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透过作品《薪火相传》看紫砂壶艺的新局面

2019-02-15 01:49范泽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薪火相传中华文明枝干

范泽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世界四大文明分别是黄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可以说这四大文明孕育了全人类的文明。现在提到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已经消散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提及他们,也只剩下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大乘佛教。但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依然屹立,并且还在蓬勃发展。

中国绵延了五千年的文化,从未有过断层。至今我们还在享受四大发明带来的好处;丝绸之路上总是不乏旅客,走祖辈们走过的路,感受文明长河中一步一脚印的历史厚重感;瓷器、书画等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用来提高审美和生活品味;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铁骑曾经征服过亚洲……中华文明的精华实在太多了,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经历沧桑,但是始终保持着经久不衰,薪火相传,归根结底,中华文化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和面对艰难险阻所爆发出来的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在当代,面对文化大爆炸和日新月异的审美变化,中华文化又在应对挑战时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紫砂文化的发展相对于绵延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短暂的,五百多年的历史,还经历了中华文明的低谷期——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运动。即使经历了发展期来时来自外界的重创,但是紫砂壶艺依旧展现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发展力,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传承,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以独有的魅力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闻名中外。

本文介绍的紫砂壶《薪火相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壶的古朴浑厚,又结合了新时代的创新,称得上是一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壶,它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设计主题,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凝聚的精气神都集中在壶的造型和装饰上,彰显出了紫砂壶独有的造型美和文化内涵美。

《薪火相传》

薪火相传的表面意思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燃烧了,火花永远不熄,火种永远不灭。后来就用它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传承下去。作者将薪火相传的寓意通过紫砂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壶的整体制作精良,造型敦厚稳健,舒展大方。以圆为框架,饱满挺括的壶身加上不规则圆形提梁,组成了相互交叉,互相包容的立体图案。壶身线条处理得干净利落,鼓腹短颈,稳重之感立现。壶嘴与壶钮都是树木的枝干组成,还有断枝散落在壶盖上,与作品的题目完全契合。提梁是每一把提梁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壶的提梁也是仿照枝干弯曲制成,枝干的筋脉纹理疤节都栩栩如生地贴在枝干上。回转的提梁,构成了整壶上半部分的虚空间,增加了空间上的立体感,壶的重心也随之下移,造势气势立竿见影。壶面上的泥绘更是点睛之笔,泥绘的色彩鲜艳,沿着壶面形成一圈。熊熊的火焰,在炽热中舞蹈,挥洒着热情,好似要挣脱黑暗的束缚,将全身的光与热都献给苍凉的大地。智者不禁会思考,是什么让火焰跳动地如此肆意、奔放?哦,是因为有着烧不尽的柴啊!枝干做成的壶嘴、提梁、壶钮,零落在盖面上的枝叶,不都是最好的燃烧源嘛!这样的设计可谓是巧夺天工,每一处细节都蕴含了作者的思考,观赏此件作品,倍感舒心。

形象生动的仿生制作,精美优良的泥绘装饰,使得壶艺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紫砂壶的造型美,还能品味到蕴含的深层思考。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也更快,本土文化不仅需要面对时代审美的新考验,还需要面对外来文化的输出和侵蚀。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其实更应该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这是我们的民族之本,不管社会怎样变迁,我们坚守着心中的“本”,在战争年代,这种“本”可以迸发出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让十三亿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御外敌,保卫家园;和平年代,我们坚守着心中的“本”,就是坚持着心中的“真、善、美”,守卫我们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结晶,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把民族精神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结 语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小小的一把紫砂壶,承载颇多。它有着来自本色中的淳朴厚实,还有着后天形成的包容性和创造性。这些特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将紫砂壶艺推向了文化大发展中群星璀璨的大舞台。我们感谢紫砂壶艺,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我们从中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感谢紫砂壶艺背后默默付出的从业工作者,他们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坚守传统,为中国文化可以绵延发展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薪火相传中华文明枝干
何 芳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玫瑰或刺
玫瑰或刺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