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法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9-02-15 06:59单立刚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厦门36102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声门镜检查血氧

单立刚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福建 厦门 361021)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具体效果,寻找一种更加适合的电子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雾化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复合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以及患者呛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观察组有20例患者无咳嗽,而对照组只有1例患者无咳嗽;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复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更加理想,麻醉的优良率更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呛咳程度,提高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效果。

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介入肺脏病学技术不断的进步,电子气管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咽部以及气管黏膜局部麻醉效果直接影响着气管镜检查的成功率,为了提升气管镜检查的有效率,减轻因多次检查带给患者的痛苦,本院进一步完善了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措施,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9~83岁,平均(67.42±9.32)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0~82岁,平均(68.67±9.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①具有完全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②身体状态符合电子气管镜检查要求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凝血功能以及心肺功能异常疾病;②患者精神状态存在问题,或存在语言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研究;③患者存在麻醉药过敏史;④患者有严重的听力障碍,无法明确研究的内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手术室前常规雾化吸入2%的利多卡因5mL,给药15~20min。进入手术室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之后常规检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电,脉搏,血氧)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通过静脉为患者滴注2~3mg的咪达唑仑注射液,并滴注枸缘酸芬太尼注射液,剂量为0.002~0.004mg/kg。静脉滴注5min之后,尝试呼唤患者,等到患者的应答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迟钝之后,开始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暴露声门后通过气管镜往声门及主气管喷入2%利多卡因5~10mL后行气管镜检查。

1.2.2 观察组

患者入手术室前常规雾化吸入2%的利多卡因5mL,给药15~20min。进入手术室常规检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电,脉搏,血氧)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注射完成后,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之后,通过静脉为患者滴注地佐辛注射液10mg,靶控泵注丙泊酚和靶控泵入瑞芬太尼注射液,患者完全睡着后开始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暴露声门后通过气管镜往声门及主气管喷入2%利多卡因3~5mL后行气管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呛咳程度

剧烈咳嗽:患者发生剧烈刺激性的咳嗽连续5次以上,且咳嗽时身体发生显著的抖动,较为痛苦时,身体会试图离开检查床;一般咳嗽:患者出现咳嗽的临床表现,但表现不剧烈,身体未发生显著的抖动:轻微咳嗽:患者偶尔出现咳嗽的临床表现,在检查过程中的发生次数为1~2次,且身体未发生显著的抖动;无咳嗽:患者没有出现咳嗽的临床表现,身体动作也未出现显著变化。

1.3.2 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优:患者的声门完整开放,气管镜可以顺利进入,患者没有出现呛咳、恶心等不良反应,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偶尔会出现1、2次轻微的咳嗽;麻醉效果良:患者的声门完整开放,气管镜可以顺利进入,患者没有出现呛咳、恶心等不良反应,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偶尔会出现3~5次轻微的咳嗽;麻醉效果中:患者的声门完整性较差,气管镜进入受到阻碍,患者出现呛咳、恶心等不良反应,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心率超过100次/min,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咳嗽加剧;麻醉效果差:患者的声门不开放,患者出现严重的呛咳、恶心等不良反应,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心率超过100次/min,血氧饱和度小于95%。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有16例患者麻醉效果为良,有4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中,有1例患者麻醉效果为差,优良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有20例患者麻醉效果为良,有7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中,有3例患者麻醉效果为差,优良率为8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统计 (n=50,n/%)

2.2 呛咳程度

观察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无咳嗽,有15例患者轻微咳嗽,有11例患者一般咳,有4例患者麻剧烈咳嗽;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无咳嗽,有10例患者轻微咳嗽,有24例患者一般咳,有14例患者麻剧烈咳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呛咳程度情况统计(n=50,n/%)

表3. 两组患者出对麻醉的满意程度情况统计(n=50,n/%)

2.3 满意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有16例患者表示满意,有8例患者表示一般满意,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8%;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有15例患者表示满意,有7例患者表示一般满意,有13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3。

3.讨论

气管镜检查是临床上的一种有创检查手段,通过侵入患者气道而完成检查操作,在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严重的刺激,气管镜会通过鼻、咽部、喉部以及声门等部位,这些部位均较为敏感,若无法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会造成声门开启出现问题,会引发剧烈的咳嗽反应,造成患者的心跳速度加剧,出血量增大,严重时会造成气管镜检查的无效,或引发诸如紫绀、缺氧以及窒息等危害较大的并发症[2]。为患者的咽部以及气管黏膜进行有效的麻醉可以更好地促进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减少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咳嗽、恶心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的传统麻醉方式是利多卡因超声雾化麻醉,但此种麻醉方法存在吸入时间长、患者不容易耐受、见效缓慢以及噪音较大等不足,在插入气管镜时,患者会遭受很大的痛苦,检查中的各种不良反应较为强烈。因此对麻醉方法的改进至关重要,急需为患者提供操作简便、时间短、安全性高、痛苦感较小、可以快速清醒的麻醉手段,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电子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成功率[3]。

在为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之前,采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咪达唑仑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麻醉,其麻醉效果较为理想,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状态更为稳定,痛苦较小,对异物侵入的敏感性会有所降低,避免了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对检查的注意力会大大减少,但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同时配合检查,在麻醉进行时,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消除紧张。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咪达唑仑注射液的麻醉方法具有镇静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半衰期短的特点,有效地减少了气管镜对支气管黏膜的碰撞损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少,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在药理上有互补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清醒,显著减轻检查带给患者的痛苦[4]。

总而言之,改良后的复合麻醉方式可以起到显著的镇静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临床的应用证实,综合麻醉方法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气管镜检查的成功率。但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可能出现麻醉程度深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次或数次发生降低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应该立刻停止检查,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为侧卧,并将患者唤醒,血氧饱和度会快速达到正常水平,使得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猜你喜欢
声门镜检查血氧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尴尬的打嗝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