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019-02-17 12:59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用电电气施工人员

汤 滢

(江苏南徐中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镇江 212002)

0 引言

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团队息息相关。施工团队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会在配电线、电缆桥架、避雷针、进户线、预埋构件等方面存在质量问题。目前,我国施工团队专业化、正规化、公司化等水准较低,施工团队成员中临时补充人员较多、人员考核工作不到位、绩效考评制度缺位、质量检验工作不到位、施工责任意识差等,使得部分施工团队不能胜任建筑电气施工工作,给建筑居民留下诸多用电安全隐患,对此,从施工团队的角度分析电气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与预防措施。

1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从施工团队角度分析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涉及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管理、施工方环境考察等方面。

1.1 施工技术不成熟

施工技术是评价施工团队专业性的主要参考维度,施工团队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造成的质量问题主要有:①地线安置技术不到位。随着电器研发以及居民财富的不断累积,建筑内的用电负荷大幅度增加,为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安装地线以构建居民用电安全防护网非常必要。但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在对建筑进行一体化地线系统构建时,没有根据用电区块进行强电和弱电的划分,没有根据用途将普通接地母线与避雷下接线进行区分,没有根据建筑整体环境设置最佳的一体化地线系统,例如,绕开建筑钢筋层,造成后期用电隐患的同时,也给后期维护工作增加困难[1];②避雷施工技术不达标。接闪器包括金属杆、架空地线、避雷带,可采用滚球法、网络法施工,诸多施工团队对两种施工方案不能充分掌握及熟练运用,施工时在熟练度、规范性、质量等方面存在欠缺,延误施工周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施工质量不佳,给居民后期用电造成用电安全隐患,部分施工团队不明确直击雷防护、电源线路防雷、信号线路防雷的区别,无法采取针对性的防雷举措[2];③接线技术不成熟。接线技术是防止接线端尖端放电、线路过热的关键技术,也是电气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施工人员的必备技能,包括接线端子的使用、线头旋钮、胶布缠绕等;④预埋构件施工技术不成熟。建筑附属路灯的干线及总电缆等一般预埋进地下,在挖掘区域、挖掘深度、挖掘平整度、填埋标准等方面有相应的技术规范,部分施工团队技术不成熟,导致预埋构件的管道破损、受力压力过大、酸腐环境过于恶劣等,最终产生漏电、极速老化、过热等状况;⑤进户线设置技术不成熟。进户线的设置,需要根据用户用电需求以及建筑构造,在尽可能规避建筑金属构件、承重构件的情况下,对进户线进行调整。部分施工团队因技术不成熟,导致进户线偏于裸露或布置难度大,造成用电安全隐患、增加施工难度、破坏建筑构造、后期维护改造难度等;⑥电缆桥架布局不合理。施工团队施工时,未能对建筑结构具备充分的认知,敷设时对墙体、梁板等结构件的受力功能产生影响,封堵技术不佳,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⑦室内线布局。室内线布置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包括室内预期电器布局、室内墙体布局、室内水管线路等,对室内线进行调整。但部分施工人员因施工技术不佳,造成开槽深度不规范,电线长度需求大,线缆与水管交叉,线缆布局不合理等[3]。

1.2 施工质量不达标

施工质量除了受施工技术影响外,还受施工人员职业素养和施工积极性的影响。①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意识、服从意识、自律意识。施工人员责任意识缺位,存在偷奸耍滑、隐瞒不报、随意敷衍的状况,可能导致线缆绝缘遭到破坏而不上报,线缆布局错误而一错再错,随意推卸责任,延误工期,增加团队不信任气氛等。服从意识主要指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细则、制度、安排等,尽心尽力的完成本职工作。对制度规范的不服从,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对领导的不服从,会延误工期,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自律意识主要指员工的环境管理意识、公私分明意识等。施工器械丢失、施工垃圾不及时处理、施工进度非持续性进行会延误工期,影响团队向心力,影响施工安全及后期用电安全;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观因素。积极性不高,意味着员工施工时专注力、态度、热情等方面较差,会造成偷工减料、安全事故、布线凌乱、接线松散、金属构件虚焊等质量问题。

1.3 施工管理不规范

施工管理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包括薪酬待遇、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排班制度、操作规范、安全细则等。①制度规范不健全。会让施工人员缺乏可以参照的操作指南,或者说,施工行为无法被正确引导,产生质量问题。临时补充人员只能按照既往经验和简单的工作指导完成工作,与经验丰富的员工相比,会造成施工进度不一致、施工质量不均衡,延误工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施工能力弱的员工所负责的区域存在安全隐患,有效健全的规章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②制度规范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差,无法将操作规范培训、特殊要求告知、工作区域划分等工作进行有效实施,让员工没有施工标准参考,或是不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等,导致工作积极性低、工作质量较差,施工环境混乱、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1.4 施工环境考察不严谨

电气施工贯穿整栋建筑,无论是电缆干线或是进户线、室内线,布局时都要充分考量建筑构造。此外,预埋件、避雷系统、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等,作为建筑电气工程整体的同时,又存在功能差异、用途差异、施工技术差异,需要施工人员按预定方案展开工程,而方案预定需要综合考察施工环境,反之,电气施工可能会破坏墙体构造,影响用电便捷性和安全性,增加维护成本和难度。

2 建筑电气施工中质量控制策略

2.1 提升团队专业水平

施工专业性旨在提升操作规范的专业性和施工专业性。①施工规范包括操作要领和核心技术,在电气施工过程中,操作要领的制定要具备全面性、健全性、容错性。以核心技术为纲领,参考成本、工期、人员素质、施工环境、施工内容等,对操作要领进行调整,旨在让操作规范可以覆盖所有经营业务,减少因临时制定而延误工期,或是赶鸭子上架,员工只能按照既往经验施工,让操作规范可以贴近员工素质,便于员工理解和掌握。灵活性是根据工期和质量要求,具备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在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可减少繁琐流程或是延误工期的操作,涵盖不同的施工环境,根据公寓楼、写字楼、工厂、高层建筑、底层建筑,或者是改造工程、新建工程等。具备不同的操作规范,例如,改造工程需要避免电气施工对燃气供应系统、自来水供应系统、楼层承重结构产生影响,又需要避免电线裸露产生用电安全隐患;②团队核心技术是团队施工专业性的典型要素,例如,接地方式有TN-S系统、TN-C 系统、TN-C-S 系统等,施工团队拥有更多处理方案,意味着施工团队可以根据工程目标、工程环境、施工内容等调整施工方案,前提是施工团队掌握的技术能将其涵盖。

2.2 保障团队施工质量

团队的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的执行能力、工作经验、职业素养所影响。①员工执行能力。可以理解为操作规范以及特殊要求的执行能力,可以以“绩效考核+奖惩”的组合手段,让员工被迫,或是主动的提升自身的施工质量;②员工的工作经验在于长时间的积累,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团队经验层次进行任务划分和小组划分,让经验匮乏的人员受到锻炼的同时,又能用老员工带新员工,避免新员工独立施工产生施工偏差状况;③职业素养主要是员工应具备责任意识、道德意识、自律意识,除了进行道德教育和制度规制外,施工管理层应善于运用企业文化等手段,对员工进行道德感染,使其能公私分明,乐于奉献等。

2.3 加强团队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可以自上而下规制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主要包括领导行为、事中控制、事后检验,①凝聚施工团队向心力、维系施工团队一体化的除了利益,还需要管理层以温情关怀的形式,切实反映员工需要;②事中控制。主要是安排巡逻人员,或让员工进行相互监督,避免因开小差、施工环境混乱等,引发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③为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应落实事后检验制度,避免员工存在侥幸心理。

2.4 落实施工环境考察

施工环境是为避免因盲目施工而延伸出的施工质量问题。①明确任务。明确施工任务是改造还是新建,施工范围是否包括路灯等附属设施,施工对象是高层还是底层建筑等;②明确建筑构造。需要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出走线路径、配电室设置、维护通道等;③对施工环境进行差异划分,包括内容差异、技术水准差异、施工难度差异等,安排相关人员展开工作。

3 结语

电气施工是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需要针对电气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防护措施。与施工团队相关的施工问题有地线安置、避雷针安置、接线技术、进户线、电缆桥架、室内线,以及因主、客观因素产生的非明确施工问题等,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从施工专业性、施工质量、施工管理、施工环境等方面予以改进。

猜你喜欢
用电电气施工人员
八方电气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安全用电知识多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