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2-15 06:59吴杰兰茂名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茂名52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透析器灌流肾功能

吴杰兰 茂名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纳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比较血液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PTH、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肾脏结构、功能出现障碍,并且病情持续超过3个月,如果患者GFR(肾小球滤过率)在10mL/min以下,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往往需要替代治疗,目前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血液透析虽然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是无法彻底清除中分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特随机选定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研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观察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42~67岁,平均(54.66±6.26)岁;体质量18~26kg/m2,平均(22.31±2.04)kg/m2;其中2例是多囊肾、8例是糖尿病肾病、20例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43~65岁,平均(54.57±6.14)岁;体质量19~26kg/m2,平均(22.37±1.98)kg/m2;其中3例是囊肾、9例是糖尿病肾病、18例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两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诊断标准:均满足《肾衰竭》[2]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病情稳定者;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健全者;②合并心衰、肿瘤者;③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者;⑤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⑥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⑦研究前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⑧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透析机(生产企业:德国费森尤斯有限公司;型号:4008S),空心纤维透析器(型号:日本尼普洛株式会社;型号:FB-130U)进行血液透析,500mL/min的血液透析流量,4h/次,2~3次/周,共治疗8周。

观察组:血液透析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采用透析机,血管灌流器(生产企业: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器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灌注2h而后进行血液透析,180~250mL/min的血液透析流量,常规抗凝,1~2次/周,共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血液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处理后检测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Scr(肌酐)、BUN(尿素氮)。

不良反应:统计所有研究对象治疗期间骨痛、食欲减退、失眠、皮肤瘙痒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统计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血液指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血液指标对比

PTH、Scr、BUN:两组治疗前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指标对比(n=30,±s)

表1. 两组血液指标对比(n=30,±s)

组别 PTH(pg/L) Scr(μmol/L)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86.25±62.25 241.02±18.26 1146.26±219.25 451.25±19.26 24.69±3.17 8.02±1.06对照组 288.14±61.05 276.26±21.05 1147.31±208.26 564.26±20.11 25.64±3.15 9.28±1.18 t 0.1187 6.9266 0.0190 22.2293 1.1643 3.9978 P 0.9059 0.0000 0.9849 0.0000 0.2491 0.0002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两组分别是6.67%、30.00%,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30,n/%)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尿毒症”,患者肾脏萎缩明显,且很难维持肾脏基本功能,具体表现为人体不同系统受累、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代谢产物潴留等[3]。临床有研究显示,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身体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中分子毒素,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加强低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中分子毒素通过间接、直接形式,对患者正常酶代谢以及调节因子均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导致代谢出现紊乱[5]。血液透析由于透析器生物膜孔极易达到饱和状态,很慢将中分子毒素清除,治疗效果一般,其次整个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引发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血液灌流是指动脉血液引入装有吸附材料的灌流装置中,血液中尿酸、肌酐、毒性物质等可以通过吸附材料被吸附、净化,而后将血液重新输入到患者体内,血液灌注对患者血液中的尿素、磷酸盐等物质影响不大,临床疗效显著,与血液透析联合,在充分尿酸、肌酐、毒性物质的同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安全有效[6,7]。本文研究示:观察组PTH、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5。在杨银泉[8]研究中,PTH、Scr、BUN观察组(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均显著较对照组(透析治疗)低,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值得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

但是本文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样本研究容量较小,研究时限过短等,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因此对于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长期疗效,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容量,延长研究时段,为临床评估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纳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身体中的中分子毒性物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透析器灌流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对血液透析管路冲洗效果及透析器使用状况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1例被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的聚酰胺合成膜透析器反应病人的护理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系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管路和透析器凝血的影响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