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化工园区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建议

2019-02-16 21:40王金成
山东化工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入园化工园区

王金成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今年发生的响水天嘉宜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更给我国石化产业及化工园区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尽管事故原因尚未公布,但是从应急、安全、环保等相关领域专家分析来看,初步判断可能是因为危险废物储存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火灾爆炸事件,也暴露出严重的管理缺失和责任缺失。

纵观世界石化工业发展,化工园区在推动产业集群集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石化工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化工生产过程中只要管理上做到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责任上做到各层级人员责任明确、并且人人尽职尽责,监督上做到依法监督、专业执法,化工生产过程就能做到本质安全,其安全风险就是可控的。园区化是当今全球石化产业的主要趋势,是推动我国石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1 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7家,省级化工园区351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68家。全国已形成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超千亿的超大型园区14家,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33家,100亿~500亿元的中型园区224家。现在大陆31个省区市除西藏外,30个省区市都有石化园区。

化工园区在推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行业管理创新、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已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石化行业和各地区也都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产业竞争力强的典型示范园区,“中国化工园区30强” 就是一批领先的代表,2018年化工园区30强实现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20.6%,实现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25.2%。

2 化工园区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化工园区是重大危险源的聚集地,企业多且集中,安全风险大,安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都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内化工园区在规划布局、设立准入、经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2.1 园区布局及设立缺乏统筹规划

一些地方政府未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化工产业资源、自然环境条件等制定化工行业发展规划,出于财政增收以及政绩考核的考虑,相互效仿设立化工园区,致使园区间产业结构雷同,部分化工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矛盾、园区功能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不协调,存在规划水平低、产业定位不准确、选址不合理等问题。

2.2 园区管理不规范

有的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与所承载的高质量发展任务不相匹配,存在审批权限不明等问题。企业入园的准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化工园区对入园企业片面强调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忽视项目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缺乏提升园区安全、环保相关的整体管理措施,存在着严重的风险隐患。

2.3 与生态红线、环境保护要求不一致

部分化工园区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考虑不足,过于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远发展。一些化工园区建设在生态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不仅无法保证化工园区的长远发展,而且破坏了区域内的正常资源平衡;一些园区重视自身的环保和安全达标,但没有考虑周边整体环境的承受能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已经超过了整个区域的环境可承受能力。

2.4 安全隐患多,应急能力不足

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如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园区企业以及园区管委会等。有的园区未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和安全监管管理队伍,没有系统的安全检查和督察手段、不能统一协调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部分园区的安全监管技术手段以及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监控平台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企业、化工园区的事故应急预案缺乏统一的接口,发生事故时各自为战,未形成经济高效的区域应急救援能力。

3 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与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新时代赋予了化工园区建设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任务,为实现我国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继续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化工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与建设管理水平。

3.1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园区科学布局

从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经济基础条件、城市总体规划等角度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各省市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确定专门区域发展化工产业,并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城乡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企业搬迁入园,总结企业搬迁入园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给予化工园区和搬迁企业更大支持,促进搬迁项目优化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装置,有序引导过剩产能和低端产能退出,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

3.2 严格园区项目准入

强化入园项目环评与园区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严格化工项目准入门槛,禁止审批列入国家、省市产业政策限制、淘汰类新建项目,不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的项目等。要建立园区内的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入园项目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和安全风险容量要求,大力支持产业匹配、工艺先进的企业入园建设,项目要落实危险废物合理利用、处置途径。加快淘汰列入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中明令禁止的,重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

3.3 完善园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化工园区应当建立健全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制、联动机制等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化工园区应当建立功能健全、统一指挥、上下贯通应急指挥机构和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充足的应急装备和物资,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性应急演练。

3.4 提升园区污染物处置能力

化工园区必须建设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染集中治理水平。园区应配套建设专业的污水处理厂,严禁化工废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企业化工废水要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强化对特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严禁稀释处理和稀释排放。企业应根据各类废气特性、产生量、污染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高效的末端处理工艺,废气治理设施应纳入生产系统进行管理。加快建设并规范运行园区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和安全填埋场,园区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3.5 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

化工园区需要整合园区内外的关键资源信息,建设一套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各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提升园区整体管理效能,加强园区与社区信息共享与应急互动,提高化工园区在安全、环保、节能、应急等方面的响应速度和能力,不断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水平。

3.6 落实责任关怀,推进社会公众参与

坚持落实责任关怀,做到规范化、机制化、常态化、国际化,加强信息发布和信息公开,与周边社区、学校等机构进行常态化的合作交流,积极回应舆情热点和群众合理关切,及时解疑释惑,普及化学化工知识,增进公众对发展化学工业的理解和认同。发挥公众对化工园区发展建设的监督作用,实现和谐共融发展。

猜你喜欢
入园化工园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