手术切口在后外侧,切开,直达肌肉层,将臀大肌、臀中肌、髂胫束暴露于术野,钝性分离臀大肌,切开股骨外旋肌群,向后牵拉坐骨神经,使髋关节充分显露,切开髋关节囊,对髋关节进行脱位,将髋臼、股骨头、股骨颈暴露,在小转子上缘进行截骨,清除股骨头与周缘组织,用髋臼锉扩大手术范围,直至看见软骨下方骨呈现点状出血,以髋臼锉适度的磨除软骨,防止对骨盆造成损伤,之后安装髋臼衬垫与髋臼假体。再使用开髓器进行开髓,并适度扩大,保持股骨颈截骨线与髓腔锉上缘标记线平齐。安装尺寸适宜的股骨假体,复位髋关节,检查稳定性和周围组织张力后,取出试模,打入假体,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在转子间钻三个孔,以可吸收线从外旋肌群起逐层缝合。半髋组手术操作方法和全髋组一致。只是置入人工股骨柄时,不安装髋臼,期间注意髋臼软骨与盂唇的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拔管时间、手术失血量、总引流量、术后剧痛率。在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观察髋臼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程序CHISS2016版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全髋组手术失血量、总引流量显著高于半髋组,术后疼痛率显著低于半髋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s)

表1.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s)

组别 拔管时间(d) 手术失血量(mL) 总引流量(mL) 术后剧痛率(n/%)全髋组(n=46) 3.71±0.14 390.74±34.61 91.78±2.20 2/4.35半髋组(n=43) 3.01±0.21 263.56±28.19 63.01±2.65 5/11.63 t/χ2 2.461 5.778 6.198 4.36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髋臼恢复情况的比较

全髋组术后髋臼完好29例(63.04%),磨损12例(26.09%),髋臼增生4例(8.70%),假体松动1例(2.17%),半髋组髋臼完好20例(46.51%),磨损13例(30.23%),髋臼增生7例(16.28%),假体松动3例(6.98%),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受到间接暴力损伤造成的,多为股骨颈抵住髋臼后缘扭伤,或跌倒时股骨大粗隆部撞击伤,患者通常具有难以站立、行走,患肢轻度外旋畸形、屈髋屈膝,以及髋部剧烈疼痛等症状。专家查体叩击髋部与患侧肢足时可发现轻重不一的疼痛,按压腹股沟韧带中下方可产生压痛。尽管股骨颈骨折多为关节囊内骨折,有不明显的肿胀,出血量较少,但对患者生活能力危害较大。因而,有效恢复患者患肢功能,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4]半髋和全髋置换的材料均使用人工仿真材料制成的,均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操作术式,但关于二者的治疗效果褒贬不一。本研究分析了半髋和全髋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全髋置换,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和全髋手术具有相似的引流时间,但全髋关节置换在减少术后剧痛,促进髋臼恢复有良好效果。这可能是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流程相对简捷,能够降低对人体的损伤,由此减少了失血量和引流量,但受到半髋置换容易脱位等因素影响,易产生髋臼磨损,并逐步加重,形成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病情,影响了手术效果[5]。而全髋置换尽管手术相对复杂,但对骨长入的处理较为彻底,假体股骨头与髋臼的摩擦系数较低,匹配精确度较高,能够保留患者原有骨质,不仅降低了疼痛,还能够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假体使用寿命较长,因而对术后活动较多的患者更为适用[6]。因此,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建议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