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证思维能力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2019-02-16 14:43双宝武振国
新西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战略生态发展

双宝 武振国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时代  新西部  新格局——纪念西部大开发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选登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型体现和具体成果。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四大板块”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为了强化“四大板块”之间的连接,又相继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建设战略。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西部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进程中处理好现象和本质、过程和结果、全面和重点、内因和外因、长远和眼前、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型体现和具体成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四大板块”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为了强化“四大板块”之间的连接,又相继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建设战略。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持续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进程中处理好现象和本质、过程和结果、全面和重点、内因和外因、长远和眼前、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推进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再解放,是我们笃行新发展理念,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的根本前提。如果离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实现《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将会成为一句口号,更难以形成具体的行动和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思想再解放,核心在于改变固有思维方式,通过创新的思维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变思维方式,最根本的途径是治理我们的认知,走出我们的舒适区。对西部地区来讲,真正的舒适区,不仅仅是指表面上我们熟悉的发展环境,在更深层面上是指我们习以为常的应对环境的思维方式。走出舒适区,要树立“破局而出”的意识,着力推进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破除”一切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陈规旧制和思维方式、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立出”后来者居上、处理转型困境等多元发展思维模式,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重新认识西部地区基本区情,更新已有认知地图是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深化区情的再认识,就是要对西部地区发展的环境及其优势进行再判断。从发展环境来看,当前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实体经济实现有“规模”有“质量”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从发展优势来看,过去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环境容量大是优势,现在看来环境容量并不大,上个大型项目就把一个地区的容量指标全都用完,而且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来看,人少都成了劣势。还有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开始凸显,科学判断各自发展优势和制约条件,对于找准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发力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势和劣势总是相对的、动态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键是要推动思维观念转变,扫除认知盲维,获得洞察高质量发展的新视野,重新定位直接优势和比较优势,有准备地参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分工和协作,填补机会成本是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举。

坚持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总抓手和总遵循。习近平总書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促进“蹄疾而步稳”的永续发展。

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步,西部地区必须要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遵循,强化生态空间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同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确保生态产品提供区的发展权、促进社会公平。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生态领域立法,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公众关系与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社会协同力“四力合一”的大保护格局,守护好西部地区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要注重挖掘地方性环境保护知识,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对生态治理的作用。

坚持全面开发与重点攻克的辩证统一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系统集成重大改革举措,坚持全面开发这一统领全局的战略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个战术要义,形成以重点攻克助推全面开发、用全面开发引领重点攻克的良好新局面。

全面开发是形成西部新格局的战略安排,是重点突破的基本前提和章法。全面开发是一项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有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又有生态脆弱性的刚性约束;既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又有破解新旧动能转换的难题;既有保障国家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容,又有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既有保障国家边疆安全的使命,又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嘱托。因此,要更加注重任务上的全局性、协同性与时间上的紧迫性和长远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打好组合拳,放大整体效应,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

重点攻克是形成新格局的战术行动,是整体推进的关键要点和打法。经过二十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这样的新背景下重点突破的内容会随着大开发、大保护、大开放实践的深入而适时改变。当前重点攻克,就是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充分利用政策杠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强能源经济、生态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对外开放、大数据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打破人才发展、营商环境、城市管理方面的“天花板”,促进“人、财、物”要素有序回归西部地区,为形成新格局聚人气、增动能、添活力。要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改变“重建轻管”的服务模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养老难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西部开发福利。

坚持外部借力与内部发力的辩证统一

统筹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可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可以增强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可以支撑全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形势。西部地区经济的升级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基础。正如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所说的事物发展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完成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任务,必须坚持外部借力与内部发力的辩证统一,准确把握内因与外因、开放与开发、协同发展与自我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凝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跨越发展关口,和全国同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部借力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协调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期持续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层面也会产生影响。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二十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西部发展,近年西部经济增速也整体不错,但是当前距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差距仍然较大。因此,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国家推动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的重要战略创新举措,西部开发向外借力的政策依据。具体要根据西部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细化区域政策单元,针对不同政策单元提出各有侧重的发展思路和更加符合实际的差异化政策措施,支持西部地区有效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口岸跨境运输通道、内陆骨干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性经济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推动新资金、新项目、新举措进一步向西部地区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西部地区倾斜。

内部发力是决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取得成效的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好政策、好帮扶这些外部因素能够起到长期根本作用的关键。开发思路千万条,帮扶手段千万种,但是如果没有西部省区积极主动的配合、踏踏实实的行动,加快创新驱动,补齐发展短板,一切都将是徒劳。在新时期,西部地区要找準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从数量增长转向效益增长,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区域增长转向协调发展。要更加主动、有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国投资、产能与工程合作等领域,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新的经济、产业增长点。要进一步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活力,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释放西部的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提升西部产业竞争力。要聚焦“补短板”, 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建设一批西部急需、符合国家规划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教育医疗、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源通道等领域重大工程,使西北地区生态环保状况不断改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显著提高。

坚持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二者作为我国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行动导向确定的国家战略,具有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前提基础与继承创新的辩证关系,彼此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习近平“有机结合”的扶贫论述提供了西部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法。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短期目标与乡村牧区全面振兴的长期目标须辩证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七大战略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道路之一。足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应为之事。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西部地区现阶段的重大任务,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关键是脱贫攻坚。只有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包括贫困乡村在内的农村牧区共同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西部地区才能真正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才能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长远与眼前要辩证统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不能割裂开来搞成“两张皮”,乡村振兴既要围绕现阶段脱贫攻坚展开,也要瞄准2020年之后相对贫困人群“防贫”与“助贫”相结合的综合救助。

脱贫致富为乡村牧区振兴奠定前提基础与乡村牧区振兴继承创新脱贫攻坚成果须有机同步。贫困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摆脱贫困始终是前提,脱贫致富只是基础目标,脱贫之后须有更高的发展要求——乡村牧区全面振兴。脱贫攻坚是为了消除农村牧区绝对贫困,让贫困人口能够过上小康生活,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为了让所有农村牧区人口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全体农牧民共同富裕,为可持续脱贫提供保障,更是脱贫成果的保障巩固与继承创新。现阶段既要考虑脱贫攻坚的需要,也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与组织振兴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等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计划,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和物质基础,在实践中做好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与脱贫摘帽后的巩固保障措施相结合,兼顾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问题,以规划衔接、政策配套、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的思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牢农牧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治理水平,继承和创新脱贫攻坚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2、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人民日报》,2019年3月6日,第1版

3、关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红旗文稿》,2019年第1期

4、李春林:《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昂立》,《实践》,2019年第5期

5、刘以雷:《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需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新西部》,2019年第22期

作者简介

双 宝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与变迁、社会问题

武振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和城镇化问题

猜你喜欢
战略生态发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区域发展篇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共享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创新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