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

2019-02-16 14:43韩杰
新西部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乡村振兴农业

韩杰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时代  新西部  新格局——纪念西部大开发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选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农村金融机构以此为契机,结合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通过支持移民搬迁、产业扶贫、驻村帮扶等方式落实金融支持三农项目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农村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补齐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短板,立足县域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把三农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健康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重塑村级集体所有制经济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在于领头羊”,党支部作为党的一线组织和前沿阵地,直接代表着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形象,影响着党员作用的发挥。尤其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支部肩负着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

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把那些群众信得过、思路清晰、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人才配选为村级党总支部书记,要时刻把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建强组织、带好班子,把支部一班人团结在一起,真正拧成一股绳。在体制机制上,村党支部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化、实体化,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党员担任;在议事决策上,明确规定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

二是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村党支部书记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条主线,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根植于人民心中。要加强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致富能手、创业典型、返乡大学生等作为党员发展对象,重点培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任何事情都要带头干、带领干,通过以上率下、以下促上,更好地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探索建立股份合作集体经济模式。在保障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上,要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以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农民可以以个人劳力入股、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吸纳外来资金入股等形式,形成合理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立合作社,培养农村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利用党员传帮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技术传播开,拉动更多贫困户发展动力,为贫困户争取最大利益,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二)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在稳固传统农业优势的前提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资源禀赋,贴近市场需求,依据乡村实际,差异发展,不断探索、开拓出新路径,要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培育新型经济主体,以“主体”的力量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调优产业结构、调绿生产方式,理顺产业体系,让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在转型升级中,让农业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从“特”到“优”的转变,营造出更多的实惠,更多的效益、优势和品牌,福泽于民。

三是要以“三化”协同发展理念引领:即品牌化、电商化、组织化的“三化”协同理念。其中, 品牌化是龙头、电商化是渠道、组织化是载体。不仅要打造企业主导的农产品品牌, 而且要打造政府和行业主导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化不能单纯追求线上对线下的替代, 更要注重线上对线下的带动。组织化首先要注重横向组织的发展, 尤其要注重小农的组织化发展。要推进纵向组织化, 要建立纵向一体利益机制,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业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領乡村振兴。

二是要主动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

三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全面进步,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新乡村, 让农村回归青山绿水, 充溢满满乡愁;让农村回归山清水秀, 处处风光无限, 实现生态宜居和农村生态现代化。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一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二是要切实加强思想素质建设,大力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局观,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传承民风民俗,弘扬传统美德,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促进新技术、新技能的广泛应用,提高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另外,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快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唤醒乡土文化的功能,让隐于乡土的文化珍珠“露”出来,光芒“亮”起来,力争让乡村文化生活日日新,有活力,有生机,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进而提升群众兴业增收、发家致富的精气神。

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是实现全民奔小康的必然要求

农村金融机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政治担当、职责使然, 农村金融机构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熟悉农村的现状、农业的特点、农民的需求,是金融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具有先天优势,也面临巨大历史发展机遇,也必将大有作为。

(一)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内职责

农村金融机构因“三农”而生,因“三农”而发展,也因“三农”而壮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机构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孕育而生,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全国各地初级农村合作社的普遍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不断壮大,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机构纷纷进军农村市场,从2018年银保监会更新公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名单,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共有机构4571家。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249家(含农村商业银行1311家、农村合作银行31家、农村信用社907家),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49.20%,基本做到了资金来源于县域,运用于县域经济发展。

(二)从政治的角度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肩负起的政治担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既要靠人才,也要靠资源,更离不开资金要素支撑和金融资源注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明确了农村金融机构“三农”金融事业部要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这一要求。这是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在新的历史任务下,农村金融机构要响应中央号召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继续实现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切实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历史重任,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三)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战略引领作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百业兴。以产业兴旺为引导带动乡村振兴,金融大有可为。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以信贷手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业并举,延伸信贷支持链条,积极扶持粮食种植、购销、加工、销售、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前后呼应、多种信贷品种之间互为补充,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兴旺,助力农业产业变强。

二是以农产品品牌提升为导向,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引导农业由增产为主转向提质导向为主。

三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金融引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宜居成为美丽乡村的基础环境。

(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将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随着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未来将形成各类资本投资的“蓝海”。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层面正在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优惠政策,银保监会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资金不出域,资金不出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引導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农业“新六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进一步部署,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面对新形势,我们要从改革中汲取动力,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融合发展中打破城乡壁垒,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政策改革方案

土地是三农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才能保证农民搞好生产,保证乡村实现更好的发展。一是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继续延长承包期限,确保土地承包政策衔接平稳过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取消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推动城乡人口自由流动。要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他们在住房、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从立法、行政层面赋予农村土地的抵押权、担保权等,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激活土地经营权的各项权能,促进农村集体和农户所拥有的各项土地财产权有效实现,加快释放农地制度改革红利。三是进一步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块地”的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要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努力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

(二)建立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多元要素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激活乡村一池春水,实现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面较窄、水平较低。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优化城乡基本服务的供给模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建立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机制。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抓好“招才引智”,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让城里想为振兴乡村出钱出力的人在农村有为有位、成就事业,让那些想为家乡作贡献的各界人士能够找到参与乡村建设的渠道和平台,通过人才双向流动,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城乡互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乡村医生和文化人才,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卫生和文化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振兴乡村中大展身手。

(三)強化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财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制度,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补偿、保险补助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支农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同时,强化农业信贷资金发放与用途监管,加大对各环节财政资金带动金融支农绩效的测算与评估,保证财政出资的贴息、补助、补偿、保险金等所带动的信贷资金用到刀刃上,推动财政资金对金融支农带动力的提升。

二是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考核和监管力度,将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列入相关金融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硬性约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新增贷款一定比例用于涉农贷款”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贷款必须不少于一定比例”等政策规定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实施差异化的监管和评价政策,如适当降低农户业务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对金融扶贫贷款采取差异化的经济资本系数和拨备标准,对涉农业务实施独立的效益核算机制等,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是支持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包括在单户业务担保额加大突破力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执行优惠费率标准和贴息等。

(四)探索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信用评级”制度

一是建立农村信用评级制度。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政银实施、稳步推进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原则,提出由各县选择若干家域内金融机构作为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办金融机构,采取乡镇分包制,全程组织、指导、参与信息采集、信用评定、结果运用等工作。各行政村要成立具体的采集小组,配合县经办金融机构入户调查,共同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二是建立农村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市场征信系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加快农村金融业务的信息化进程。各县政府将成立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小组,对所采集的农户信用指标信息进行计算评价,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分、评级,评级结果作为辖内金融机构授信的重要依据。各农村金融机构要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贷款决策程序,形成“征信+评级+信贷”的业务模式,对不同信用等级农户实行差别授信,信用户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两免一贴”政策。

三是加强对征信知识的宣传。农村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工作,人民银行基层支行会同基层地方政府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选工作,要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授信额度大小、衡量利率高低等方面的参考依据,制定贫困户贷款利率差别化金融优惠政策,使贫困农户“评上级、授上信”,在贷款、利率、贴息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并能“用上信、贷到款”;对不讲诚信的贷款户进行重拳打击、公开曝光,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防控风险为底线,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一)聚焦“产业兴旺”要求,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帮助群众进一步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市场连锁经营程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此农村金融机构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支持发展优势产业。立足县(市、区)资源禀赋特点,支持现代种植业、高端农机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共享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客工厂、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农产品品牌提升为导向,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打造好蔬菜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突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打造“三园一体”,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并积极支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的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切实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三是突出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促进优势互补,并为产业链提供信贷、结算、咨询等一揽子服务,有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

(二) 紧扣“生态宜居”主题,着力解决农村居住环境

一是积极支持特色(生态)小镇建设。认真研究各地政府特色小镇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在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古镇保护改造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农村水污染防治、“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发展两型农业模式,加快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升特色小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是支持农村公共服务完善。积极支持“县乡联动、乡村一体”模式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国家大型养老服务机构和县域落地项目,以及县域教育资源、服务流动人口的幼儿园等农村公共服务工程。

三是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以各地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点,推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探索支持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项目,推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乡土风情与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机融合。

(三)紧扣“乡风文明”主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机构通过在农村布点、投放金融机具、开办网络金融业务,为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农村水电气缴费等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提供便利;把握农民市民化和农村消费升级发展机遇,大力拓展农民自建房、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信贷业务,延伸服务覆盖面。

二是支持农民的创业、消费等需求。为返乡和进城务工农民,在土地承包、创业经营、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便利的金融服务。

三是支持乡村文化健康产业发展。结合区域资源、文化、产业差异,做好知名景区和旅游大项目开发改造支持工作,大力支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等优秀乡村项目的健康發展,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发展。

(四) 围绕“治理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上下联动,谋划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服务方案。

一是支持乡村治理。农村金融机构要持续推进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协助各地政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登记中心、评估中心和交易流转平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创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依规探索开展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复垦增加的用地指标抵押等贷款业务,积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农村产权资本化,支持村办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助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现金管理系统、理财等现代金融产品,完善村集体财务管理、资产保值,提升村集体整体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村民合作社经营或参股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管理,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实行浮动授权管理,优先安排信贷计划,在贷款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贷款期限、利率政策等方面给予从宽从优。

三是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机具的布放和互联网金融推广,畅通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渠道。依托网点下沉、渠道广泛的优势,在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全覆盖、消灭空白村的基础上,进一步走村入户、延伸服务,加大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户、三农实体等乡村振兴精确开展金融行为。

(五)围绕“生活富裕”,担当乡村振兴使命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坚持姓“农”的本色,抓住各项扶贫、支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信贷支农政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供给,以乡村需求为着眼点,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量身定制适合的金融产品,加快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和乡村新业态发展。

二是通过“产品下沉、服务下沉”,开展惠农业务,打造乡村金融服务“三通”格局,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积极支持农民利用电商服务平台推销农产品,为农产品交易结算提供便利;按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行动实施方案,确立服务重点,明确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农民消费升级等重点支持领域,将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

三是针对贫困区县建卡贫困户,量身订制“贫困扶助贷”专属信贷产品,该贷款根据风险补偿金放大一定倍数发放,有力地支持贫困户增收致富。此外,组合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设施农田地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金融扶贫贷款产品,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获得信贷资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农村金融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破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金融机构将以富民兴农为工作目标,继续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业务模式,努力实践“一圈一链一平台”的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拓展乡村振兴朋友圈,建设产业生态链,建设社会资源撮合平台,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简介

韩 杰 从事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陕西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陕西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