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手术器械遗失率的应用

2019-02-15 06:59全培青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手术室上海20009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清点手术器械遗失

全培青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手术室 (上海 200090)

内容提要: 目的:加强门诊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手术器械的遗失率。方法:采用QCC的工作方法,遵循PDCA循环模式,分析手术器械遗失的要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两个月的器械遗失例数由原来的243例降低至8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有效降低了器械遗失率。

品管圈(QCC)是一种质量持续改善的工具,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提出,是由同一个场所或工作性质相关的人员自发组成的品质管理和促进的小组,其核心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指导,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质量持续改进为目的,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标[1,2]。

本院门诊手术室自2015年3月~2015年5月开展了“降低器械遗失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 组圈

本科室于2015年3月成立QCC小组,圈名为“三色圈”。三个颜色分别代表计划生育科、宫颈科和乳腺科,也代表医生、护士和患者,三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门诊小手术室,携手相握,团结共进。小组成员均自愿参与,共有6名。由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统筹规划工作,其他成员均根据其意愿和能力分别负责监督、组织、数据收集等工作。

1.2 选定主题

通过头脑风暴法,发动组员提出自己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收集问题后根据重要性、迫切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并采用“5,3,1”评分标准选定主题,最终确定“降低手术器械遗失率”作为活动主题。以该课题为首选的主要原因是:在手术时一旦发生器械遗失将影响整体医疗治疗,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因此亟需重视处理;其次,器械的管理是手术室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器械遗失率高则反映出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组员认为可以通过努力降低器械遗失率。选定主题后,组员认真制定了相关活动计划,并应用甘特图进行人员分工。

1.3 现状调查及目标确定

2015年3月~2015年5月期间,科室使用人流包、乳腺包及宫腔镜手术器械共计2325包,器械遗失发生共计243例,发生率为10.5%。回溯整个器械处理和使用流程,器械遗失主要发生在清洗室清点、手术室清点、手术结束清点及手术室送至供应室交接四个环节,其中清洗室清洗时发生器械缺失共计95例,手术室使用前清点发现器械缺失共计91例,手术结束后清点发现器械缺失共计34例,手术室送至供应室交接时清点发现器械遗失共计23例(见表1)。依照品管圈二八法则,累计缺失率为91%即为本次课题小组改善重点。依照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组员评估圈能力约为67%,代入公式确定目标值根据现状的调查结果,确定目标值约为100。

表1. 器械缺失

表2.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器械遗失数SPSS分析结果

2.原因分析及策略制定

2.1 解析原因

组员利用鱼骨图对器械遗失的要因从人、物、环境、方法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导致器械遗失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日常手术及护理工作繁忙,缺乏器械相关知识的培训,责任心不够强;物:绝大多数手术器械包包内器械多,器械长期使用且频繁拆卸有一定老化,许多器械本身结构复杂零配件多易丢失;环境:手术接台周转快,无严格的交接清点流程制度;方法:无签收登记本因而责任无法落实,无器械图谱可供参考查阅(如图1)。

图1. 器械遗失原因鱼骨分析图

2.2 制定并实施对策

订立并执行交接流程制度。为解决器械交接过程中责任难落实的问题,订立了交接制度并设计交接签收本,制度要求手术室与供应室设专人负责器械交接清点,在器械交接时双方当面清点器械及零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确认器械无误后签字确认备案。

制作并使用器械图谱核查。为帮助手术室护士及供应室器械处理人员核对器械种类、数量及零部件,将常用器械制作成器械图谱(器械图谱样张如图2),将可拆分器械拆开并标注拆分零部件,要求双方对照器械图谱仔细核查器械准确性和功能完好性,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备件,确保双方沟通顺畅。

图2. 器械图谱

增加相关人员配置及培训。考虑到手术室及供应室人员工作繁忙,在特定重要岗位增加专职人员负责器械清点与检查。同时强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构建与落实:①对新入职人员设置岗前带教培训,确保新人掌握相关器械处理知识并通过考核后方能独立上岗;②与供应室联合,要求器械厂商及资深护士对科室在职的器械处理相关人员进行器械知识的培训;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复杂手术器械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培训,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因不了解结构而造成的疏忽[3]。④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器械认知度、操作熟练度进行测评,并将器械管理列入日常考核项目之一[4]。

3.效果评价

3.1 有形成果

统计2015年8月~2015年10月实施以上改进措施后器械遗失率发现,器械遗失数量从活动前的243例减少到86例,与此前设定的目标相比达标率为102.6%,进步率为64.6%(|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86-243|/243×100%)。利用SPSS 19.0计算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器械遗失数量,P=0.03572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如表2)。

3.2 无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和自检定位的科学方法,找到了导致器械遗失率高的问题根源,并通过流程优化、人员调整和强化培训有效降低了器械遗失率,完成并超出了预期设定的目标。整个活动过程让组员自发主动地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也使手术室护理团队及供应室团队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彼此合作更为密切,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器械遗失率的降低一方面为医院减少了频繁购置新器械的成本,提高了医院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等待器械和查找器械的时间,避免手术团队因器械遗失而相互抱怨,防止手术人员频繁进出影响层流效果,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保证病患安全。

4.讨论

此次课题小组虽然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但回顾整个过程,由于硬件条件配合不足,导致对策制定实施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组员对品管圈的应用和实施还不够熟练,需要继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提高,并充分运用到管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清点手术器械遗失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眼力大搜索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遗失的灵魂
遗失声明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零币清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遗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